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防冻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 混凝土 复合防冻剂 耐久性 聚羧酸减水剂 出处:《材料导报》2015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混凝土外加剂因其良好的性能已经成为新型混凝土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当今建筑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防冻剂作为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在建筑工程领域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要回顾了混凝土防冻剂历史及研究现状,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Abstract]:Because of its good performance, concrete admixtur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new concrete, and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modern building engineering. As a kind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dmixture, antifreeze is a kind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dmixture.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research status of concrete antifreez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机场建筑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506)
【分类号】:TU528.042.6
【正文快照】: 0引言我国地域辽阔,全国多数地区冬半年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持续3~6个月[1]。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混凝土冬季施工比较普遍,而漫长的冬期寒冷季节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问题,所以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广祥;;新型超低掺量混凝土防冻剂[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1期
2 王冬;温金保;祝烨然;卢安琪;;HLC-VI早强防冻剂[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2期
3 李崇智,冯乃谦,王栋民,侯云芬;梳形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作用机理[J];硅酸盐学报;2005年01期
4 李顺;余其俊;韦江雄;;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2年04期
5 王稷良;孙小彬;杨志峰;;防冻组分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4年12期
6 项翥行;;成熟度研究[J];混凝土;1990年06期
7 吕宝玉,单大力,赵霄龙;有关防冻泵送剂的若干思考[J];混凝土;2002年09期
8 杜志芹;陈国新;祝烨然;黄国泓;沈燕平;;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1年05期
9 张磊;李晓;;BF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专用防冻剂的研究[J];混凝土;2011年06期
10 周茗如;张豪杰;张金;龙利军;;复合防冻剂的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J];混凝土;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彭高;综合蓄热法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推广应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魏东;邹彬;;浅谈混凝土输送泵在新疆冬季施工中的应用[J];才智;2008年04期
3 麻秀星;钱觉时;郭鑫祺;方云辉;蒋卓君;温庆如;李苑;王智;;徐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20期
4 邓红卫,杨英姿,杨少伟;温度对负温混凝土早期结构损伤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4期
5 葛勇;杨文萃;袁杰;于继寿;张宝生;;无机盐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现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5期
6 王冬;温金保;祝烨然;卢安琪;;HLC-VI早强防冻剂[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2期
7 储正相;朱卫中;朱广祥;冯启明;;新型超低掺量混凝土防冻剂水化机理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8 魏成明;;恒、变负温养护制度对混凝土强度增长差异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3期
9 时宝辉;张嘉新;朱广祥;;新型超低掺量防冻剂混凝土工程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6期
10 郭志福,,何金林;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强度推算方法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保国;谭洪波;孙恩杰;潘伟;;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构性关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2 李崇智;王栋民;王金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模型与作用机理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彪;金勇;苗青;曹志峰;马春彦;;聚丙烯酸-g-非离子性聚氨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铬鞣中的应用研究[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李崇智;王海刚;吴昊;何光明;;缓慢释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修生;黄国泓;季海;高欣欣;温金保;;功能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储正相;朱广祥;朱卫中;冯启明;;掺FH新型超低掺量防冻剂混凝土工程应用[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李治;朱卫中;朱广祥;;不同养护制度对负温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思佳;蒋亚清;;脂肪族与聚羧酸复合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研究[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万林;江芸;陈亚雷;;亚硫酸氢钠用作链转移剂在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中的应用[A];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科隆杯”混凝土外加剂论文集(上册)[C];2014年
10 马双平;周芬;朱华雄;;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科隆杯”混凝土外加剂论文集(上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麻秀星;高固含量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谭洪波;功能可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治猛;新型水性高分子混凝土外加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文萃;无机盐对混凝土孔结构和抗冻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朱军峰;梳型聚羧酸盐分散剂化学结构与水煤浆流变相关性及与煤作用机理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治华;不同羧基密度与功能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段平;层状双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军;早龄期混凝土水化进程及宏观与细微观性能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忠群;一种高分散性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静雅;黑液煤浆的制备及其在连续式超临界水反应器中制氢[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浩;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4 于爱红;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耿海宁;混凝土显微结构与耐久性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吕新璐;聚醚型超塑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燮铭;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工业合成及其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工程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琴飞;盐类外加剂对引气混凝土气孔结构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孙栋梁;聚羧酸减水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赵婷婷;马来酸单甲酯聚羧酸盐减水剂的合成及应用[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振珠;岳汉威;宋晓岚;;水泥水化过程的机理、测试及影响因素[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周云麟;;应用临界成熟度控制冬施混凝土质量的几个问题[J];低温建筑技术;1987年02期
