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指标统一计算方法
本文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指标统一计算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取代率 应力-应变全曲线
【摘要】:对大量再生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在借鉴普通混凝土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进行统一分析,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轴心受压峰值应变和轴心受拉峰值应变的统一计算公式,建立了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受拉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表达式,并将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提出的再生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指标统一计算公式精度较高。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J09B02)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29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1-0508)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0引言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目前,各国学者对再生混凝土受压、受拉等力学性能开展了较为广泛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1-2]。由于影响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因素较多,包括再生骨料取代率、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琴;柳炳康;曹勇;;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孙晓雪;赵吉坤;张晓敏;;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2期
3 邢振贤,周曰农;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胡琼;宋灿;邹超英;;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吴淑海;李晓文;肖慧;柴圆圆;;C30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及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9年12期
6 张波志;王社良;张博;景龙平;罗时超;;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年07期
7 陈宗平;薛建阳;余兴国;柯晓军;;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年09期
8 邢锋,冯乃谦,丁建彤;再生骨料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9年02期
9 肖建庄,李佳彬;再生混凝土强度指标之间换算关系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2期
10 李旭平;;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Ⅰ)——单轴受压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捷;;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初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黄世谋;赵新亚;;再生骨料[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 杨曦;吴瑾;梁继光;;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4 周徽;柳炳康;陆国;;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夏琴;柳炳康;曹勇;;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张金喜;杜辉;杨荣俊;;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室内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李悦;韩兆兴;王敏;吴玉生;;掺废橡胶微粒的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曹万林;刘强;张建伟;张亚齐;尹海鹏;;再生混凝土低矮剪力墙抗震试验及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杨青;钱晓倩;钱匡亮;王章夫;周堂贵;;再生混凝土纳米复合强化试验[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瑞燕;现代砼技术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全平;周早生;张拥兵;孙桂娟;牛小玲;;分段双帽盖低抗拉混凝土本构模型[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跃峰;;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探讨[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薛刚;;再生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5 杨德健;高永孚;高志伟;;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陈科;徐亚丰;刘国桢;;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短肢剪力墙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7 曹万林;张亚齐;尹海鹏;张建伟;;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毛高峰;李艳美;张建;吕雪源;李秋义;;颗粒整形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伟民;郭樟根;周彬彬;瞿红梅;;再生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肖建庄;兰阳;;再生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的非线性分析与试验验证[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建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2 万福磊;建筑结构连续性倒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肖阿林;钢骨-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组合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杜朝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杨健辉;侧压下混凝土静态受拉与受拉疲劳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陶珍东;废弃混凝土机械力化学活化再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郑芳宇;水泥混凝土材料过程工程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孙跃东;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杜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及性能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郝彤;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砌体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福冬;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数理统计分析和可靠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秦;再生废砖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及物理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青;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对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伟;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华小巧;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强化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冯新;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余方;再生混凝土简支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彭有开;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9 王瑞娟;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0年
10 苏明;再生钢管混凝土短柱受力性能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祥林,张誉;碎砖无砂砼的强度与变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7年01期
2 肖建庄,李佳彬,孙振平;回弹法检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3 刘数华,方坤河,王晓燕;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研究[J];大坝与安全;2004年06期
4 李斌,闻洋;钢管混凝土轴压长柱承载力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5期
5 王瑞敏,宋玉普,赵国藩;混凝土疲劳破坏的概率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6 侯景鹏,宋玉普,史巍;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J];低温建筑技术;2001年02期
7 邢振贤,王晓蕾,赵玉青,胡玉珊;正交设计选择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最佳配合比[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8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粉煤灰;2004年04期
9 陈宝春,欧智菁,王来永,韩林海;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承载力试验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沈新普,Zenon Mroz;循环载荷下层间界面反平面剪切破坏的解析解:1.卸载行为[J];工程力学;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勇威;千米承压材料的制取与力学性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康峰;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张李黎;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刚,曹贝贝;再生混凝土国内外发展动态[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3期
2 朱映波;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改善措施[J];混凝土;2004年07期
3 徐亦冬,周士琼,肖佳;再生混凝土集料试验研究[J];粉煤灰;2005年04期
4 刘数华,方坤河,曾力;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粉煤灰;2005年05期
5 张学兵,邓寿昌,邓旭华,王智超;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几个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郑建军;盛毅生;孔德玉;於建明;王章夫;;再生混凝土技术与发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曾阳春;尹健;;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郑爱武;;对再生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探讨[J];砖瓦;2006年05期
9 沈大钦;朋改非;;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14期
10 叶禾;;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啸;;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傅晓剑;吕爱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叶跃忠;赵人达;;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U,
本文编号:1291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9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