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发达地区限制开发区域的范围划定与规划对策——以江阴市南部六镇不开发区规划为例
本文关键词:苏南发达地区限制开发区域的范围划定与规划对策——以江阴市南部六镇不开发区规划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限制开发区域 范围划定 规划对策 发达地区 江阴市
【摘要】:江阴市率先设立"不开发区"的做法,已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可称作是苏南版"精明增长"的典范。不开发区是以保护为导向的限制开发区域,不开发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叫法,实际上是指限制开展大工业开发和高强度城镇建设活动的区域。以江阴市南部六镇不开发区规划为例,介绍了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不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限制开发区域范围划定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对限制开发区域进行保护性开发的规划对策,以期为中国其他发达地区推动国土空间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21)
【分类号】:F299.2;TU982
【正文快照】: 国土空间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重要的科学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布局不科学,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日趋严重化;第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显现逐年扩大趋势;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颜磊;许学工;谢正磊;李海龙;;北京市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J];生态学报;2009年06期
2 冯庆艳;;“不开发区”的产业逻辑——专访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帅红;李景保;;南方小型矿业城镇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湖南省桂阳县为例[J];热带地理;2010年03期
2 雷晓琴;车涛;;水资源开发的生态制约及敏感度指标体系初探[J];人民长江;2008年23期
3 朱光明;王士君;贾建生;王陈平;胡浩;;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以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1年05期
4 贾德峰;张翠萍;方佳;;基于GIS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模方法初探[J];四川环境;2009年03期
5 张雷;宗跃光;杨伟;;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福建省连城县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宫宾;车生泉;;城市自然遗留地的概念及分类初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李德一;张树文;;生态约束的哈大齐区域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5期
8 单勇兵;李志江;马晓冬;;基于GIS的徐州生态敏感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9 徐晓伟;雷国平;王元辉;杜亚娟;刘力玮;;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2期
10 张治华;徐建华;韩贵锋;;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金成;欧阳慧;黄征学;;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2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廖启鹏;程胜高;;基于GIS的城中村用地评价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孙伟;;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沿海土地开发与保护研究——以盐城市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建刚;陈昌勇;沈青;;基于GIS-CA模型的城镇空间发展分析——以吴江市临沪经济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蒋琛;于兰军;;生态敏感性分析在规划中的应用探讨——以秦皇岛西部滨海地带概念性规划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志诚;;反思与展望:浅议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居阳;陈静;马勤;;生态基础设施导向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偶春;姚侠妹;张建林;;山地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研究——以重庆长寿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10 Wu Zhi-long;Yang Zi-sheng;;Study on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the Mountainous Land for Construction[A];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雄;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智全;庆阳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徐雁南;生态园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与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刘纯青;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邓文河(Dang Van Ha);河内城市环境敏感区保护与恢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刘传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卫国;长春市生态功能分区与调控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任丽燕;湿地景观演化的驱动力、效应及分区管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赵宏林;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东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娅琳;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荣华;桐柏大别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及敏感性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韶明;基于生态脆弱性的顺昌县公益林持续经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范树平;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玉玲;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薛晓坡;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徐宁;县域空间功能区划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蒋伟;均等化视角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梁楠楠;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中的自然环境敏感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林志明;基于生态安全下的临泽县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贞,何f ,邬俏钧,闫荣;场地开发的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以深圳梧桐山南坡废弃石场为例[J];热带地理;2001年04期
2 马仁锋;沈玉芳;王筱春;刘修通;;省域尺度县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兼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省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J];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3 陶静;马海霞;;新疆限制开发区产业问题研究[J];实事求是;2010年03期
4 刘康,徐卫华,欧阳志云,王效科;基于GIS的甘肃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05期
5 莫斌,朱波,王玉宽,范建容,刘德绍;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5期
6 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7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J];生态学报;2000年01期
8 傅伯杰,刘国华,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9 王效科,欧阳志云,肖寒,苗鸿,傅伯杰;中国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区划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10 钱乐祥,秦奋,许叔明;福建土地退化的景观敏感性综合评估与分区特征[J];生态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华;长三角主要沿海城市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90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9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