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应谱应用研究反
本文关键词: 滑移隔震结构 限位器 动力响应 反应谱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基础滑移隔震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减震控制技术,该技术简单易行、造价较低且震后修复方便、隔震效果显著,是基础隔震领域里一个很有前途的减震控制技术。很多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关于该技术的大量研究工作,但由于目前该技术在框架结构方面研究的资料较少,也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使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首先,本文以库仑摩擦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滑移隔震结构的多自由度计算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分析了纯摩擦滑移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相比基础固定结构,基础滑移结构的隔震效果显著。 其次,对6种不同类型限位器与摩擦装置并联时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纯摩擦滑移隔震和限位器与摩擦装置并联时结构的动力反应以及带不同限位器结构之间的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结合能量法分析了滑移隔震结构的作用机理以及摩擦系数、限位器屈服刚度、屈服后刚度和刚度比对滑移隔震结构输入及耗散能量的影响。 最后,本文分别对滑移隔震体系的等代单自由度刚体模型和双自由度模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隔震层的滑移位移谱和上部结构的等效反应谱,并分析了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滑移位移谱、等效反应谱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滑移隔震结构的设计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Abstract]:The base sliding isola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type of shock absorp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recent decades,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It is simple and easy to carry out, low cost and convenient to repair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the effect of isolation is remarkable. It is a promising seismic absorp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foundation isolation.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carried out a lot of research work on this technology. There is no simple and easy design method, which limits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based on the Coulomb friction model, a multi-degree-of-freedom model of sliding isolation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liding isolation system under seismic action is analyzed by Matlab/Simulink, compared with the fixed structure. The isolation effect of foundation sliding structure is remarkable. Secondl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ix different types of locators in parallel with friction devices is analyze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limiter are compared when the fric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iction device and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with pure friction slippage,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limiter is compared. Combined with the energy method, the mechanism of sliding isolation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s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yield stiffness of limiter, and ratio of stiffness and stiffness after yield on input and dissipation energy of sliding isolated structure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rigid body model and the two-degree-of-freedom model of the sliding isolation system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and the slip displacement spectrum of the isolated layer and the equivalent response spectrum of the superstructure are giv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iding displacement spectrum, equivalent response spectru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liding isolated structures.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35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红,徐秀香;隔震结构的工程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张荫;杨增科;姚谦峰;张建;;基于全寿命的隔震结构费用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杨芳;;高层隔震结构体系的研究及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邓雪松;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0年04期
5 姚谦峰,夏禾;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振动特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1期
6 郑伟;隔震结构在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工程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2年04期
7 杨迪雄,李刚,程耿东;隔震结构的研究概况和主要问题[J];力学进展;2003年03期
8 王成;隔震结构应用设计与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年08期
9 杨志勇,刘福义,范么清,金建敏;摩擦隔震结构中不同摩擦力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10 王成,王贵春;隔震结构设计及应用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珍;祁皑;;大底盘单塔层间隔震结构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平;;基底隔震结构的直接能量法[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3 褚青青;龚克勤;;隔震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杜永峰;李慧;吴忠铁;李松;唐能;;近场多维地震激励的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分析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吕梦周;马凯;唐绍雪;赵楠;胡正平;李蕊;贺阳;;中间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6 赵楠;马凯;李婷;陈彬磊;;高层中间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杜永峰;张尚荣;;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矩阵摄动法[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邢银行;李章政;简超;;隔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赵楠;马凯;陈彬磊;李婷;;高层多塔中间层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杜永峰;朱前坤;李万润;李慧;;超长复杂隔震结构施工力学及全过程监测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党育;复杂隔震结构的分析与软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杜永峰;被动与智能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控制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尹强;非线性橡胶隔震结构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马长飞;隔震结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与抗倾覆易损性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邹立华;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杨迪雄;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混沌[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徐扬;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戴俊;“三跨四柱式”钢管砼桩基框架码头结构动力性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冬梅;带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基础的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陶欣欣;基于随机平均法的Maxwell阻尼器耗能结构随机响应分析[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石艳旺;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6 王兆j;大底盘隔震结构若干问题分析与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7 张立;高阻尼基础隔震结构的近断层地震响应机理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龙刚;框架结构体系在被动控制下的地震响应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9 常少兵;高层—剪力墙转换梁隔震结构精细化分析[D];广州大学;2016年
10 袁超;某中低层隔震建筑不同设计方案下全寿命费用及保险费率对比分析[D];广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51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5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