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空间土压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 土力学 挡土墙 土拱效应 空间主动土压力 合力作用点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土拱效应是影响挡土墙土压力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空间条件下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土压力研究还很少。通过将土拱效应原理引入顾慰慈建立的空间土压力计算模型,建立考虑土拱效应的空间土压力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划分为I,II,III,IV四个区域,通过在各个区域内取水平微分单元体,建立各微分单元体的水平和竖向静力平衡方程,推导出各区域相应的挡土墙空间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计算出墙背任意位置的主动土压力;并提出空间土压力合力及其合力作用点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计算可以直观看出挡土墙后主动土压力的空间分布,由此可得出,当空间效应存在时,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沿墙长的分布与平面应变条件时有很大的不同,此时挡土墙两端附近区域的主动土压力远小于平面应变条件下计算出的主动土压力;考虑空间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要比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位置高,挡土墙长高比B/H越小,空间效应对主动土压力沿墙长的分布和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的影响越大。
[Abstract]:Soil arch effec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 pressure in retaining wall.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earth pressure of retaining wall considering the soil arch effect in the space condition. The earth pressure calcul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oil arch effec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pace earth pressure calculation model established by Gu comfort ci. A spatial earth pressure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oil arch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odel is divided into four regions, I. e. II, II, IV, and the horizontal differential units are taken from each regio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atic equilibrium equations of each differential unit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of the retaining wall in each region are derived,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at any position on the back of the wal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behind the retaining wall can be seen intuitively by the example calculation, an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when the spatial effect exists. The distribu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along the wall length of retaining wal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oil ar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lane strain condition.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near the two ends of the retaining wall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calculated under the plane strain condition.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acting point of retaining wall considering space effec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lane strain condition, and the length height of retaining wall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B / H. The spatial effect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along the wall length and the posi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acting point.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TU432
【正文快照】: 1引言挡土墙的土拱效应计算理论一直是个热点问题,目前研究成果相当多。1985年,L.R.Handy[1]首先对挡土墙后土拱效应计算理论进行了研究,清楚解释了土拱效应对挡土墙土压力的影响机制,其假设土拱线为一条悬链线,给出了挡土墙呈平移模式下的土压力分布。此后,H.W.Kingsley[2]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明;彭建兵;徐平;孙苗苗;夏唐代;;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墙后土压力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11期
2 应宏伟;蒋波;谢康和;;平行竖墙间的土拱效应与侧土压力计算[J];水利学报;2006年11期
3 高江平;俞茂宏;;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在空间主动土压力计算中的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贾萍;赵均海;魏雪英;张常光;郑璇;;空间主动土压力双剪统一解的简化计算[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5 涂兵雄;贾金青;;考虑土拱效应的黏性填土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6 应宏伟;蒋波;谢康和;;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7 蒋波,应宏伟,谢康和;挡土墙后土体拱效应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1期
8 朱建明;赵琦;郑雨婷;;对“考虑土拱效应的黏性填土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的讨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9 赵琦;朱建明;;临近地下室外墙影响下的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10 武全社;;挡土墙空间主动土压力的研究[J];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琦;土拱效应原理研究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仕传;程桦;;位移对刚性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布的影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郭中华,朱珍德,花剑岚,张爱军,房震;灰岩强度特性的试验分析与数学模拟[J];地下空间;2001年04期
3 翟所业,贺宪国;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4 蔡晓鸿;蔡勇斌;蔡勇平;甘晓荣;孙富学;;二向不等围压和内压作用下椭圆形洞室的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李秀梅;蒋明镜;;两种位移模式下挡墙主动土压力的离散元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胡国忠,王宏图,贾剑青,吴再生,李开学,庞成;岩石的动静弹性模量的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新荣;黄明;祝云华;王吉明;袁飞;;锚杆支护下深埋圆形洞室塑性区半径的近似解[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吴文杰;;基坑支护中桩侧土压力分析[J];福建建材;2011年06期
