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及参数分析
本文关键词: 实腹式型钢混凝土(SSRC) 十字形异形柱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有限元参数化分析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实腹式型钢混凝土(SSRC)十字形异形柱的抗震性能,对4个不同轴压比、配钢率、加载方向的SSRC十字形异形柱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骨架曲线、位移延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剪跨比较大时,试件发生弯曲破坏;试件的滞回曲线比较饱满;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破坏位移角在1/28~1/16之间.采用ANSYS对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考虑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分析比较了轴压比、配钢率及加载方向三个参数对试件承载力及延性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均表明:SSRC十字形异形柱具有良好的延性、塑性变形能力,可以应用于高抗震设防烈度区的多高层建筑中.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cross shaped columns with solid web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SRC), four SSRC cross shaped columns with different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steel distribution ratio and loading direction were subjected to low cycle repeated loading tests, and the failure patterns of each specimen were analyzed. Hysteretic properties, skeleton curves, displacement ductil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ending failure occurs when shear span is large, hysteretic curve of specimen is full. The ductility coefficient of displacement is greater than 3, and the failure displacement angle is between 1 / 28 / 1 / 16. Th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ANSYS to analyze the specimen and consider the bond-slip between steel and concrete. The effect of three parameters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ductility of the specimen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gree well with the test results. Both the test and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ross shaped column has good ductility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ability. It can be used in multi-tall buildings in high seismic fortification area.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第七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JY-060) 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资助项目(BRA2012027)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勇;郭子雄;聂建国;赵鸿铁;;型钢混凝土结构ANSYS数值模拟技术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4期
2 陈宗平;薛建阳;赵鸿铁;;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受力性能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陈宗平;薛建阳;赵鸿铁;邵永健;赵永宏;门进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03期
4 薛建阳;刘祖强;葛鸿鹏;赵鸿铁;高亮;张昭祥;倪茂明;;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1期
5 刘祖强;薛建阳;倪茂明;周鹏;赵鸿铁;;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边框架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8期
6 陈宗平;王妮;钟铭;薛建阳;苏益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10期
7 张波;方林;金国芳;李凯文;王志亮;;实腹式配钢的型钢混凝土十字形异形柱的抗震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8 李俊华;李玉顺;王建民;王新堂;薛建阳;;型钢混凝土柱粘结滑移本构关系与粘结滑移恢复力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会红,何益斌,沈蒲生;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中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 范涛;浅述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3 邵永健;刘凡;孙华勇;殷志文;;L形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理论研究(Ⅱ)——受力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4 林沂祥;郑廷银;蔡万军;陈志军;;蜂窝状钢骨混凝土不对称十字形柱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5 刘天波;;某地铁上盖高层楼宇的桩基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6 郭怀仁;褚云朋;;钢管混凝土柱—钢骨梁节点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陈宗平;薛建阳;赵鸿铁;;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剪切开裂的试验与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8 李红;刘伯权;吴涛;马洪宝;;T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破坏机理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9 李一松;李国强;崔大光;;型钢混凝土中高剪力墙正截面受弯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徐亚丰;李晓丽;郭建;佟雪伟;段晓静;;双向偏压钢骨混凝土T形柱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志伟;郑廷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研究现状和展望[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威;王力波;张仕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新建业务办公用房钢结构部分设计[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崔U_刚;;浅谈型钢混凝土柱的发展及特性[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耿翠珍;刘中华;;内置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柱特性及梁柱节点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5 陈鑫;赵乃志;李兵;;不同肢长异型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6 林明强;姜维山;安建利;;高强混凝土RC与SRC结构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金波;王新;温四清;;武汉开顿国际大厦超高层结构计算与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安东亚;陆道渊;李承铭;乔伟;;某型钢混凝土悬臂梁受力性能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方明;卢葭;李龙春;;某特种工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节点试验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丽云;;轴压比的计算与控制[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阿林;钢骨-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组合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王钧;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江枣;竖向组合构件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郭震;新型钢结构小高层住宅抗震耐火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李磊;混合结构的数值建模理论及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宋天诣;火灾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柱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刘建明;核心钢管外包钢骨混凝土短柱受压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黄彩萍;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玉荣;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框架结构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芳芳;钢骨-FRP管混凝土结构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森亮;某工程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文Pr;提高异形柱节点抗剪承载力各项措施的可行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博;异形柱结构节点抗剪承载力与整体结构震害的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郑宝磊;山西首幢高层钢结构公寓设计与整体计算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鲍伟丽;大连世界金融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及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马畅;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8 叶浩;某工程逆作法技术的应用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小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深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思为;带暗支撑剪力墙构件抗震性能及变形指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万林,王光远,魏文湘,吴建有;不同方向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T形柱的性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4期
