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不同节理表面形貌下非贯通节理岩体强度特性直剪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05:15

  本文关键词:不同节理表面形貌下非贯通节理岩体强度特性直剪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节理岩体 表面形貌 强度特性 直剪试验 破坏强度


【摘要】:通过直剪模型试验,研究节理表面形貌下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强度特性。非贯通节理岩体的扩展贯通过程分为4个阶段:初裂前阶段、稳定扩展阶段、非稳定扩展阶段和摩擦阶段。结合试验现象和切向变形曲线,研究了非贯通节理岩体的初裂强度、临界强度、贯通破坏强度、残余强度等特性。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下,节理表面越粗糙,不仅非贯通节理岩体的贯通破坏强度越大,而且初裂强度、临界强度、残余强度也越大。在不同的节理表面形貌下,初裂强度与贯通破坏强度的比值约为70%;临界强度与贯通破坏强度的比值约为90%;不过,残余强度与贯通破坏强度的比值变化较大,约为50%~90%。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非贯通节理岩体破坏理论提供试验验证。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0]2244号)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基金(No.20070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472142)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节理岩体是水利、交通、采矿、石油开采等工程广泛遇到的一类复杂工程介质。对于非贯通节理岩体,由于岩桥的存在使其受力及破坏特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非贯通节理岩体整体的破坏特征表现为由原生节理和自节理端部扩展的岩桥断面所组成的复合破坏面[1]。非贯通节理岩体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波;张楠;王思敬;陈俊生;;断续节理岩体模型试验及强度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刘东燕,叶晓明,朱凡;断续节理岩体强度评价及承载力预测[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3 周群力,刘格非;脆性材料的压剪断裂[J];水利学报;1982年07期

4 任伟中,王庚荪,白世伟,丰定祥,陈锦清,贾中和;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的直剪强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5 刘远明;夏才初;;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制和破坏强度准则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6 龙湘桂,汪瑞强;岩石力学试验中的声发射测试[J];岩土工程学报;1981年02期

7 刘远明;夏才初;;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贯通模型和强度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8 白世伟,任伟中,丰定祥,周少怀;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强度特性直剪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1999年02期

9 刘远明;夏才初;;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试验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10 沈婷,丰定祥,任伟中,白世伟;由结构面和岩桥组成的剪切面强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明;夏才初;李宏哲;;节理研究进展及在非贯通节理岩体研究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2 胡波;张楠;王思敬;陈俊生;;断续节理岩体模型试验及强度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傅钢,李贺,鲜学福,尹光志;压剪应力状态下脆性岩石复合断裂准则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4 范永波;;平面应力条件下共线双裂纹的拉伸特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黄梦宏,唐礼忠;断续节理岩石破坏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张风达;高召宁;孟祥瑞;;采动影响下采场底板岩体渗透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5期

7 金爱兵;李兵;邓富根;;断续节理对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8 骆世威;刘杰;肖蕾;胡静;汤天彩;;裂隙岩体参数分区分级法在如美电站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9 刘远明;张森;刘杰;夏才初;;不同节理形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10 陈新;彭曦;李东威;吕文涛;;基于两种破裂判据的裂隙岩体单轴压缩起裂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宗利;王亚红;;洞周岩体内裂纹水力劈裂临界水压分析计算[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周维垣;杨若琼;周力田;;坝基节理岩体稳定的三维弹塑性断裂有限元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3 沈文德;;节理岩体的有限元分析[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4 刘东燕;刘东升;;含裂隙岩体抗压强度的理论探讨[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任伟中;白世伟;丰定祥;陈锦清;贾中和;;直剪条件下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远明;夏才初;;修正Lajtai岩桥破坏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明;唐红梅;祝辉;;危岩主控结构面压剪断裂机理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唐胜传;复杂场地高坝建设适宜性的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3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4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5 李宗利;岩体水力劈裂机理研究及其在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中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6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巨能攀;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方案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戴永浩;非饱和板岩细观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9 李廷春;三维裂隙扩展的CT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10 张志刚;节理岩体强度确定方法及其各向异性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苏利勋;无网格法数值模拟岩体单裂隙水力劈裂[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黄毅;半江子隧道穿越岩体接触带施工风险控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周奎;含三维裂隙的脆性岩体破坏机理的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安晶;热冲击条件下含表面裂纹的UHTC破坏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正芳;基于随机场理论的裂隙非饱和水力特性研究及其诱发滑坡的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危烽;岩桥拉张破裂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王绪勇;高层建筑下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平;非贯通裂隙岩机低温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槞;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77年04期

