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太阳墙采暖房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孔太阳墙采暖房性能研究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多孔太阳墙 集热系统 温度分布 数值模拟 局部非热平衡模型
【摘要】:太阳房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采暖技术,它能够做到高效采暖、有效通风,对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孔太阳墙系统的原理、特点及国内外应用实例,其中集热蓄热墙式太阳房具有蓄热功能,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本文所建多孔太阳墙采暖房采用了多孔陶瓷作为集热蓄热墙的材料并安装了变频风机和回风管,具有太阳能利用效率高、可自主调节通风与采暖比例、采光度好、舒适度高的优势。根据所建太阳房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温度场较为均匀,受天气状况及太阳辐射强度影响较大,在晴天无云层且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达到最佳的采暖性能,,可利用变频风机调节采暖性能。 本文综合考虑了多孔太阳墙采暖系统的传热机制以及风机和回风管的作用,建立描述多孔太阳墙系统传热与流动特性的数值模型。模拟分析结果如下:多孔太阳墙内骨架及孔隙空气温度场分布较为均匀;多孔太阳墙吸收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都用于加热空气实时给室内供暖,小部分储存起来用于夜间给室内空气提供热源;太阳辐射强度越大,所建太阳房的采暖性能越好;由于多孔材料的物性参数不同,多孔太阳墙采暖房的集热蓄热性能各不相同,采用陶瓷材料能达到最优的综合性能;所采用多孔材料的导热系数、孔隙率及其蓄热能力对太阳房性能影响较大,增大导热系数会使多孔墙温度场更为均匀,增大孔隙率会使系统采暖性能降低但流动阻力减小,增大蓄热能力可有效提高系统采暖性能;风机流量较高时所建太阳房的采暖性能变差;增大回风率能有效提高多孔太阳墙采暖房系统的采暖性能,但系统内新风量减少,应适当调整回风率,可以解决改善通风与采暖之间的矛盾。 本文所建多孔太阳墙采暖房综合效率较好,能在较长时间内达到采暖要求。
[Abstract]:Solar house is a new type of solar heating technology, it can achieve efficient heating, effective ventilation, to save energy,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balance.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porous solar wall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examples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the Trombe wall solar house with the heat, the most widely used.
The porous solar wall heating room built in this paper using porous ceramic as Trombe wall materials and installation of variable frequency fan and air return pipe, with high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can independently regulate the ventilation and heating rate, good lighting, comfortable and high advantag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ilt sun room. The indoor temperature field is more uniform, affected by the weather and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is affected in sunny days no clouds and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 can reach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the adjustable heating, heating performance by using the frequency conversion fan.
I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the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of porous solar wall heating system and the role of the fan and the air return pipe, a numer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solar wall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porous solar wall skeleton and pore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air temperature field is uniform; most of the solar radiation absorption of Porous Solar Wall is used for heating the air to the indoor heating time, small part of storage for night to provide indoor air heat source;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is large, the bet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lar heating room;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porous materials, heat collecting pswhr storage performance is different, the ceramic material can reach the optimal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rous material, porosity and heat storage capacity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olar house, will increase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 porous wall temperature field is more uniform, increase the porosity makes the system heating performance decreased but the flow resistance is reduced, increasing storage capacit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of heating; heating performance of a solar building built by fan flow at higher variation; increasing return rat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ting performance of Porous Solar Wall heating room, but the new system should be adjusted to reduce air volume, air return rate, can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mprovement of ventilation and heating.
The porous solar wall heating room built in this paper has a good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and can meet the heating requirements for a long tim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新毓;;太阳能集热系统在游泳池加热中的成功应用[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3期
2 杨勇平;胡永生;;光煤互补示范电站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尹华;郭华芳;田永军;鲁涛;;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印染行业的应用[J];节能技术;2010年06期
4 张德志;徐二树;余强;;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水动力特性仿真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14年02期
5 ;“全景天窗式”太阳能集热系统[J];建设科技;2010年12期
6 李宁;王启镔;郑琪;;多孔太阳墙集热系统[J];硅谷;2011年21期
7 朱克庆;吕少芳;;主食工程中太阳能集热系统应用技术[J];粮食加工;2012年04期
8 喻勇;高岩;张广宇;蔺新星;高艺珂;;太阳能集热系统流量优化研究[J];建筑科学;2014年06期
9 陈良飞;蔡华;吕小明;;智能太阳能热水集热系统研究应用[J];石油石化节能;2012年12期
10 高利军;;太阳能集热系统多通道水温检测装置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白立新;董家海;解长明;;太阳集热系统的管路布置[A];全国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潘身明;黄学宁;韦早春;覃纲;罗相影;;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系统的优化[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佳奇;张筱峰;;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探究[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研;高青;黄勇;;固面辐射集热结构因素变动性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5 王崇文;;利用太阳能改造土壤[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荣顺 通讯员 王永政;我市扩大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范围[N];淄博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朱洪升 通讯员 孔进 严文达 宋雅男;我省首次将医疗与养老机构纳入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范围[N];联合日报;2014年
3 齐冰;山东181所学校新建太阳能集热系统获财政补贴[N];济南日报;2010年
4 记者 唐晓颖 通讯员 王飞;我市39个项目列入省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计划[N];德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杨光艳 通讯员 于吉江;我市5个太阳能集热系统项目通过省验收[N];德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曲唐;基础教育学校将享受更多“阳光”[N];威海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束洪福;首个相变无水箱集热系统推出[N];科技日报;2013年
8 记者 杨学良;基础教育校 财政补一半[N];中国财经报;2009年
9 余洪运 湖北省随州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居住建筑中的应用初探[N];中国建材报;2011年
10 记者 刘青青;太阳能集热争得全省三成补贴资金[N];威海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良;自然循环槽式太阳能中高温集热系统中流动传热特性及强化传热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娜;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集热场动态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赵晓燕;碟式太阳能半球形腔式吸热器热性能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程继江;东方印染公司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田贵宾;DSG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建模及预测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龙娟;菲涅尔极轴式固定焦点聚光集热系统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6 胡灿;多孔太阳墙采暖房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杨艳丽;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数字化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崔健;单碟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实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9 陈晓红;太阳能中央集热系统监控软件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显波;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应用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2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8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