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特征值扰动分析
本文关键词: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特征值扰动分析 出处:《水利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裂隙岩体渗透张量是基岩地区地下水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基于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基本表达式和矩阵特征值扰动理论,以青岛黄岛地下洞库现场试验成果为例,在查明了岩体中裂隙的空间产状、位置基础上,建立了裂隙渗透性与岩体整体渗透张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单条裂隙和单组裂隙渗透张量特征值的扰动问题,提出了优势裂隙渗透性对岩体整体渗透张量贡献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并非岩体中发育的裂隙对渗流都具有均等的作用,而只有优势裂隙组中的优势裂隙在裂隙渗流问题中占主导地位。这些成果对于基岩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评价、地下水污染预测和控制、地下工程渗流计算和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 seepage tensor of fractured rock mass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groundwater in the bedrock area . Based on the basic expression of permeability tensor of fractured rock ma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erturbation theory of matrix ,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fracture permeability and the total permeability tensor of rock mas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asic expression of permeability tensor of fractured rock mass and the perturbation theory of matrix eigenvalue .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204)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对于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确定方法已有很多研究成果[1]:早在1969年Snow[2]就提出了裂隙渗流的立方体定律和依据裂隙倾向、倾角、隙宽、隙间距等几何要素测量值,计算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裂隙样本法,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3];Papadapulos、Hantush、Way、Neuman、周志芳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平;卢文喜;杨威;李俊;;水库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确定[J];水利学报;2007年11期
2 周志芳,朱学愚,李艳;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半解析计算[J];水利学报;1997年09期
3 周志芳;任意各向异性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半解析计算[J];水利学报;1999年03期
4 周志芳;王仲夏;曾新翔;杨建;陈卫东;;岩土体渗透性参数现场快速测试系统开发[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5 陈小山,黎稳;关于特征值的Hoffman-Wielandt型相对扰动界[J];应用数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周志芳;庄超;戴云峰;窦智;;单孔振荡式微水试验确定裂隙岩体各向异性渗透参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超;;抽水试验自动化采集系统及工程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2 张娜;宋丽娟;;矩阵特征值的新扰动界[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孔祥强;;Hermite矩阵特征值新的相对扰动界[J];电子技术;2012年04期
4 ;On-site tests to estimate aquifer permeability of drainage area of south caisson anchorage construction of Taizhou Bridge[J];Engineering Sciences;2011年02期
5 周鹏鹏;李国敏;石景熙;时公玉;巫润建;;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对地下水封洞室涌水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工程勘察;2011年05期
6 陈小山,黎稳;正定Hermite矩阵特征值的相对扰动界[J];工程数学学报;2003年04期
7 陈建新,黎稳;任意矩阵的谱的Euclid距离的估计[J];工程数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陈建新;罗伟其;庞素琳;;矩阵Hoffman-Wielandt型乘法相对扰动界[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2010年01期
9 赵燕容;周志芳;;基于Kipp和CBP模型确定含水层渗透性的现场微水试验对比研究[J];工程勘察;2012年12期
10 段衍伟;李守德;王保田;;二元地基基坑抽水试验及数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鹏鹏;李国敏;石景熙;时公玉;巫润建;;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对地下水封洞室涌水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袁革新;赵振华;陈剑杰;;西北某区裂隙水文地质特征调查技术方法探讨[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柴军瑞;大坝及其周围地质体中渗流与应力场耦合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3 许光祥;裂隙岩体渗流与卸荷力学相互作用及裂隙排水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刘杰;裂隙岩体渗流场及其与应力场耦合的参数反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5 张乾飞;复杂渗流场演变规律及转异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陈建余;非稳定饱和—非饱和渗流场数值计算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7 向衍;高坝坝体与复杂坝基互馈的力学行为及其分析理论[D];河海大学;2004年
8 陈静;河口海岸带附近地下水运移规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罗平平;裂隙岩体可灌性及灌浆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王贵宾;岩体节理三维模拟及渗透张量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荣高;勐兴铅锌矿矿坑涌水量的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明波;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左岸坝肩岩体渗透结构模型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海军;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岩体裂隙网络模型及渗透张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周沛洁;云南会泽铅锌矿深部矿坑涌水量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剑;渗透系数的随机反演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6 刘昌军;非饱和水气两相渗流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7 魏莹;矩阵特征值扰动的若干问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张媛媛;ANSYS在土坝渗流场和应力场及其耦合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刘平;纳子峡水电站坝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张红亮;节理岩体变形与强度的尺度效应及REV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珍瑶,谢彤芳;确定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微水试验法[J];地下水;1994年01期
2 周志芳,杨建,杨建宏;确定缓倾结构面渗透性参数的现场试验法[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3 王鹏,蔡美峰,周汝弟;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确定和修正[J];金属矿山;2003年08期
4 周志芳,金忠青;解析裂隙含水层非稳定井流问题[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年03期
5 周志芳,马庆新,吴继敏,刘钊;有限分析法在反求裂隙岩体渗透张量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1993年05期
6 刘杰,王媛,杨建贵;采用加速遗传算法反演裂隙岩体渗流参数[J];水利学报;2003年02期
7 郭建青,李彦,王洪胜,马健;含水层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过程数据的直线图解分析法[J];水利学报;2004年10期
8 周志芳,朱学愚,李艳;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半解析计算[J];水利学报;1997年09期
9 周志芳;任意各向异性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半解析计算[J];水利学报;1999年03期
10 仵彦卿;岩体水力学基础(七)——岩体水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裂隙岩体精细结构描述及工程特性数值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2 赵旭平;;工程建设中裂隙岩体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S1期
3 张树光;赵亮;徐义洪;;裂隙岩体传热的流热耦合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刘泉声;吴月秀;刘滨;;应力对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影响的离散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5 韩建新;李术才;李树忱;仝兴华;李文婷;;多组贯穿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王月英;姚军;黄朝琴;;裂隙岩体流动模型综述[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杨建平;陈卫忠;吴月秀;谭贤君;;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张量数值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8 周志芳;裂隙岩体三维渗流问题的边界元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4期
9 刘培泰,张景德,王乃光,潘和平,,刘吉善;裂隙岩体强度试验单点法及其前景[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3期
10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军瑞;;裂隙岩体水-岩-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梁作景;;坚硬裂隙岩体中洞库的锚喷支护[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3 蒋爵光;凌建明;;非贯通裂隙岩体的损伤模型及其强度预测[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李新平;朱维申;;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与强度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付永胜;魏安;李隽蓬;;非贯通裂隙岩体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机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6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刘顺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刚;;裂隙岩体模型的卸荷破坏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8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吉小明;;裂隙岩体多重介质流固耦合分析的全耦合数学模型与有限元公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易小明;裂隙岩体损伤位移反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路威;裂隙岩体水流—传热模型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建平;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勇;稀疏裂隙岩体三维饱和水流—传热及热应力半解析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薛娈鸾;裂隙岩体的渗流与应力应变耦合的复合单元算法[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白兰兰;裂隙岩体热流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张海波;动、静荷载作用下不同倾角裂隙岩体力学性能试验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王利戈;多裂隙岩体的破坏机理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韩松峰;裂隙岩体在水—岩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分析及其加固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6 项吕;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徐剑;层状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特性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孙健;裂隙岩体热—水—力三场耦合米级尺度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齐曲;裂隙岩体的随机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赵林;基于分形理论的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7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9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