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海砂特性及海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0:24

  本文关键词:海砂特性及海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砂 混凝土 强度 弹性模量


【摘要】:受河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可供应的建筑用河砂资源日益匮乏,海底砂已经成为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建筑用砂的重要来源。分别采用淡化海砂、原状海砂和河砂,对比分析了海砂特性及海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珠江口海砂及盐田海砂均属于级配良好的混凝土细集料,海砂中所含的氯离子和少量的贝壳并不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弹性模量,不考虑氯离子对混凝土钢筋的腐蚀时,原状海砂均也可等同于河砂使用。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深圳大学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273) “973”计划项目(2011CB013604)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工程建设规模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建筑领域每年消耗的砂、石集料数量十分巨大,根据UEPG(欧洲集料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占全球砂、石集料总产量的1/3,约高达100亿吨[1]。目前,河砂仍然是建筑用细集料的主要来源,但受到资源和环境影响的限制,河砂的可开采量增长十分有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复生;朱元娜;马金龙;孙瑞莲;;氯化钠对掺磨细矿渣粉硅酸盐水泥基材料活性激发能力和结合方式影响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2 干伟忠,Alois Boes;海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2年02期

3 洪乃丰;海砂腐蚀与“海砂屋”危害[J];工业建筑;2004年11期

4 郭成举;;氯盐对于水泥水化的促进作用[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4年05期

5 王圣洁,刘锡清,戴勤奋,李学杰,陈弘;中国海砂资源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3期

6 洪乃丰;海砂的利用与钢筋锈蚀的防护[J];建筑技术;1996年01期

7 楼敦祥;贝壳砂中贝壳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8 董必钦;刘伟;马红岩;邢锋;;海砂砂浆水化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2期

9 李福荣,陈国华,纪红;珠江口海水碱度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10 冷发光;丁威;周永祥;纪宪坤;王晶;;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若干要点[J];施工技术;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锋,冷发光,冯乃谦,李伟文;高性能混凝土骨料数量效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2 赵文兰;汤寄予;;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3 乔宏霞;何忠茂;刘翠兰;;SO_4~(2-)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4 华建民;高育欣;;温度作用对混凝土墙体早期开裂的影响分析与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5 何娟;;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6 霍世金;尚建丽;;机制砂配制C60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7 张文武;王振龙;何兆益;;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预防措施的再认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8 李柱凯;刘云;;高钛渣复合微粉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9 丁以兵;;高性能混凝土自养护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汪海东;曾志兴;;基于集对分析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性能优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必钦;刘伟;马红岩;邢锋;;海砂砂浆早龄期水化过程的电阻率法研究[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查晓雄;李杰;;实心海砂钢管混凝土腐蚀试验研究[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巴恒静;苏安双;;环向约束条件下高强混凝土早期开裂[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邢锋;刘军;董必钦;霍元;;海砂型氯离子与水泥胶体的结合和机理[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缪昌文;刘加平;刘建忠;;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谢燕;吴笑梅;樊粤明;赖小强;赖标来;;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发展及抗裂性能评价[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7 徐德龙;;论水泥工业的科技进步[A];2005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柯科杰;黄仕阶;庄建坤;李桂青;黄耀明;李晓忠;;KJ-JS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性能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与工程应用[A];2007年全国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新产品(转让)交流会会议交流资料[C];2007年

9 蒋元海;张裕民;柳刚;祁建华;张铂;;建筑砂浆应用技术的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功洲;王玲;;煤矿特殊凿井井壁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俊强;石灰石粉作混凝土掺合料的性能研究及机理分析[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2 李建新;高温重构对钢渣组成、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黎鹏平;胶凝材料组成与钢筋混凝土氯离子腐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婷婷;基于集料功能设计的水泥石界面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姜从盛;轻质高强混凝土脆性机理与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田q;水泥基电磁防护吸波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润清;多因素影响下低温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石建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曹建安;无碴轨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后期徐变变形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林;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指标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高锋;钢丝网约束混凝土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赵亮平;高温中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孟丽峰;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强度影响因素及其固化Pb~(2+)的形态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赵畅;海洋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彭超;单向荷载、冻融循环及龄期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强;水性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建波;混凝土孔隙分形特征表征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9 王伟芳;箱梁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任燕;青藏高原地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变形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鸿珠,陈志源,史美伦,黄新;掺粉煤灰水泥基材料水化过程的交流阻抗研究[J];粉煤灰;2003年02期

