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网片作用下梁端塑性铰耗能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钢筋网片作用下梁端塑性铰耗能能力研究 出处:《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钢筋网片 塑性铰 延性 耗能能力 有限元分析
【摘要】:在通常的结构抗震设计中,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推荐框架结构体系应当采用“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这样可以将地震能量分散在结构的梁端,并降低柱端的延性要求。因此,在进行“强柱弱梁”理念设计时,通常可以采用较低的设计地震力而靠梁端塑性铰来耗散地震能量。但是这样却导致结构可能在中等强度的地震作用下,这些预期的塑性铰发生破坏,无形间增加了修复费用。本文通过在梁端塑性铰区域加入钢筋网片,利用钢筋网片加强对混凝土的侧向约束作用,提高梁端塑性铰的耗能能力和结构的延性,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在保证截面抗弯能力的情况下,提高抗剪能力,减小塑性铰区域的损伤。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钢筋网片作用下分别进行建模和加载,分析对比计算结果,综合评价梁端塑性铰的耗能能力。对梁端塑性铰区域加入钢筋网片的不同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比较分析钢筋网片对梁端塑性铰耗能能力和结构延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梁端塑性铰区域加入钢筋网片能充分利用结构的延性来降低外荷载的作用,使结构在屈服后有较大的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梁端塑性铰的耗能能力,更易实现“强剪弱弯”的设计理念,又提高了钢筋的利用率,还有利于对塑性铰区域的震后修复工作。
[Abstract]:In the seismic structure of the usual design, most of the researchers recommended frame structure system should adopt the design idea of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 which can be dispersed in the seismic energy structure of the beam end, and reduce the requirements of ductility column end. Therefore, the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 design concept, commonly used seismic design force low and rely on the beam plastic hinge to dissipate seismic energy. But this has led to structure the moderate intensity earthquake, the expected plastic hinge failure, invisible increased repair costs. This paper at the end of the beam plastic hinge region with mesh reinforcement in use steel mesh strengthening lateral restraint effect on concrete, improving the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structure of beam end plastic hinge, so as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lexural capacity under the condition. High shear capacity, reduce the damages to the plastic hinge area. By using the large-scal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on different mesh reinforcement under respectively modeling and loadi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the plastic hing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evaluation of end beam. The beam plastic hinge region was studied with different reinforcement conditions the steel mes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esh reinforcement in beam end plastic hing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duct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m plastic hinge region with reinforced net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ductility of the structure to reduce the external loads, the structure has large deformation ability in yield, so as to improve the the beam plastic hing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more easy to realize the design concept of "strong shear weak bending",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teel,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repair work after the earthquake of the plastic hinge regio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柱;;人工塑性铰的功能及其合理位置[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杨春峰,郑文忠,于群;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的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1期
3 李文岭,郝际平,王连坤,陈红英,石晶,张俊峰;改进塑性铰法在钢框架高级分析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傅传国;蒋永生;;对梁端开缝人工塑性铰的进一步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5 杨露江;陈功;李华东;;塑性铰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中的计算分析与应用[J];科技通报;2013年10期
6 翟兴无,余伦创,郑莉;塑性铰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2年01期
7 杨春峰;朱浮声;郑文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塑性铰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5期
8 姜锐;苏小卒;;塑性铰长度经验公式的比较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9 傅传国,蒋永生,刘美景,梁书亭,许清风;框架梁端新型人工塑性铰理论分析(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0年01期
10 蒲黔辉,杨永清;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塑性铰区长度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傅传国;蒋永生;;一种框架梁端新型人工塑性铰的延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2 冯世平;;转移塑性铰对框架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的影响[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3 张艳霞;孙文龙;李瑞;赵微;;钢框架梁柱新型塑性铰外移节点抗震性能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4 文保军;梁兴文;侯莉娜;;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塑性铰区受剪承载力分析[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学伟;韩小雷;孙思为;;三种非线性梁柱单元的研究及单元开发[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6 赵楠;马凯;陈彬磊;李婷;;超限倾斜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永华;空间钢框架高等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玮琳;塑性铰区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柱变形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高健利;基于OpenSees的钢结构高等分析二次开发[D];郑州大学;2016年
3 刘松鑫;钢筋网片作用下梁端塑性铰耗能能力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4 陈理卿;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框架塑性铰机理研究及非线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边江;塑性铰长度对平面框架滞回耗能计算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6 莫颖;基于塑性铰理论的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7 曹旺明;节点塑性铰位置及非结构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5年
8 李俊君;水平或竖向作用下高层建筑斜交结构受力特点及其塑性铰布置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周殿文;树状柱框架钢梁拼接处产生塑性铰的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印帅;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塑性铰区耗能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61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6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