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不同类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影响 出处:《工程力学》2015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近断层 地震动 脉冲 框架-剪力墙结构 反应谱
【摘要】: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有很大的潜在破坏作用。为分析不同类型该类地震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搜集了近断层双脉冲和多脉冲型地震动,计算了这些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及其引起的一个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时程反应。对比了双脉冲和多脉冲型地震动的平均弹性加速度反应谱,及其引起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均基底剪力、平均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顶层位移和平均结构整体破坏指数。结果表明:近断层双脉冲型地震动的平均弹性加速度反应谱谱值均接近或大于近断层多脉冲型地震动;近断层双脉冲型地震动引起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平均基底剪力、平均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顶层位移和平均结构整体破坏指数均不小于近断层多脉冲型地震动。由此说明,在统计意义上,当分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破坏作用的影响时,输入地震动可近似仅考虑双脉冲型地震动。
[Abstract]:The near-fault pulsed ground motion has great potential damage to the structur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ground motio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s, the near-fault double-pulse and multi-pulse ground motions are collected.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of these ground motions are calculated. The time-history response of a 22-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caused by it is compared, and the average elast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of double-pulse and multi-pulse ground motions are compared. The average base shear force and the average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of the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caused by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elast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of the near-fault double-pulse ground motion is close to or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near-fault multi-pulse ground motion. The average base shear force and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of the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caused by the near-fault double-pulse ground motion. The average top floor displacement and the average overall failure index of the structure are not less than those of the near-fault multi-pulse ground motion, which shows that in the statistical sense. When the influence of near-fault impulse ground motion on the failure of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is analyzed, the input ground motion can approximately only consider the double-pulse ground motion.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3856)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J10B0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M560938)
【分类号】:TU398.2;TU352.11
【正文快照】: 地震是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最严重的突发式自然灾害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高度城市化,地震必将对人们生命和生活设施及工业生产体系带来愈来愈严重的威胁。近十年来国内外连续发生的城市直下型地震,如1994年6.7级Northridge地震,1999年台湾7.6级Chi-Chi地震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进军;谢礼立;;地震破裂的方向性效应相关概念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2 赵凤新;韦韬;张郁山;;近断层速度脉冲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8年10期
3 孙国华;顾强;何若全;方有珍;;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弹塑性状态的层剪力分布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7期
4 胡进军;谢礼立;;汶川地震近场加速度基本参数的方向性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10期
5 吴大群;李明;杨永强;;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框剪结构的破坏作用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 王海云;谢礼立;;近断层强地震动的特点[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7 李爽;谢礼立;郝敏;;地震动参数及结构整体破坏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李爽;谢礼立;;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恩;周锡元;彭凌云;赵作周;;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中速度大脉冲及其影响范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陶连金;王文沛;张波;王骑虎;魏云杰;;近断层地震动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对典型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6期
3 谢俊举;温增平;李小军;李亚琦;吕红山;黄隽彦;;基于小波方法分析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6期
4 梁庆国;韩文峰;李雪峰;李德武;;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体系框架初探[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5 陈磊;陈国兴;;近断层强地震动下双层竖向重叠地铁隧道的地震反应[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6 左琼;吴强;陈少林;;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瞬时输入能特性研究[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7 何仲太;马保起;李玉森;郝彦军;沙鹏;;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与断层上盘效应[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8 陈波;谢俊举;温增平;;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J];地震学报;2013年02期
9 韩淼;绳雯;温增平;;近场橡胶支座隔震设计探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年04期