2 冷发光;丁威;周永祥;周岳年;纪宪坤;王晶;;《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技术特点[J];工程质量;2011年01期

3 王绍东,黄煜镔,王智;水泥组分对混凝土固化氯离子能力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0年06期

4 韩舞鹰,蔡艳雅,容荣贵;珠江口海区的碳贮量[J];环境科学;1990年02期

5 洪乃丰;海砂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与对策[J];混凝土;2002年08期

6 郑荣跃,袁丽莉,贺智敏;宁波地区的海砂问题及其对策[J];混凝土;2004年10期

7 管学茂,孙国文,王玲,姚燕;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结合外渗氯离子能力的测试方法对比[J];混凝土;2005年11期

8 陈坚,胡毅;我国海砂资源的开发与对策[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7期

9 刘锡清;中国大陆架的沉积物分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0年01期

10 陈国华,季荣,谢式南,张力军;黄河口及渤海湾海水的密度[J];海洋与湖沼;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兰;张风臣;陈拥军;;兰州市粉煤灰混凝土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05年S2期

2 沙克;黄艳春;;预养时间对蒸养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3 张建业;徐均;王进勇;;硅灰、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3期

4 黄维蓉;周建廷;杨德斌;;高寒地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2011年02期

5 张炳华;刘新明;王正峰;朱锦泉;;地下室长侧墙混凝土早期温度场及应变场分布特性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7期

6 李化建;赵国堂;谢永江;魏强;谭盐宾;易忠来;杨鲁;;掺碳酸盐掺合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1年08期

7 苏英;闫俊英;;大掺量低质粉煤灰配制中高强度混凝土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6年03期

8 杨医博;梁松;莫海鸿;陈尤雯;;复合矿渣微粉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影响的野外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9 喻乐华;欧辉;李明华;吴承张;简旺兴;;珍珠岩掺合料混凝土轨枕制备研究[J];混凝土;2006年08期

10 本刊编辑部;;强化拌站质量管理 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如何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预拌混凝土‘阴阳配合比’的是与非”沙龙纪实[J];混凝土世界;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炯正;于丽娜;;固定胶浆体积法优化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宝民;涂妮;;国内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3 董梦臣;邢世海;;双掺大流动性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温金保;祝烨然;王冬;卢安琪;;新型无氯-早强型防冻剂的研究[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章岩;;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模糊聚类法质量分析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傅沛兴;;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方法[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勇;;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性能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书惠;肖文;;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素芳;路来军;韩先福;王安岭;段遵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报批稿[A];中国(济南)水泥助磨剂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隆生建材有限公司 穆建忠;低强泵送轻质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思路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梁朝明;通用水泥及性能指标[N];中华建筑报;2007年

3 颜碧兰 江丽珍 肖忠明;《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修订情况综述[N];中国建材报;2007年

4 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颜碧兰;标准支撑水泥工业实现节能减排[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陕西声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包先诚 冯云 赵云中;水泥厂应向预拌混凝土站提供什么样的水泥[N];中国建材报;2007年

6 驻浙江记者 董波;浙江发布《配制工艺生产水泥准入条件》[N];中国建材报;2007年

7 王建樊;纤维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与前景(之一)[N];中国建材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高荆萍;大连电瓷集团一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N];中国工业报;2010年

9 马秋忠 周鸿锦;2006年11月全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突破历史最高点[N];中国建材报;2007年

10 中国建材协会信息部 周鸿锦 曹会保 提供;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在较高价位波动[N];中国建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增强、增韧机理及基于韧性的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薛文;基于全寿命理论的海工混凝土耐久性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3 叶家军;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构件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程从密;EPS轻集料混凝土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高原;干湿环境下混凝土收缩与收缩应力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光忠;海砂混凝土在复合作用下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燕妮;珠三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智能化系统[D];广州大学;2011年

3 陈景;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杨勇;特厚表土层冻结井壁C80高性能混凝土配制及其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士刚;基于MATLAB语言的多目标优化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李郑波;甘肃省建设工程混凝土消耗量定额编制与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学花;废旧轮胎胶粉代沙添加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刘秦;再生废砖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及物理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杨春;基于抗氯离子渗透性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李林;含水率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1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91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