2 戎贤,王铁成,康谷贻;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3 王铁成;张学辉;赵海龙;;纤维增强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4 刘义;赵鸿铁;薛建阳;陈宗平;;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恢复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2期
5 郑山锁,邓国专,杨勇,俞茂宏,张俊峰;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6 李俊华;王新堂;薛建阳;赵鸿铁;;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机理与抗剪承载力[J];工程力学;2008年04期
7 李俊华;薛建阳;王新堂;赵鸿铁;;反复荷载下型钢混凝土柱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4期
8 苏益声;胡飞鹏;杨德磊;;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影响因素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苏益声;黄义波;唐伟平;陈宗平;;两种不同配钢形式钢骨混凝土L形柱的受力性能对比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钱稼茹,李耕勤;异形柱用于8度抗震设防建筑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棣;宽肢异形柱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王丹;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形柱设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杨勇;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王彦宏;型钢混凝土偏压柱粘结滑移性能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宗平;桁架式钢骨的混凝土异形柱——不对称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雅莎,张凌云;北京大兴文图馆型钢混凝土桁架作为结构转换构件的设计[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2 贺广零;卢晋福;王国玉;;型钢混凝土临界保护层厚度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03期
3 郑之俊;王杰光;;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J];安徽建筑;2006年01期
4 贺广零;卢晋福;王国玉;;型钢混凝土临界保护层厚度研究[J];建筑科学;2006年06期
5 陶兵;彭伟;杨雨嘉;;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J];四川建筑;2008年04期
6 张根俞;梁书亭;朱筱俊;;某综合楼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结构设计与分析[J];建筑技术;2009年05期
7 徐庆奎;;型钢混凝土构件受扭性能的试验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6期
8 安东亚;陆道渊;李承铭;乔伟;;某型钢混凝土悬臂梁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09年S1期
9 马春明;;浅议型钢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和施工技术[J];科技风;2009年07期
10 余洁;秦浩;;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地震反应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东亚;陆道渊;李承铭;乔伟;;某型钢混凝土悬臂梁受力性能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晋春;宋彦琦;宛光辉;;型钢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和设计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3 曾志攀;;型钢混凝土框架柱计算程序的编制及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4 陈宗平;赵鸿铁;薛建阳;康希良;;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截面配钢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宗平;赵鸿铁;薛建阳;康希良;;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勇;薛建阳;赵鸿铁;聂建国;郭子雄;;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佑发;崔波;;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的优化设计[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潘波;钟燕平;李学劲;徐恺;;多牛腿型钢混凝土大型节点施工技术[A];2013年全国钢结构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俊华;赵银海;唐跃锋;刘明哲;;火灾后型钢混凝土轴压柱剩余承载力试验[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10 李焱;杨建江;秘志伟;;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和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通讯员 李之政 记者 贺慧宇;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全荣;日本东京晴空塔采用的新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任佳;BIM技术解工程机电难题[N];中国建设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宇光;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关系及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刘义;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雪松;翼缘狗骨式削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杨勇;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李玉荣;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框架结构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俞谕;双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及其节点的抗震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朱健;内埋型钢混凝土墙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刘林;大型火电厂主厂房少墙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地震作用效应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崔大光;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王维;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宏观有限元的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浩;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弹塑性分析及地震反应特性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向皓;某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桁架的受力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3 张守筠;大跨度型钢混凝土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4 曾贤谋;型钢混凝土悬臂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任亚平;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勋桂;型钢混凝土框架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孙岩波;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8 胡小会;型钢混凝土界面滑移及本构关系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8年
9 韦希;型钢混凝土与钢组合结构动力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俊;型钢混凝土支护桩弯剪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05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0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