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dy高阶组合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本文关键词:Reddy高阶组合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出处:《工程力学》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Reddy高阶梁理论 组合梁 材料非线性 有限元法 剪切效应
【摘要】:该文基于Reddy高阶梁理论,提出了小变形双层组合梁的隐式运动学假定;应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将该隐式关系引入到组合梁的最小势能原理,得到了考虑各子梁和粘结滑移层非线性材料特性的高阶组合梁非线性位移法有限单元,且该单元可以容易地转化为非线性Timoshenko和Euler-Bernoulli组合梁有限单元。随后,该研究分别应用提出的Reddy、Timoshenko和Euler-Bernoulli组合梁有限单元对双跨连续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准静力分析,考察剪切效应对组合梁构件的挠度、粘结层滑移和截面应力的影响,且参数分析了组合梁的跨高比对剪切效应的影响。参数分析表明:短粗组合梁结构往往表现出显著的剪切效应,Newmark假定不再适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ddy high order beam, the implicit kinematics assumption of small deformed double-layer composite beam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the implicit rel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principle of composite beam, and the nonlinear displacement finite element of high order composite beam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ub-beam and bond-slip layer is obtained. And the element can be easily converted into nonlinear Timoshenko and Euler-Bernoulli composite beam finite element. Subsequently, the proposed Reddy is applied to the study. The quasi-static analysis of two-span continuous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with Timoshenko and Euler-Bernoulli composite beam finite element is carried out. The effects of shear effect on deflection, slip of bond layer and section stress of composite beam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ratio of span to height of composite beam on shear effect is analyzed, and the paramet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hort thick composite beam structure often shows significant shear effect. The Newmark assumption is no longer applicable.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AA032303-2)
【分类号】:TU398.9
【正文快照】: 双层组合梁结构能较合理地利用各子梁的材料力学特性,如钢-混凝土组合梁可以较好地发挥钢材的抗拉特性和混凝土的抗压能力,且具有较大的强度-自重比,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自1951年Newmark等[1]提出基于小变形Euler-Bernoulli梁理论的线弹性双层组合梁的静力问题控制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聂建国;王宇航;;基于ABAQUS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纤维梁模型的开发及应用[J];工程力学;2012年01期
2 欧阳煜;刘慧;杨骁;;考虑粘结层滑移效应的组合梁弯曲[J];工程力学;2012年09期
3 申志强;钟宏志;;界面滑移组合梁的几何非线性求积元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4 曾兴贵;周东华;李龙起;郑文莉;曾德光;;组合梁界面滑移的计算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建国;王宇航;;ABAQUS中混凝土本构模型用于模拟结构静力行为的比较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2 王萌;石永久;王元清;施刚;;循环荷载下钢材本构模型的应用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7期
3 段玮玮;黄柱;何光辉;李强;;液化场地中Timoshenko桩自由振动与屈曲的精确数值解[J];工程力学;2013年12期
4 夏樟华;褚福鹏;程浩德;;双向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箱型墩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杨骁;何光辉;;Reddy高阶组合梁弯曲的一般解析解法[J];固体力学学报;2014年02期
6 郑双杰;刘玉擎;徐海军;;组合索塔锚固区钢牛腿-塔壁作用机理分析[J];工程力学;2014年05期
7 蔺钊飞;刘玉擎;贺君;;焊钉连接件抗剪刚度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7期
8 胡郑州;吴明儿;;考虑剪切效应三维纤维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增量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14年08期
9 林建平;汪劲丰;徐荣桥;凌道盛;;强化有限元的考虑界面滑移的组合梁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15年08期
10 聂建国;王宇航;樊健生;;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弯矩-扭矩空间复合受力拟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侯忠明;钢—混凝土结合梁桥动力性能及损伤识别的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周旺保;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及其框架结构的静动力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3 何余良;多梁式钢—混凝土组合小箱梁桥受力特性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王萌;强烈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的损伤退化行为[D];清华大学;2013年
5 李宁波;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林建平;考虑界面非连续变形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张向冈;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及其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8 孟刚;部分预应力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广,李立新,刘之洋,许伟;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薛伟辰,李昆,李杰;钢混凝土组合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6期
3 伍永飞;周德源;;纤维模型在平面框架非线性静力分析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4 周凌宇,余志武,蒋丽忠;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剪切变形的双重效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5 蒋秀根;剧锦三;傅向荣;;考虑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弹性应力计算[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6 蒋秀根;孟石平;剧锦三;;基于整体-局部弯曲模型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及其效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05期
7 聂建国;李法雄;樊健生;张晓光;刁谡;;不同翼板形式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0期
8 郑则群,房贞政,宗周红;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解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邱文亮,张哲,姜萌;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聂建国;陶慕轩;;多高层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弹塑性分析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卫东,金熙男;某商场组合梁安全性能试验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2 陈时金;组合梁结构中管道铺设的应用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1期
3 李国强;赵欣;;部分共同作用框架组合梁有限元分析模型[J];力学季刊;2006年03期
4 刘虎祥;;浅谈预弯组合梁[J];山西建筑;2007年02期
5 孙宾;赵红晓;;考虑滑移效应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非线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3期
6 高金良;吴筱峰;;双层组合梁应力分析与试验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朝泽刚;徐华;闻德华;;考虑刚度方法的组合梁动力特性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2期
8 杨维国;许红叶;赵建昌;;新旧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影响下的内力计算的组合梁单元法[J];结构工程师;2009年06期
9 周东华;孙丽莉;樊江;王俊平;高琼仙;;弹性剪切连接组合梁的应力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10 王婷婷;祁伟;;钢-混组合梁水中临时支架施工措施研究[J];市政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旭栋;陈伟球;徐荣桥;;部分作用组合梁的瞬态响应[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施耀忠;;钢筋砼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有限元模型[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3 赵风华;杜建明;;新型组合梁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4 谭文辉;李达;;钢-混组合梁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5 徐德新;杨绪佐;田建军;陈尚建;;蜂窝形组合梁在徐州彭城电厂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6 徐德新;张喜德;范崇仁;;连续蜂窝形组合梁的受力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7 陈兰;段利文;;柱边带缝隙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应用前景[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欣;吴迈;;组合梁有限元模型评述[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天;孙国良;;钢—砼组合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及挠度计算[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10 胡少伟;赵新铭;梅振华;叶祥飞;;滑移效应对预应力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周星宇;“U”形钢木组合梁获技术创新奖[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龚世权;组合梁技术在玻璃幕墙工程中的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2年
3 吴勇;改良一次工艺 提升十倍工效[N];中国石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银志;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高山;组合梁平面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霍君华;预应力CFRP布加固腐蚀钢梁及组合梁的力学性能[D];东北大学;2011年
4 马宏伟;组合梁与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张道明;新型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抗弯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珂;圆孔蜂窝组合梁的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2 杨洪志;带腹板开洞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郭超;钢—混凝土组合梁应力分析及截面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永方;蜂窝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5 郭芹;考虑截面刚度的组合梁简化模型及其三维框架受力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婷;框架主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和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宋佳彪;基于变截面组合梁的分离式结构体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林阳;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弯剪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飞跃;铝合金—碳纤维组合梁受弯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吴礼华;高性能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9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