3 朱蓓蓉,杨全兵,黄士元;除冰盐对混凝土化学侵蚀机理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1期
4 迟哀建,周小熊,王军,夏树文;MNC-C_(10)型泵送防冻剂在秦皇岛市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3期
5 吴宏生,张鹏,李旭辉;负温防冻泵送剂应用的价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1年01期
6 朱卫中;负温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再反思[J];低温建筑技术;2002年03期
7 王子明;刘进强;;新型聚羧酸系超早强复合减水剂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6期
8 胡建华,汪长春,杨武利,府寿宽,陈博学,成克锦;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分散机理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郭鑫祺;于飞宇;;早强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制与应用[J];福建建筑;2008年10期
10 何春凯;;浅谈既有建筑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J];工程质量;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立久;王丹江;;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研究现状[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文萃;无机盐对混凝土孔结构和抗冻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其引气与早强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刚,董发勤;导电混凝土及其发展趋势[J];工业建筑;2004年03期
2 ;混凝土高性能矿掺料[J];中国建材科技;2004年03期
3 谭正清,夏念恩;混凝土拌合物品种对其质量的影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罗志兵,刘信江,马奇;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江西建材;2004年03期
5 刘冰梅;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浅议混凝土收缩[J];山西建筑;2004年18期
6 许建文;;浅析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江西建材;2006年01期
7 高丽君;;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新疆有色金属;2006年02期
8 张风;;谈混凝土的施工[J];化工之友;2006年07期
9 李华巍;;混凝土的强度与养护[J];科技信息;2006年07期
10 喻文莉;;浅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措施[J];重庆建筑;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南楠;刘敏;;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雪峰;;在施工工程中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崔荣强;徐美芹;张厚峰;;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4 李守坤;;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5 薄如冰;;浅谈常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占亭;谢信全;姚泉智;;浅谈工地搅拌站自拌混凝土的控制要点[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7 张增运;许金余;杨计发;;原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及控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8 张晋勋;蔡亚宁;黄清杰;;关于混凝土强度质量检验评定引发的几点思考[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9 邵艳菊;商卫中;;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文斌;;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水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N];天水日报;2005年
2 ;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N];宁波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峻;预拌混凝土:步入规范化管理新阶段[N];宜春日报;2006年
4 南昌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公室主任 王仲良;预拌混凝土“禁现”效果分析及政策完善方向[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昆明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N];昆明日报;2010年
6 兰盈成;在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思考[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关于修改《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的决定[N];宁波日报;2012年
8 钱国明邋孟文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与处理[N];建筑时报;2007年
9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建科 刘继军;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顾耀臣 译;当今混凝土领域中的技术创新[N];中国建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孟涛;冶金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和修补材料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军;相变控温混凝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明莉;混凝土架构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7 梁丽敏;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制备、多孔结构及其伪装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经双;矿井预拌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9 徐菁;基于模糊系统方法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李林;珊瑚混凝土的基本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安慰;组成材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吴文选;内养护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天宇;粗集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王永平;混凝土收缩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倩;发光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6 李鑫鑫;孔隙水对混凝土静力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邢李进;青藏地区混凝土泛碱抑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冬梅;混凝土架构设计理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彭琪雯;工农业废弃物在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再利用[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王红喜;中低标号钢渣防渗抗裂混凝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46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4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