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对城市建设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对城市建设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太原理工大学》 2015年
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对城市建设作用研究
杨杰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大量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研究城市公共自行车就是要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具体地、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进行研究。而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人的具体实践、中国的国情出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源和环境却面临着沉重的压力。而这与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相处的理念已经背道而驰。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1,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34%的人在开车,六环以内每小时PM2.5的排放量为一吨;而5公里以内的短途出行,也有将近一半的私家车一族选择了开车。过去的30年里,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96%,推广低碳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已经不仅仅关乎到国家的整体决策,更关乎到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研究,希望能够促使城市的管理者建立和健全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同时也倡导广大市民能够更多地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为城市的低碳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低碳环保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对于城市的节能减排、空气质量的改善等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发展却任重而道远,其普及和完善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集聚智慧,更需要每一位社会公民的意识觉醒。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和国外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自行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不健全、网点分布不科学、使用率不高、使用和维护成本过高、对城市其他行业具有一定的冲击,并可能带来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和研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也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更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方面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地对城市公共自行车进行分布、将城市公共自行车和其他城市公共交通进行结合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 低碳环保的生活、洁净清新的空气,在被能源点亮的城市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品,但每一个公民都希望都过个体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有权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享受更健康的生活,而城市公共自行车将通过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倡导这种生活方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062.6;F299.2;A8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陶新;周跃云;赵先超;;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2 马小毅;广州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变化的启示[J];城市交通;2004年02期
3 陆锡明;李娜;;交通方式结构的界定[J];城市交通;2009年01期
4 钱俭;郑志锋;冯雨峰;;杭州公共自行车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J];规划师;2010年01期
5 陈星光;周晶;朱振涛;;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6 张志良;赵贝;田庆飞;;基于公交优先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8期
7 许丽桦;;发展公共自行车 倡导绿色出行方式[J];北京观察;2010年05期
8 刘宇伟;;国外减少汽车出行的政策与措施[J];城市问题;2012年09期
9 胡润州;;我国城市交通的公私博弈与公交优先战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3年02期
10 郑景轩;;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策略[J];城市交通;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铭耀;蒋凌云;莫敏珍;张尤优;;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2 陆宁;李莉;杨睿;廖向晖;;自由竞争下道路收费定价的对策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付斯曼;代普达;陈廷龙;;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素构建碳平衡模型及其操作措施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4 孙红霞;;关于焦作市低碳交通建设的问题[J];城市问题;2011年06期
5 潘海啸;;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政策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4期
6 徐明凡;郎晓亮;柳鹏程;;湖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9期
7 刘长岐;肖岚;张楠楠;;企业家城市视角下的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J];规划师;2011年02期
8 黄柯淇;袁音;唐炎;;非正规客运市场“拼车”现象的演化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0期
9 苏涛永;张建慧;李金良;倪颖;;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京津沪渝面板数据的证据[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5期
10 吕小云;;浅议海盐县公共自行车的社会经济效益与运营机制优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岷;许欣;江鸿;;移动用户切换频度的仿真与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张杰;熊彬;柏载跃;许尔红;;巴中市城镇化进程交通发展策略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吕东旭;丛喜静;赵玉清;;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4 李惠敏;陈天;臧鑫宇;;从单一到多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价值导向分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5 邬轶群;戴晓玲;孙君艳;孙佳楠;陈晓娇;;低碳理念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效益研究——以杭州主城区实证调查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4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综合交通体系[C];2014年
6 董静;徐志;;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选址分析[A];公交优先与缓堵对策——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暨第26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吴振信;闫洪举;;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环渤海经济圈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刘骊光;;能源与气候治理研究进展综述[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专刊——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C];2014年
9 王娜;;杭州市低碳环保、绿色交通的新探索[A];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第十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倪康康;李科群;崔国民;;绿色出行——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的探讨[A];推进雾霾源头治理与洁净能源技术创新——第十一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利;基于有限理性的城市交通系统均衡与拥挤收费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华;低碳交通方式创新的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丁雪峰;考虑异质需求的再制造产品最优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隽海民;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生态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树伟;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与政策评价[D];清华大学;2007年
8 明士军;多元化公共交通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刘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及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周伟;城市动态路况信息下交通行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婷;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谢建艳;深圳市公交冷线财政补贴方案及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网络优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孟琰;基于博弈论的区域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庆梅;基于时间差别定价的地铁票价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俊峰;基于GPS技术的出行OD调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戴欣;城市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刘佳;西安城市中心区生产性服务业分布与办公楼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先超;城市低碳发展与提升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翼;基于车辆出行特征的交通网络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诗阳;;基于不同城市特点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李正浩;;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站远期发展规模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0年02期
3 李林波,吴兵;出行者心理因素对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5 管驰明,崔功豪;公共交通导向的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探析[J];城市规划;2003年10期
6 叶嘉安;以人为本的人行系统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5年06期
7 刘志刚,申金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博弈分析[J];城市交通;2005年02期
8 全永燊;孙明正;李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历程中的若干问题反思[J];城市交通;2006年01期
9 唐克双;方芳;;日本自行车交通[J];城市交通;2008年01期
10 云美萍;杨晓光;李盛;;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J];城市交通;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贝;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公交优先政策协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允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方;基于SP调查的行为时间价值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2 池熊伟;低碳交通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健;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J];政策;2001年03期
2 曹钢,康喜平;全面理解和把握经营城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2期
3 王光荣;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城市[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4 ;城市聚焦[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0期
5 白晋虎;边素庭;;太原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问题初探[J];前进;2006年05期
6 刘信;;石家庄城市认同的缺失与建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10期
7 石寿宁;;刍议适应转型发展的法治城市创建[J];中国司法;2010年10期
8 罗亚蒙;;宜居城市:第二次城市革命[J];领导之友;2011年01期
9 本刊编辑部;杨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J];南风窗;2011年07期
10 吕薇;;城市规模要有边界[J];中国人大;2013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劉學;王學海;;邁向21世紀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刘玉娜;李洋;;创建宜居城市的初步探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沈锐;;基于经济分析的城市规模预测方法初探[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重光;;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几个问题[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宋永昌;;上海城市生态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朱光磊;郭道久;;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阶层分化和阶层关系的影响[A];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董光器;;科学预测城市规模,建设节约型城市[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刘景华;陶峻;;中国学者对英国中世纪城市的研究评述[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平阳 实习生 张晶;[N];西安日报;2002年
2 孙卜勇;[N];盘锦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丽娟;[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保定市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集团 王勇山;[N];保定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常江;[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朱文兴;[N];济南日报;2010年
7 湖北省荆州市市长 李建明;[N];中华建筑报;2012年
8 韩学键;[N];大庆日报;2012年
9 先朝阳 郭勇;[N];甘肃日报;2013年
10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卫东;[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陈媞;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马瑞华;城市品牌与城市竞争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任少波;基于制度分析的城市经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许抄军;基于可持续城市化的我国城市规模、体系及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邓海骏;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探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余守文;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郑鑫;我国财政体制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玲;长春市城市资本运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马婧婧;经营城市中的政府职能与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肖肖;城市策划体系及其制度建议[D];清华大学;2009年
4 杨军利;经营城市及城市公共事业的市场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温天楚;昆明城市性格与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吴静;面向创新型城市的武汉市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徐春燕;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及对“智慧武汉”建设的构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宋文辉;城市化与我国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陈永泽;新市民融合中的城市政府作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李祖辉;长沙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对城市建设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