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压对岩石试样强度的影响及离散性
本文关键词:围压对岩石试样强度的影响及离散性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岩石是非均质性材料,试样差异引起试验结果离散,强度准则的拟合曲线仅表示围压对岩石强度影响的平均特性。围压100 MPa以内的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内部裂隙引起的强度差异随围压增大而减小,指数强度准则表示围压对强度影响的2个参数与试样无关,而依据围压下强度可以确定试样应有的单轴压缩强度,并以其分布描述岩石的总体强度特征,从而应用于工程设计。花岗岩中石英、长石、云母的力学性质差异显著,小尺度试样内矿物的含量不同,将引起高围压下强度的显著离散;而较大压缩变形引起的端部摩擦效应也会影响试样的强度。
[Abstract]:The rock is a heterogeneous material, the test result is discrete, and the fitting curve of the strength criterion only indicates the avera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fluence of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rock strength.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s less than 100 MPa, the strength difference caused by internal cracks as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 the index that is independent of the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strength criterion of 2 parameters and the sample strength effect, and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 under confining pressure can determine un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due to its distribution, and describe the overall streng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desig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quartz, feldspar and mica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ranite. The mineral content in small scale samples is different, which will cause significant dispersion of strength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 friction effect caused by larger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will also affect the strength of specimens.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岩石是天然材料,种类繁多,力学性质复杂[1-2];而岩石强度尚缺乏明确的定义,一般指试样破坏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因加载方式不同,岩石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切强度等。而抗压强度因应力状态不同,有单轴压缩强度、常规三轴压缩和伸长强度、真三轴强度。强度还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明庆;基于粘结和摩擦特性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尤明庆;;完整岩石的强度和强度准则[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3 ;Three independent parameters to describe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intact rock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0年04期
4 ;Strength and damage of marble in ductile failure[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1年02期
5 张流;王绳祖;施良骐;;我国六种岩石在高围压下的强度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5年01期
6 尤明庆,邹友峰;关于岩石非均质性与强度尺寸效应的讨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7 汪斌;朱杰兵;邬爱清;刘小红;;高应力下岩石非线性强度特性的试验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8 尤明庆;;岩石强度准则的数学形式和参数确定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9 董陇军;李夕兵;;岩石试验抗压、抗拉区间强度及代表值可信度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10 石祥超;孟英峰;李皋;;几种岩石强度准则的对比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潮,王绳祖;迁安石英岩脆延性转变特征及定量判据[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2 杨强;党亚民;;利用GPS速度场估算青藏高原地壳韧性层等效粘滞系数分布的研究[J];测绘学报;2010年05期
3 汪斌;周若;朱杰兵;邬爱清;;基于MTS系统的单块试件三轴试验方法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0期
4 赖勇;;围压对杨氏模量的影响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新颖;曹平;刘涛影;梅慧浩;宁果果;;不衬砌水工隧洞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6 杨强;党亚民;;青藏高原地壳脆性-韧性转换面分布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4期
7 王玉玲,张流,李建国,宋瑞卿;围压对浅表岩石力学行为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3年04期
8 臧绍先,李昶,魏荣强;岩石圈流变机制的确定及影响岩石圈流变强度的因素[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1期
9 魏荣强;臧绍先;;岩石破裂强度的温度和应变率效应及其对岩石圈流变结构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流,冯锦江,李彪,池江,杨主恩,施行觉;岩体失稳过程中的振荡现象及断层的多向错动形迹[J];地震地质;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子潮;王绳祖;;地壳温压条件下的迁安石英岩强度特性[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2 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的长度对三轴压缩试验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杜春志;刘卫群;茅献彪;;非协调数值方法及岩石材料脆断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冯增朝;赵东;王江芳;;静水压力状态下岩石的应力分布特性[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Mingqing You;;Discussion on "A generalized three-dimensional failure criterion for rock masses"[A];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vol.5 No.5)[C];2013年
6 梁昌玉;李晓;张辉;李守定;赫建明;马超锋;;中低应变率范围内花岗岩单轴压缩特性的尺寸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茜;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耀平;矿山空区诱发的岩移特征及覆盖层冒落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唐诗佳;脆性断层构造的三维几何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4 陈志坚;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5 谢兴华;岩体水力劈裂机理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冯增朝;低渗透煤层瓦斯抽放理论与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8 陈永强;非均匀材料有效力学性能和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1年
9 梁正召;三维条件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及其数值试验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张传庆;基于破坏接近度的岩石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斌;深部大理岩的加卸载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缑勇;含孔道大理岩圆柱试样的力学性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3 杜晶;不同长径比下岩石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张成凯;震后边坡松动岩体强度参数获取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5 卢裕杰;准脆性材料强度尺寸效应的统计途径及其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10年
6 贾厚华;边坡稳定性分析模糊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3年
7 郭子红;岩石损伤变形与尺寸效应研究[D];西华大学;2007年
8 王小平;西霞院水库软岩硬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李国莹;细观非均质岩石材料的力学及变形性质数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岳喜军;泥质砂岩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强度准则[J];地质力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尤明庆;基于粘结和摩擦特性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循环加载强化作用的试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8年01期
4 董陇军;赵国彦;;未确知均值分级方法及在回采巷道围岩分类中的应用[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Three independent parameters to describe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intact rock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0年04期
6 ;Research on unloading nonlinea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ed rock masse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0年04期
7 郭书祥,吕震宙,冯元生;基于区间分析的结构非概率可靠性模型[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8 俞茂宏,彭一江;强度理论百年总结[J];力学进展;2004年04期
9 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深部高地应力下岩石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5年01期
10 董陇军;彭刚剑;付玉华;白云飞;刘有芳;;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 classifying model of goal collapse prediction[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2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4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喜获“学会之星”称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6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建言岩爆监测预报与控制[J];科技传播;2010年23期
7 王绳祖;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4期
8 ;信息与动态[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6年01期
9 ;首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J];岩土工程界;2006年07期
10 虞哲蓉;国际岩石力学专题讨论会会讯[J];地质科技情报;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4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7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9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卢嘉锡;;序[A];陈宗基论文选[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3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4 何凯涛;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记者 秦锦丽;建立兰州国家级地灾监测预警防治示范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垠;钱七虎院士:岩爆机理尚待摸底[N];大众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2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3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何湘清;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9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江涛;基于细观力学的脆性岩石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金丽;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及应用[D];河北大学;2005年
2 郭金荣;他拉哈地区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3 黄波;成像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孙连环;准噶尔盆地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赵宝云;深部岩体的蠕变损伤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6 高艳霞;川西致密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肖庆华;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8 李伟;大理岩动态力学性能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童凯军;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地应力场特征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孙宏超;邻近断层洞室围岩稳定性仿真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44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4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