10 李辉;张俊发;;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冷却塔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新民;;汶川地震工业厂房结构破坏特征分析[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2 贺秋梅;李小军;;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基础隔震建筑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任叶飞;周宝峰;史大成;温瑞智;;观测方向对于水平地震动特性影响[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支旭东;范峰;齐春玲;;大跨度倒三角型悬臂桁架抗震性能评估[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6 李明;刘勇;孙哲哲;袁赫;;不同类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影响[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7 左琼;吴强;陈少林;;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瞬时输入能特性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鹏;李宁;陈新民;王旭东;;汶川地震山体崩塌破坏特征的分析与启示[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方华;崔鹏;;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郭恩;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贾俊峰;桥梁三维隔震分析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学良;土体动力特性、复杂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及其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文波;配电楼—电气设备系统的地震反应及减震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明;近断层地震动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黄胜;高烈度地震下隧道破坏机制及抗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邢帆;钢管拱桥近断层地震响应及动力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文沛;浅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贺秋梅;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结构反应及结构减隔震性能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凯亮;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慎丹;近场地震下RC梁式桥抗震设计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杰;考虑SSI效应的近断层区桥梁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彭磊;汶川地震上盘效应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罗光财;三维长周期地震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6 罗高杰;速度脉冲强震作用下竖向不规则RC框架结构易损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齐春玲;大跨度悬臂桁架结构的强震失效机理及抗震性能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常志旺;建筑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晓通;滑移隔震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佳;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乐,朱f^;近断层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对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刘启方;袁一凡;金星;丁海平;;近断层地震动的基本特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1期
3 刘启方;金星;袁一凡;;均匀弹性全空间中走滑断层产生的方向性速度脉冲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2期
4 于海英;王栋;杨永强;解全才;江汶乡;周宝峰;;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初步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5 王卫民;赵连锋;李娟;姚振兴;;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6 刘汉兴,汪素云,时振梁;考虑震源破裂方向的地震动衰减模型[J];地震学报;1989年01期
7 俞言祥,高孟潭;台湾集集地震近场地震动的上盘效应[J];地震学报;2001年06期
8 李新乐,朱f^;近断层地震动等效速度脉冲研究[J];地震学报;2004年06期
9 赵凤新;张郁山;;拟合峰值速度与目标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J];地震学报;2006年04期
10 徐龙军;谢礼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耦合效应特征[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进军;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及超剪切破裂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李明;近断层地震动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3 王栋;近断层地震动的上/下盘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山,姜海鹏,陈英俊;基于相位差谱的时─频非平稳人造地震动的生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2 符圣聪,江静贝;用时变功率谱拟合地震动[J];工程抗震;2002年01期
3 郭子雄;王妙芳;;人造地震动合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丁海平;刘启方;金星;;长周期地震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5 董汝博;周晶;冯新;;一种考虑局部场地收敛性的多点地震动合成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7年04期
6 孙广俊;李鸿晶;;二维相关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随机反应[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7 张翠然;陈厚群;;工程地震动模拟研究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8年02期
8 许谋奎;张猛;张增军;;多点地震动合成简化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9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满足时-频统计特性的地震动时程调整[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10 王鼎;李杰;;工程地震动的物理随机函数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频特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白泉;朱浮声;赵东阳;孙乐娟;康玉梅;;地震动的时频特性对结构弹性响应的影响[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令心;张继文;;近远场地震动及其地震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超声模拟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胡聿贤;张敏政;;地震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7 袁一凡;;近场地震动的模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张天中;马云生;舒曦;;关于地震动衰减关系、不确定性和设防标准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陈培善;李保昆;白彤霞;;中国强地震动速度衰减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窦玉斌;林永星;;地震动时程模拟的工程方法研究现状与预测[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袁芳;北京交大发挥学科优势支持灾后重建[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丹;强地震动场估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伟;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冬丽;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5 刘必灯;断陷盆地及断层破碎带场地地震动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喻烟;汶川地震区地震动估计经验模型[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7 白凤龙;空间变化地震动激励下大跨度结构的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郝敏;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及地震动破坏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徐龙军;统一抗震设计谱理论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俞言祥;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志旺;建筑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史家平;地震动合成方法比较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马飞燕;地震动处理的小波分析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路建波;模拟的近断裂地震动场的空间相关性[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马小燕;长持时与多波包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反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张镭于;时—频非平稳人造地震动的小波合成及其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闫青;考虑谱形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及其在地震动记录选择与调整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陶钧;反演区域参数建立加州地震动衰减关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中良;福州盆地地震动模拟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10 王招招;随深度变化的地震动相干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0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3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