2 周群力;从断裂力学的观点对新丰江水库地震机理的探讨[J];地震研究;1979年03期

3 朱维申,陈卫忠,申晋;雁形裂纹扩展的模型试验及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4 刘东燕;范景伟;;二向应力作用下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研究[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5 刘东燕;朱可善;范景伟;;双向应力作用下X型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研究[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6 刘东燕,,朱可善;岩石压剪断裂的模型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7 刘东燕,朱可善;岩石压剪断裂及其强度特性分析[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8 周群力;混凝土重力坝与基岩胶结面用断裂力学方法进行计算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79年06期

9 任伟中,白世伟,丰定祥;平面应力条件下闭合断续节理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1999年04期

10 钱惠国;潘瑞林;蒋爵光;;确定节理岩体抗剪强度的结构影响函数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明;夏才初;;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试验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2 郭群;林杭;;节理岩体直剪试验及其工程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6期

3 刘远明;夏才初;;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贯通模型和强度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4 肖卫国;兑关锁;陈铁林;任青文;;剪胀和破坏耦合的节理岩体本构模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5 肖卫国;兑关锁;任青文;;节理岩体非线性本构模型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9期

6 于加云;漆泰岳;;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计算[J];采矿技术;2009年04期

7 刘远明;夏才初;;基于岩桥力学性质弱化机制的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8 张玉军;;节理岩体等效模型及其数值计算和室内试验[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9 张志刚;乔春生;;改进的节理岩体强度参数经验确定方法及工程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小飞;;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强度预测[J];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才初;孙宗颀;潘长良;;含波纹度节理的形貌和剪切性质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2 狄圣杰;徐卫亚;王伟;吴关叶;郑文棠;;柱状节理岩体原位变形试验力学浅析与模拟[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左三胜;聂德新;;蒙特卡罗模拟在节理岩体抗剪强度研究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杨雪强;刘文治;杨桂丽;;对直剪试验内摩擦角的评述[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梁令枝;;考虑土体固有各向异性的三轴和直剪试验的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张静涛;王常明;周波;;辽西黄土的强度特性及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后全;贺永年;周纪军;韩立军;蒋斌松;邵鹏;;岩石破损过程强度变化规律实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夏才初;孙宗颀;;节理表面形貌的室内和现场量测及其应用[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9 李攀峰;杨建宏;聂德新;;贯通性节理岩体的Jv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阴可;张永兴;;拉剪条件下节理岩体的应力和变形[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吴琼;复杂节理岩体力学参数尺寸效应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刘远明;基于直剪试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孙旭曙;节理岩体卸荷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5 焦健;节理岩体稳定分析的数值流形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朱福巍;节理岩体细观损伤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秦楠;喷锚支护节理岩体的复合单元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张贵科;节理岩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力学参数与屈服准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9 谢冰;岩体动态损伤特性分析及其在基础爆破安全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龙建辉;高速远程黄土滑坡预测预报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幸;基于能量原理的节理岩体裂纹扩展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鑫;节理岩体变形参数尺寸效应及REV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3 刘社豪;节理岩体等效本构关系研究及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书魁;竖向加筋砂土直剪试验的颗粒流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5 张凯;节理岩体裂纹扩展及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黄妤诗;含填充节理岩体的单轴压缩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董洪昌;节理岩体的爆破颗粒流离散元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尚俊龙;节理岩体采动损伤演化及破坏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余大军;节理岩体特性的模型试验和特征单元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0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90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