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容量配置优化研究
本文选题: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切入点:能耗模拟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的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兼具有节能环保、能源综合效率高、经济性好等优点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以典型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分供系统为参照对象,将系统优化作为主线,探讨了热跟随和电跟随两种运行模式下联供系统的经济性、节能性和环保性,并将同时考虑了此三方面的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作为目标函数,对五个典型气候区办公建筑的联供系统进行优化,探讨我国不同地区办公建筑应用联供系统的特点。 首先,本文依据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对我国气候进行分区,将办公楼作为典型建筑类型进行研究,利用能耗模拟软件DeST对五个典型气候区代表城市(北京、哈尔滨、上海、昆明、广州)的办公楼模型进行全年逐时冷热负荷模拟,利用面积指标法进行全年逐时电负荷计算。 其次,在确定了联供系统和分供系统的组成之后,分别对两种供能系统进行能量流平衡以及设备负荷与效率约束,提出从经济、能效和环保三方面对系统进行评价,并选取适用于联供系统的评价指标。 然后,以北京办公楼为例,结合其全年逐时冷热电负荷数据,对联供系统在热跟随和电跟随两种运行模式下的设备容量进行配置,并对两种不同运行模式下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系统的经济、能效、环境指标进行分析。 最后,以驱动设备的容量为变量,,以最大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为目标函数,运用Matlab软件对联供系统进行优化编程,输入五个地区办公楼建筑全年8760小时的冷热电负荷数据,求解出五组最优驱动设备容量值。根据优化结果,对不同地区办公建筑联供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得到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我国不同气候区办公楼建筑中的应用特点。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ergy crisis in today's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cold, heat and electricity triple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the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igh energy efficiency and good econom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takes the typical cold, heat and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es the traditional power sharing system as the reference object, takes the system optimization as the main line, and discusses the economy of the combined power supply system under the two operation modes of heat following and electricity following.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se three aspects is taken as objective function to optimize the joint supply system of office buildings in five typical climate area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int supply system for office building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energy saving standards of public buildings, the climate of our country is divided, and the office building is studied as the typical building type. Five representative cities of typical climate areas (Beijing, Harbin, Shanghai, Beijing, Harbin, Shanghai) are represented b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imulation software DeST. Kunming, Guangzhou) office building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annual hourly cooling and heat load, and the area index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annual hourly electric load. Secondly, after determin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supply system and the split-supply system, the energy flow balance and the equipment load and efficiency constraints of the two energy supply systems a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y,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ele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uitable for the joint supply system. Then, taking Beijing office building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its year-round hourly cooling and thermal load data, the equipment capacity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under the two operation modes of heat following and electricity following is configured.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economic,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indexes of the system under two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are analyzed. Finally, taking the capacity of the drive equipment as the variable and the maximum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combined power supply system is optimized and programmed by using Matlab software, and the data of the cooling and heat power load of the office buildings in five regions are inputted for 8760 hours a year.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bined power supply system of office buildings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compared, and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in office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climatic regions are obtained.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飞;;杭州市推广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可行性[J];煤气与热力;2007年02期
2 本刊通讯员;;《天然气热电冷联供技术及应用》介绍[J];煤气与热力;2008年07期
3 赵奕;;天津西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经济与节能性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0年03期
4 国乐君;杨洪海;周倩倩;;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J];电力与能源;2013年06期
5 贾向东;孙翠霞;马国通;陈鹏;;冷热电三联供在蟹岛能源站的应用[J];节能;2013年12期
6 张涛;张旭;;我国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制约条件[J];上海煤气;2014年01期
7 戴华;荷兰热-电联供的应用[J];上海煤气;2000年02期
8 赵磊;;发展冷热电三联供系统[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年25期
9 金富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浙江省的发展前景浅析[J];城市燃气;2010年10期
10 李炳华;王立坤;岳云涛;杨智勇;;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城市综合体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国乐君;杨洪海;周倩倩;;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辉;赖中练;张世钢;付林;赵玺灵;朱建章;;某火车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朝振;吴燎兰;山宏刚;李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电上网的可行性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孔祥强;杨前明;李瑛;王如竹;;天然气驱动小型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效益分析[A];山东制冷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5 孔祥强;杨前明;李瑛;王如竹;;天然气驱动小型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效益分析[A];2005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孔祥强;李瑛;李华;;基于热气机的热电冷三联供方案比较与分析[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王默晗;杨前明;姚易先;郝红宇;;电厂周边冷热联供系统浅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8 朱建章;黄保民;宣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应用体会点滴[A];铁路暖通空调专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管控系统[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10 方桂珍;金星;;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在纺织厂空调中的应用[A];2009'全国纺织空调除尘新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小勤;看好市场前景 港华燃气进入三联供领域[N];中国工业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唐维;“冷暖N联供”系统,且推广且完善[N];中国建设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韩庆文 通讯员 肖永春;“三联供能源系统”拓展燃气应用新领域[N];广东建设报;2005年
4 孙乾坤 金帅;莱山电热冷联产联供项目运行[N];中国环境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钟和;天然气三联供引领建筑绿潮[N];中华建筑报;2014年
6 记者 陈岩;武汉朗肯制定一项建筑工业行业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韩金池;应对能源短缺:冷热电三联供悄然兴起 [N];中国工业报;2004年
8 谭晓诗 记者 陈铁;武汉企业领衔制定“三联机”国家标准[N];中国质量报;2011年
9 文宝生 特约记者 王邻;物资支前保障实现联储联供联运[N];中国国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宁方正 本报通讯员 陈斌;“三联供”:给供热企业带来新希望[N];青岛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彦龙;蓄能型天然气分布式联供系统性能评价及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滕小果;蓄能型联供系统理论设计方法与蓄能理想热物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匡源;横琴多联供能源站建设后评价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4 窦艳;冷热电三联供能量计量方法与测控系统的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强;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和江水源热泵复合联供系统的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高鹏;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小型冷电联供系统的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赵冲;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多准则对比评价[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陈灿;办公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容量配置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肖荪;上海某能源中心三联供方案及运行方式的系统优化[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张震;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热力循环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82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8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