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砂土颗粒粗糙度对剪切特性影响细观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6 16:03

  本文关键词:砂土颗粒粗糙度对剪切特性影响细观机理分析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砂土颗粒 离散元 粗糙度 剪切特性 组构各向异性


【摘要】:基于PFC2D离散元软件建立了数值双轴试验模型,采用Clump单元构造了不同粗糙度的砂土颗粒,研究了砂土颗粒粗糙度对剪切特性影响的内在机理.基于傅里叶级数近似法,阐述了强弱力链中各细观组构的分布规律以及强力链中组构各向异性系数的演化特征;根据宏细观参数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宏观响应与细观组构演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粗糙度越大,砂土抗剪强度越大;强力链为试样承担轴向荷载的主要载体;颗粒粗糙度对砂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力链切向接触力组构各向异性特征上.
[Abstract]:Based on the PFC2D discrete element software, the numerical biaxial test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and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are constructed by Clump element.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sand grain roughness on shear characteristics is studied based on Fourier series approximation.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meso-fabric in strong and weak chain and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isotropy coefficient of fabric in strong chain are expounded.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 and mesoscopic parameter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 response and mesoscopic fabric evolution is reveal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r the grain roughness, the greater the shear strength of sand. The strength chain is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specimen bearing axial load. The effect of grain roughness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sand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angential contact force of strong chai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216,51478201,51308241)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0142120029)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项目(2015650011)
【分类号】:TU441
【正文快照】: 砂土作为填料被广泛应用于港口、道路、机场等工程建设中,其抗剪强度是设计施工中的重要参考指标.砂土的抗剪强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如砂土颗粒的粒径、形状、排列方式等.砂土是无黏性材料,其抗剪强度主要源于颗粒间的滑动摩擦强度和咬合摩擦强度两部分,因此砂土颗粒表面粗糙度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健,池永;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的颗粒流模拟[J];固体力学学报;2004年04期

2 郑俊杰;董友扣;马强;蒋明镜;;FDM-DEM耦合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3 郑俊杰;赖汉江;董友扣;张军;;桩承式路堤承载特性颗粒流细观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4 郑俊杰;苗晨曦;张军;谢明星;;土工格栅与砂土接触界面细观特性离散元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5 郑俊杰;周燕君;赖汉江;孙玲;;格栅加筋砂土拉拔试验界面特性的离散元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8期

6 许成顺;文利明;杜修力;徐海滨;;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的砂土剪切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0年01期

7 周健;史旦达;贾敏才;闫东霄;;砂土单调剪切力学性状的颗粒流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8 史旦达;周健;刘文白;贾敏才;;砂土单调剪切特性的非圆颗粒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9 宋飞;张建民;;各向异性砂土渐近状态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文白;李业勋;曹亮;;单调荷载下的砂土宏观和细观力学性状关联度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远;周健;;砂土的细观参数对宏观特性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陶连金;蒯本秋;张波;;松散软岩巷道破坏的颗粒离散元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魏云杰;张波;谢怀前;王文沛;;崩塌体运动的全过程模拟及工程应用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徐国元;赵建平;;基于刚体离散元模型的矿岩散体流动规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波;陶连金;孟云伟;孙国富;;石笼挡墙在振压下破坏机理的颗粒流模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0期

6 郭书魁;张仪萍;;直剪试验颗粒流模拟参数敏感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1期

7 张波;陶连金;黄俊;金亮;;基于微观图像处理技术的土体三轴试验颗粒流模型[J];工业建筑;2013年04期

8 朱小军;赵学亮;龚维明;徐国平;;复合地基垫层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唐洪祥;张兴;管毓辉;胡兆龙;;颗粒材料变形破坏与影响因素细宏观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冀东;杨志军;彭超;;片麻岩破裂演化机制的颗粒流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宁;高岳;;透明砂土三轴试验的颗粒流模拟[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锐;李建桥;李因武;许述财;;波纹形表面部件作用下土壤动态行为的离散元分析[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谭松成;段隆臣;高辉;;重力环境对月壤三轴模拟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4 张钰燕;孙益振;;铁矿球团三轴试验的离散元模拟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5 刘一鸣;杨春和;霍永胜;刘录;徐玉龙;杜超;;考虑转动阻抗的粗粒土离散元模拟[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王光进;超高台阶排土场散体介质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4 张刚;管涌现象细观机理的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张志刚;节理岩体强度确定方法及其各向异性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吴剑;滑带剪切过程的离散元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7 孔令荣;饱和软粘土的微结构特性及其微观弹塑性本构模型[D];同济大学;2007年

