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IC-3D技术的高强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高强混凝土 切入点:数字散斑 出处:《混凝土》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高强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VIC-3D测量全场二维变形及应变。试件表面做随机散斑处理后,采用摄像机与一维位移计同时采集,对VIC-3D数字图像进行相关运算,获得其全场二维变形及应变值。分析了Y向应变与X向应变演化破坏机理,对比了一维位移计与VIC-3D测试结果,测试了外部环境对高强混凝土受压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X应变可以大致推测裂缝破坏方位,VIC-3D相比一维位移计测试偏差较小,外部环境对VIC-3D的影响较低。解决了传统测量接触式、离散式的缺点,试验表明此系统可用准确测量高强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
[Abstract]:With high strength concre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two-dimensional deformation and strain measurement. The VIC-3D specimen surface random speckle processing, a camera and a one-dimensional displacement meter colle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lation calculation of VIC-3D digital image, to obtain the full two-dimensional deformation and strain analysis. Y strain and X strain to failure evolution the mechanism of the one-dimensional displacement meter with VIC-3D comparative test results, influenc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were tes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X strain can be roughly inferred from cracking range, VIC-3D compared with the one-dimensional displacement meter test small devi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VIC-3D is low. To solve the traditional contact type measurement, discrete the test shows that the disadvantages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this system can be measured accurately.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56、51378398)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萍,王清湘,赵国藩;C80 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陈俊达,马少鹏,刘善军,金观昌;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实验研究雁列断层变形破坏过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3 陈肇元;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1994年09期
4 王清湘,赵国藩,林立岩;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4期
5 陈肇元;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J];建筑技术;2003年06期
6 王旭东;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芮嘉白,金观昌,徐秉业;一种新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及其应用[J];力学学报;1994年05期
8 金观昌;孟利波;陈俊达;马少鹏;张军;;数字散斑相关技术进展及应用[J];实验力学;2006年06期
9 陈肇元;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5期
10 司炳君;孙治国;王东升;王清湘;;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征良,吴涛,林艺勇,朱佳宁;高强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2 张兴昌;陈萌;肖良丽;;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延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孙斌;李洁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综述[J];安徽建筑;2007年03期
4 孙静;姚谦峰;熊耀清;;普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与受拉性能试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王丽宇,鹿振友,赵东,王淑娟;白桦材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行为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李斌,李云云,薛刚,孙苍柏;钢骨高强混凝土柱轴压力系数限值的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关萍,王清湘,赵大洲;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延性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8 王天稳;王曦明;李猛;;长江大跨越混凝土输电塔塔身损坏及处理[J];电力建设;2010年05期
9 赵国藩;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抗震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贾金青,孙洪梅,李大永;钢骨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力系数限值[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瀛洁;刘yN庆;;数字散斑相关测量中的曲面拟合搜索方法[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2 沈磊;褚俊;罗志华;朱鸿茂;;应用超声散斑技术测量水下物体振动的研究[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淼艳;于伯毅;;高强混凝土优劣势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姚学锋;鄢亚东;李君;雷一鸣;寇哲君;戴棣;;复合材料结构件强迫矫正过程中的全场变形光学测量[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翁炜;彭瑞东;马维佳;;基于DSCM的活性粉末混泥土位移场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翁炜;彭瑞东;马维佳;;数字散斑相关法在混凝土变形场量测中的应用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金祖权;侯保荣;赵铁军;张鹏;;胶州湾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贾金青;赵国藩;;高强混凝土框架短柱的力学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9 郑建岚;郑作樵;钱在兹;;钢筋砼梁与柱的抗剪强度理论解[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10 邓明科;梁兴文;;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截面延性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荣;一种PBX炸药试样在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薛冬新;激光扭矩测量中散斑统计学理论及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润清;多因素影响下低温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燕;缺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对结构可靠度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唐先习;混凝土桥梁合理耐用结构构造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叶南;基于机器视觉的板料成形性能分析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周立霞;西北戈壁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9 芦颉;金属蜂窝夹芯结构的疲劳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王军;相变控温混凝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磊;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D];郑州大学;2010年