9 王立国;王志凯;;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朱祖科;飞鸾岭隧道右洞出口端软弱围岩先拱后墙施工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健;胡瑞林;刘海斌;王珊珊;;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朗肯土压力的计算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梁庆国;韩文峰;谌文武;;关于岩体地下工程松动圈问题的思考与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贾萍;赵均海;冯红波;杨青顺;;空间主动土压力简化计算及参数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4 章瑞文;徐日庆;郭印;;绕墙脚转动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章瑞文;徐日庆;郭印;;考虑土层剪力作用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高玉峰;杨剑;程永锋;鲁先龙;;倾斜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7 陈津民;;双剪理论研究(1)——泼冷水[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健;胡瑞林;刘海斌;王珊珊;;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朗肯土压力的计算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英峰;泥页岩水化反应的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在油气田开发领域中的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2 吕庆;边坡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邵江;开挖边坡的渐进性破坏分析及桩锚预加固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章瑞文;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彭述权;砂土挡墙破坏机理宏细观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龚建伍;扁平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力学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王其胜;深部软岩巷道矿压特征与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赖勇;岩石(体)宏细观复合损伤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宋章;闭合型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承载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刘畅;考虑土体不同强度与变形参数及基坑支护空间影响的基坑支护变形与内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发强;新义煤矿三软煤层巷道围岩稳定与支护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兆平;HS复合型软岩大断面硐室联合支护及施工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心广;济二煤矿深部巷道支护技术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徐建来;软岩巷道支护稳定性及数值动态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段立平;土钉支护结构钉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赵明洲;郭二庄矿松软煤层回采巷道中空注浆锚索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7 胡达;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王建钧;水平定向钻孔应力—应变及失稳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谷延凤;复合土钉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吕品;锦屏水电站绿片岩段扩挖及落底开挖稳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代禄;挡土墙土压力非线性分布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2 王立国;王志凯;;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3 吴明;彭建兵;徐平;孙苗苗;夏唐代;;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墙后土压力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11期
4 王元战;李珊珊;李新国;;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布与被动侧压力系数[J];中国港湾建设;2006年04期
5 应宏伟;黄东;;临近既有地下室平动模式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S1期
6 卢坤林;朱大勇;杨扬;;考虑位移影响及土拱效应的土压力研究[J];工业建筑;2011年05期
7 高印立;极限分析法计算有限范围土体土压力[J];建筑结构;2001年08期
8 张永兴;陈林;;考虑土拱效应挡土墙绕墙底转动的主动土压力[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3期
9 李峰;郭院成;;基坑工程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分析研究[J];建筑科学;2008年01期
10 俞茂宏,彭一江;强度理论百年总结[J];力学进展;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南;廖绍凯;梅甫良;;桩受侧向位移作用下土拱效应问题的有限元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梁音;李守德;;平行抗滑墙间土拱效应机理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4期
3 李海深;土工建筑中的土拱效应[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4 燕继宇;陈剑平;闫欢;赵晓菊;孔元元;李欣杰;;砂-粘互层桩间土拱效应的数值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04期
5 张建勋,陈福全,简洪钰;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2期
6 聂如松;冷伍明;邓宗伟;赵健;;被动方桩土拱效应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7年07期
7 邹登亮;;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J];城市地质;2007年03期
8 魏业清;张林洪;;土拱效应的桩板墙挡板设计[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S2期
9 张培泽;;浅谈土拱效应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10 耿建勋;耿永常;张克绪;;水平土拱效应在护壁桩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勋;陈福全;简洪钰;;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东;周顺华;王炳龙;;粘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加瑞;朱伟;钟小春;;砂土拱效应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邹登亮;孙强;李厚恩;史哲;;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敏;古海东;孙宽;;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朱朝辉;;建立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间距计算公式的尝试[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石胜伟;梁炯;;基于土拱效应微型组合抗滑桩距径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加瑞;朱伟;钟小春;;砂土拱效应的挡板下落试验及机理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张云军;宰金珉;王旭东;;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土拱效应探讨[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10 邹新军;杨眉;;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土拱效应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成芳;预应力锚拉桩三维土拱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董捷;悬臂桩三维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地基反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胡俊强;双排桩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受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王振强;悬臂抗滑桩土拱效应的静力及动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周龙翔;土钉支护体系土拱效应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翔;考虑土拱效应的桃园至巴中高速公路K103~920~K104+300段边坡桩板墙设计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龚小钧;点锚设计中的三维塌落拱原理及其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3 曹胜涛;土拱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崔海浩;悬臂式单排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管玉坤;基坑复合支护结构的桩土相互作用与土拱效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赵琦;土拱效应原理研究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7 董彬彬;双排抗滑桩土拱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8 叶永峰;排桩支护结构中的土拱效应[D];郑州大学;2006年
9 樊友全;悬臂桩土拱效应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姚元锋;全风化花岗岩边坡桩间土拱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1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5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