8 邹猛;月面探测车辆驱动轮牵引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黄昕;粘性炭素糊料冲击压实机理及其离散元数值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刘国敏;蚯蚓体表减粘降阻功能耦合仿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少杰;王运霞;;应力路径对饱和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综述[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许成顺;杜修力;姚爱军;侯世伟;;全自动静-动三轴剪切仪的功能分析及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周健,池永;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的颗粒流模拟[J];固体力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王家全;周健;邓益兵;黄柳云;;砂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拉拔试验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强小俊;万长虹;江辉煌;;带桩帽桩网加固路堤的模型试验及分析比较[J];工业建筑;2009年05期

6 张兆,刘元雪;应变局部化理论及在岩土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郑俊杰;陈保国;Sari W.Abusharar;王仙芝;;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8 周葆春;;应力路径对重塑黏土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9 郑俊杰;陈健;骆汉宾;鲁燕儿;;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破坏模式及厚度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10 郑俊杰;张军;马强;蒲诃夫;;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三维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榕;土工格栅加筋特性及其加筋结构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罗勇;土工问题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陈保国;山区高速公路涵—土作用机理及路基处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蕾 ,王全礼 ,常征;道路场坪粗糙度施工[J];建筑工人;2005年08期

2 彭秀芳;李剑锋;;地形粗糙度线范围对风电场计算的影响[J];电力勘测设计;2012年04期

3 周龙声;;国标《麦面粗糙度》介绍(上)[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4年08期

4 周富臣;极差无偏估计在粗糙度样块检定中的应用[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989年01期

5 ;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镜粗糙度的一种估算方法[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张益纯;应用故障诊断技术解决产品粗糙度问题[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2年03期

7 刘高峰;粗糙度不等式[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夏星星;冯良;;管道绝对当量粗糙度的取值及其影响分析[J];上海煤气;2010年02期

9 李振邦;关于微孔粗糙度电容测定法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S1期

10 曹麟祥;张家喜;;测量超光滑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反散射计算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少勇;魏征;;粗糙度对粘附滞后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张伯兰;何天白;葛辽海;孙桂芬;;聚合物材料断面粗糙度的定量表征方法[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3 沈莹;秦飞;;粗糙度参数与焊锡接点应力的关系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会雨;李玉和;李庆祥;廖小华;葛杨翔;;超光滑表面粗糙度检测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平;;粗糙度对线接触弹流解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6 袁群;韩菊红;;混凝土粘结面粗糙度的分维评价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7 侯磊;于劲;于骏一;姚骏恩;;用STM测量球面粗糙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A];第七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3年

8 刘小君;刘q;赵小勇;;耦合波度和粗糙度的表面形貌特性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刘玉岭;檀柏梅;牛新环;赵海涛;;蓝宝石CMP工艺中粗糙度的控制技术(英文)[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杨菲;刘立欣;;基于偏振光干涉原理光滑表面粗糙度的检测[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 张元生;用AutoCAD的图块属性标注粗糙度[N];电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元柳;基于裸露地表辐射传输模型的粗糙度反演与地形校正[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尹书冉;河道中典型边界上湍流运动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慧敏;微管道流动中壁面粗糙度的影响机理[D];浙江大学;2006年

2 孟磊;粗糙度对单裂隙水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宋雅君;时标上具有参数依赖的广义指数型二分性粗糙度理论[D];黑龙江大学;2014年

4 杨海英;温和环境下织物接触冷暖感的主客观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5 赵雅坤;壁面粗糙度对临界流音速喷嘴流动特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4年

6 孙萌;基于探地雷达的路面粗糙度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键;粗糙度对粘性土—混凝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4年

8 张冰玉;手指皮肤摩擦感知功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88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88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1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