3 胡钟;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在轴压下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太广;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静;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任燕;青藏高原地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变形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额吉乐;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及开裂抑制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董爱平;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及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孙伟;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变形能力与配箍要求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许富;增效剂CTF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红,梁海华;雁行割缝大理岩平板次级裂纹演化的实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2 刘新工,刘荣勋;光纤—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原理和应用[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3 关萍,关群;冷轧带肋钢筋作箍筋对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陈学忠,丁鉴海;一个新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指标[J];地震;1998年02期
5 赵国藩;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抗震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肖岩,伍云天,尚守平,Henry W.Yun,A.Esmaeily;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足尺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7 马胜利,邓志辉,马文涛,刘力强,刘天昌,,马瑾,曾正文;雁列式断层变形过程中物理场演化的实验研究(一)[J];地震地质;1995年04期
8 马文涛,马瑾,刘力强,马胜利,刘天昌,邓志辉;雁列断层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J];地震地质;1995年04期
9 刘力强,马瑾,马胜利;典型构造背景应变场特征及其演化趋势[J];地震地质;1995年04期
10 李银平,王元汉;压荷载下类岩石材料中的锯齿形裂纹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生;邹福山;;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原则及应用[J];散装水泥;2006年01期
2 陆霖;;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1期
3 易铁生;司永红;李侠;;高强混凝土的高温爆裂性能分析[J];科技视界;2012年14期
4 吴波,袁杰,李惠,周文松;高温下高强混凝土的爆裂规律与柱截面温度场计算[J];自然灾害学报;2002年02期
5 杨智杰;;掺粉煤灰高强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12期
6 杜朝伟;;略论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J];河南水利;2006年11期
7 郭跃锋;;高强混凝土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0年06期
8 王莉;刘利先;吕龙;;高强混凝土的耐火性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年06期
9 华恩东;王奇;;高强混凝土的特性与应用[J];品牌与标准化;2012年10期
10 邵战国;赵吉昌;张裕;;高强混凝土的施工管理及应用前景[J];山西建筑;2012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冷发光;王永海;周永祥;韦庆东;李俊文;;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趋势[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肇元;;高强混凝土及其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1993年
3 冯文林;;高强混凝土在国防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1993年
4 ;前言[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5 刘淼艳;于伯毅;;高强混凝土优劣势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6 凌淑媛;詹巍巍;康习军;;高强混凝土在“郴州工行”大楼工程中的应用[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7 王成林;张洪良;张德成;许炳;高新;;大流动性高强混凝土的初步探讨[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8 陆辉东;佟晓君;陈海彬;;回弹法检测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9 王大勇;赵广俊;张轶菲;;高强混凝土施工工艺探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6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薛立红;蔡绍怀;;方格网套箍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罗源源;三年三大步 行业排头兵[N];首都建设报;2012年
2 汉中林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饶建军;论高层建筑中高强混凝土的施工问题及对策[N];陕西科技报;2010年
3 余成行;高强混凝土超高泵送技术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记者郭姜宁;高原兰州用上了高强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3年
5 蒋元海 诸宝麟;《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适用范围的说明[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文雨 王云 刘梅;武汉研制成功快速高强混凝土粘合剂[N];湖北科技报;2001年
7 晓白;C80高强混凝土将促进重庆超高层建筑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振军;高温前后高强混凝土多轴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敏;高强混凝土受火损伤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贾金青;钢骨高强混凝土短柱及高强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陈周熠;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董三升;高强混凝土加芯柱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郭向勇;高强混凝土脆性评价方法及其增韧措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彭波;蒸养制度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胡海涛;高温时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9 向天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箱型连续梁结构行为的非线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张国军;大型火力发电厂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斌;某型特重高强混凝土试验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2 姚守涛;高强混凝土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3 刘冰;高强混凝土试验及破坏过程模拟[D];河海大学;2006年
4 刁彦平;地材高强混凝土的优化配比及工程结构中设计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谢伟锋;橡胶粉改性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6 张扉;高强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及损伤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7 陈为标;掺细化粉煤灰高强混凝土性能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8 杨家才;关于大流动性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智泽;橡胶改性高强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10 周鹏;表面设置防火涂料高强混凝土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8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7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