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城市开放空间研究框架的建构
本文选题:城市开放空间 切入点:形态学 出处:《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开放空间的演变需要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对我国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需要在整合多维视角的框架下进行历史空间信息的再现和分析。笔者梳理了城市形态学、景观生态学、政策绩效评价、感知与美学、历史人文等领域与开放空间有关的理论、方法,将这5个维度与形态学研究中的追溯形态变化、分析变化动因以及演绎变化结果 3个层面结合形成立体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以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对南京开放空间演变进行了多角度形态分析,展示了这种研究框架可以为多学科融入规划实践、公众参与提供全面的知识图景和开放的信息平台。
[Abstract]: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open spac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requires a diversified research perspective. The study of urban open space form in China needs to reappear and analyze the historical spatial information under the frame of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The author combs urban morphology, landscape ecology, poli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erception and aesthetics.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the open space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and humanities, the five dimensions are traced back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tudy of morphology, In this framework, the evolution of Nanjing's open space is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t shows that this research framework ca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picture and an ope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to planning practice, public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264)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
【分类号】:TU984.1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云才;刘悦来;;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的空间模式应用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2 王云才;;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3 高祥伟;张志国;费鲜芸;;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匀度网格评价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4 问青春;李秀珍;贺红士;布仁仓;胡远满;李丽光;胡涛;;岷江上游景观边界网络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2008年09期
5 韩凌云;徐振;阮宏华;瞿晓怡;陈桂娟;冯育青;金裕华;;基于景观图论和生物能学的景观演变分析方法[J];生态学杂志;2012年06期
6 于笑津;曹静娜;;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与规划过程应用[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年04期
7 王云才;韩向颖;;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的典型范式[J];系统仿真技术;2007年04期
8 XIAO He;LIU Yunhui;YU Zhenrong;ZHANG Qian;ZHANG Xin;;Combination of Ecoprofile and Least-cost Model for Eco-network Planning[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沛;龚斌;蔡志磊;黄艳山;;基于CFD模拟分析的湿热地区中小城市广义通风道的研究——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妍;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森林三维景观格局及多解规划[D];广州大学;2011年
2 王平;土地利用变化图形信息及其地学机制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韩向颖;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及其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王琛;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生态廊道景观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马鹏刚;基于GIS的西安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冒艳;昆明市城区公园应急避难功能空间布局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7 叶祥峰;福建省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分布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贺举;我国农村宅基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任笑一;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与人类福祉的梯度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宋丽;城市游憩型绿道网络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伟忠,杨英宝,王发曾;开封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组织[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4期
2 陈圣浩;追求城市开放空间的细节之美——南京市汉中门大街景观改造方案设计[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3 刘丹丹;;从室内设计到景观设计的思考——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设计[J];中国林业产业;2005年04期
4 杨雯;;城市开放空间老年使用者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5 贾静;;城市开放空间中高容集率游憩型空间的营造[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年06期
6 张虹鸥;岑倩华;;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5期
7 常号;;城市开放空间夜间光环境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4期
8 贺雅妮;;城市开放空间中生活场景的设计[J];湖南林业;2009年08期
9 董禹;;塑造适于步行的城市开放空间[J];华中建筑;2006年12期
10 赵润江;郑寒;;世博园开放空间景观设计[J];河南科技;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旗韬;张虹鸥;岑倩华;;城市开放空间模式的研究——以广州市中心组团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葛坚;罗晓予;沈婷婷;燕艳;;城市开放空间GIS声景观图及其在声景观解析中的应用[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朱亚娟;;区域与城市开放空间——老人活动区规划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李春颖;毕彤;姜春红;王佳楠;;实例分析沈阳市现有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现状,为城市管理提供指南[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陶亮;;基于行为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洪涛;吕小兰;;谈城市的公共空间——广场的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7 高蕊;;浅谈城市避震疏散空间的平灾转换规划——以唐山市抗震纪念碑广场和大钊公园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雒建利;段进;;欠发达地区城市文化塑造探索——以泗洪濉河风光带城隍庙地块详细规划设计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陈玮玮;杨毅栋;;超越物质空间规划的挑战——杭州市区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实践[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前言[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国 徐小东;干热地区城市应满足夏天热舒适度[N];中国建设报;2007年
2 王建国 徐小东;冬冷夏热地区应强化夏季风功能[N];中国建设报;2007年
3 记者 孙滨邋通讯员 汪云;武汉将建成“滨江大都会”[N];湖北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眉灵;未来西部新城 多点式网络化[N];成都日报;2008年
5 记者 梅传众;规划设计创新多 Xiangluowan CBD Features Creativity in Layout and Design[N];北方经济时报;2009年
6 张鸿铭;认真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努力把台州建设成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N];台州日报;2006年
7 记者 徐敏;撩开世博画卷之“底”[N];建筑时报;2010年
8 张剑飞;西方现代园林简史[N];中国花卉报;2003年
9 王健玮;水立方:设计铺路后运营[N];广东建设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福祥;优化公共空间 打造宜居靓城[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红光;基于使用表现和使用者评价调查的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军;当代科学观影响下的建筑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白丹;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孙晓春;转型期城市开放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金世胜;大都市区公共游憩空间的建构与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胜男;城镇化进程中洛阳市区开放空间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河南大学;2010年
8 谷溢;城市空间夜间防灾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萍;西安城市开放空间地域性整合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姚如娟;城市开放空间活力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喻琼;城市开放空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贺雅妮;基于休闲生活视角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5 巫义力;平灾结合下的陕北地区河谷型小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郭晓柯;城市开放空间叙事性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郭平平;环境美学视野下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1年
8 程超;为儿童着想的城市开放空间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王盼盼;太原市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解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马国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河谷型城市开放空间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5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6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