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地基中大直径布袋桩抗拔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布袋抗拔桩 极限承载力 预测模型 静载试验 出处:《岩土力学》2015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北地区深大基础工程日益增多,兼顾基础抗浮和耐久性问题的研究空白,借助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引入大直径布袋桩技术,有效解决了基础抗浮和耐久性问题;选择6根试桩进行了现场单桩抗拔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为9 060 k N;运用MATLAB软件分别拟合出3种抗拔极限承载力预测函数模型的曲线,同时运用PLAXIS软件对不同等级荷载桩-土位移进行模拟,并与实测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双曲线和幂函数模型较适合此类抗拔桩极限承载力预测;本地区类似地基预测大直径缓变形抗拔桩极限荷载所需的极限位移标准应由0.030D减小为0.025D;仅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特征确定抗拔桩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不够完善,至少还要考虑埋深不同对具有相似物理力学特征土层性质的影响。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deep and large foundation projects in Northwest China, the study of anti-floating and durability of foundation has been neglected. With the aid of Xining railway station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project, the technology of large diameter cloth bag pile has been introduced. Effectively solve the foundation anti-floating and durability problems; Six test piles were selected to test the uplift load of single pile in the field, and the maximum loading amount was 9 060 KN; The curves of three kinds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prediction function models were fitted by MATLAB software, and the pile-soil displacement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loads were simulated by PLAXI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perbolic and power function models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prediction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is kind of pile. In this area, the limit displacement standard for predicting the limit load of large diameter slowly deformed uplift pile should be reduced from 0.030D to 0.025D.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layer, it is not perfect to determine the ultimate frictional resistance of the soil around the pile, and at least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uried depth on the properties of soil layer with similar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1272353)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1引言西北地区的深基础工程日益增多,相应的基础抗浮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相对于软土地基而言,本地区的地基条件相对较好,但是以往未被重视的强风化岩层,泥岩层与石膏岩层相互夹杂,节理裂隙发育,遇水极易软化,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易崩解,强度大量丧失,导致地基土强度骤降[1];同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幼青;张磊;;抗拔桩的承载性能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朱碧堂;杨敏;;抗拔桩的变形与极限承载力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3期
3 贾金青;软岩地区抗浮锚杆的试验与施工[J];施工技术;2003年01期
4 叶春林;;布袋注浆桩在深厚层夹层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5 李森;唐孟雄;;预测抗拔桩承载力的双曲线模型[J];岩土工程界;2008年09期
6 许宏发,钱七虎,金丰年;描述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的幂函数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7 梅国雄;宋林辉;周峰;宰金珉;;关于基础抗浮的若干问题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8 刁钰;郑刚;许洁;欧阳惠敏;徐燕;;不同加载条件下抗拔桩静载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9 丁光文;叶春林;;布袋注浆桩在深厚层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7年05期
10 邓志勇,陆培毅;几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J];岩土力学;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吉平;;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客运专线CFG桩检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2 袁正如;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J];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3 李育枢,高广运,凌辉;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4 李森;唐孟雄;;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拟合模型的比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5 余跃;;等截面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任国峰;徐光明;顾行文;;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1期
7 贾琦;;基于双曲线模型的抗拔桩荷载传递分析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12期
8 楼晓明;林炳圣;李德宁;;长桩抗拔承载机理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1期
9 张树传;;灰色系统参数识别方法对桩承载力预测的影响[J];福建建筑;2010年11期
10 张争强;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方法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宏发;程学新;奚水清;汪耀明;;抗拔桩轴力分布函数和位移分布函数间的关系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文献;王金波;张晓卫;;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分析[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张争强;;关于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方法的讨论[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曾长贤;黄新;;高速铁路路基深部厚层软基沉降控制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软土路基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伟;张芳;H L Wang;冯丽;周干武;;等截面圆形灌注桩静载Q-S曲线复合对数模型[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6 秦尧;唐友刚;王臻魁;;考虑张力腿-基础-水动力耦合的张力腿平台固有特性分析[A];2013年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张涛;孙晓云;王振东;程久龙;;基于改进指数函数模型的锚杆承载力预测方法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2:煤炭资源与矿山安全勘查技术论文集[C];2014年
8 刘杰;邵朋;;PHC管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丽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在沿海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第二十四届铁路地质路基年会论文专辑[C];2014年
10 丁光文;;布袋加筋注浆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A];第二十四届铁路地质路基年会论文专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曰国;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茅晓辉;变刚度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长富;杭州地区土性概率特征及单桩承载力可靠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罗春雷;液压振动桩锤沉桩动力学及调频调矩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黄明奎;青藏铁路粒径改良路基试验及温控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王之军;等截面竖向单桩抗拔承载力试验研究及变形非线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王广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成套技术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高笑娟;挤扩支盘桩承载性状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9 祝世平;全螺旋灌注桩承载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孙晓立;抗拔桩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竞;地下结构抗浮设计中抗拔桩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林宏剑;预应力管桩抗拔承载性状研究和应用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一建;劲性微型桩抗拔性能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赵程勇;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和工程检测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德辉;基于动力检测的基桩完整性质量分析[D];南华大学;2010年
6 周尧;沿海地区深厚软土中布袋注浆桩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孙伟明;钻孔灌注桩抗拔承载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潘微君;结合重庆地区几种特定条件下的桩基承载力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9 邵朋;基于遗传算法的PHC管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魏鹏翔;钻孔灌注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与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维明,翟晋,薛国亚;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的理论研究[J];工业建筑;2002年01期
2 张尚根,吴涛,尹峰,孟少平;抗拔桩的变形分析[J];工业建筑;2002年11期
3 郭钢;刘钟;杨松;张义;卢t煷,
本文编号:1491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9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