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耦合作用下岩体裂隙扩展演化关键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裂隙岩体 切入点:多场耦合 出处:《岩土力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裂隙岩体热-水-应力(THM)耦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首先总结了裂隙岩体多场耦合的机制、模型、方法及研究内容,并通过分析裂隙对THM耦合的重要控制作用,提出了在THM耦合中考虑裂隙网络扩展演化及模拟的关键问题,同时指出了研究的3个关键点:(1)建立考虑裂隙网络演化的耦合模型;(2)裂隙扩展的数值模拟方法;(3)THM耦合及岩体变形、失稳全过程的数值模拟算法。随后通过对模拟多场耦合和裂隙扩展数值方法的归类比较,重点论述了目前适用于模拟多场耦合下裂隙扩展模拟的各种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单元法、无单元法、单位分解法、离散单元法、岩石破裂过程分析方法和数值流形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对比研究,推荐采用数值流形方法(NMM)来实现对关键问题的模拟研究。最后,对研究思路和难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Abstract]:Fractured rock thermo hydro mechanical (THM) coupling is a hotspot and difficult problem. Firstly summarizes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of multi field coupling mechanism, model, method and research content,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racture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M coupling, considering the fracture network propagation and the key problems in simulation THM coupling, and points out the 3 key points of the research: (1) establish a coupling model of fracture network evolution; (2)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crack propagation; (3) THM and rock coupling deform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stability process. Comparison of classification simulation of multi field coupling and crack extension through the numerical method with, discusses the current suitable for simulating crack propagation under multi field coupling simulation of various numerical methods (includ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meshless method, unit decomposition metho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nd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and numerical flow By comparing and study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thod, the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NMM) is recommended to simulate the key problems. Finally, the research ideas and difficulties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11307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41202224)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资助(No.KZZD-EW-05-03)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绍忠;明峥嵘;祁勇峰;;用数值流形法分析温度场及温度应力[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5期
2 孙玉杰;邬爱清;张宜虎;张家发;;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0期
3 李云鹏,,王芝银;岩体裂隙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4期
4 方修君;金峰;;基于ABAQUS平台的扩展有限元法[J];工程力学;2007年07期
5 张玉军;;核废料地质处置概念库HM耦合和THM耦合过程的二维离散元分析与比较[J];工程力学;2008年04期
6 吴枝根,李云鹏,王建国,白嘉楠;岩体裂隙扩展过程的有限元仿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李连崇;唐春安;杨天鸿;王大国;;岩石破裂过程THMD耦合数值模型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8年06期
8 沈振中;张鑫;孙粤琳;;岩体水力劈裂的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4期
9 曹国金,姜弘道;无单元法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动态[J];力学进展;2002年04期
10 周维垣,寇晓东;无单元法及其工程应用[J];力学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春梅;基于DDA的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星;正交各向异性薄板计算新方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高学军;朱一丁;;基于紧支径向基函数的局部径向点插值方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张霖;;桃园矿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优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任学军;;改进型无网格Galerkin法与有限元法的耦合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刘余德;;改进型无网格Galerkin法与有限元法的耦合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6 ;Incompatible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for fracture problem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0年02期
7 ;Development of X-FEM methodology and study on mixed-mode crack propagation[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1年03期
8 ;Modeling rock failure using the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followed bythe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3期
9 周小平,张永兴,哈秋聆;裂隙岩体加载和卸荷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10 包太,刘新荣,朱可善,张胜群;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卸荷应力场耦合作用[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吉坤;;基于流固耦合的岩石细观破坏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建军;刘先贵;;油气储层裂缝扩展的动力学模型[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3 秦荣;;样条无网格法及其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4 王杰光;肖明贵;刘宝臣;;滑动最小二乘近似函数的拟合特性及其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5 张建辉;邓安福;王汝恒;;板弯曲无单元法MLS导函数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6 缪f;屈俊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稳定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7 张国新;葛劭卿;陈平;;岩石裂隙中非恒定渗流与变形耦合作用的DDA方法[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李晓春;陈剑平;石丙飞;范建华;;交叉裂隙渗流无网格法初探[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钱莹;杨军;;数值流形方法的黏性边界问题初探[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10 李根;李连崇;唐春安;唐世斌;王振;;岩石流固/热固作用下损伤演化并行分析系统及应用[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忠明;基于非局部增强梯度模型的混凝土断裂损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权建洲;高速工况下H型桁架定位平台的建模与同步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祖军;无网格法及其在注塑充填数值分析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邓华锋;库水变幅带水—岩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谭飞;杂交边界点法理论及其在薄板问题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坤;基于无网格方法的声学问题数值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海波;岩石三维内部裂隙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卢萍;热—流—固耦合条件下软岩巷道压力与变形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刘博;自然元方法的分析及其在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4 朱传锐;基于扩展有限元和水平集理论的裂纹扩展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军;姜梨园铁矿F_1断层水文地质意义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小乐;四川木里金矿边坡稳定性仿真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强;无外加碳源条件下剩余富磷污泥厌氧释磷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强;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和梁裂缝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9 方镜平;压力隧洞内水外渗的渗流-应力-开裂耦合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朱方剑;基于分载法变形假定的拱坝有限元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军;饱和-非饱和介质热-水-应力耦合二维有限元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5期
2 何跃平;黄俊;朱合华;蔡永昌;丁文其;;高阶流形方法在地下结构杆梁计算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3 张秀丽;焦玉勇;刘泉声;;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的预应力锚杆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4 李萍,徐学祖,蒲毅彬,王家澄,陶兆祥,王玉杰;利用图像数字化技术分析冻结缘特征[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5 仇文革;孙兵;;寒区破碎岩体隧道冻胀力室内对比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3期
6 李勇,马丽,强祖基;温度异常与地震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8 林绍忠;单纯形积分的递推公式[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3期
9 苏海东,谢小玲,陈琴;高阶数值流形方法在结构静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5期
10 林绍忠;祁勇峰;苏海东;;基于矩阵特殊运算的高阶流形单元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荣;连续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有限覆盖无单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刘君;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与有限元耦合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张运良;冰载荷的识别及冰激振动的实验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宋晓晨;裂隙岩体渗流非连续介质数值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5 康健;随机介质固热耦合数学模型与岩石热破裂数值实验[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谢兴华;岩体水力劈裂机理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姜清辉;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0年
8 王士民;非连续子母块体细观损伤演化模型及其应用[D];同济大学;2008年
9 徐彬;大型低温液化天然气(LNG)地下储气库裂隙围岩的热力耦合断裂损伤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国庆;岩体水力劈裂试验及裂纹扩展的无单元法计算[D];河海大学;2004年
2 沈明;应用无单元法模拟岩体水力劈裂[D];浙江大学;2006年
3 谢坤;高水压力作用下岩体水力劈裂的无单元法模拟[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2期
2 邓广哲,朱维申;蠕变裂隙扩展与岩石长时强度效应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2年02期
3 王媛;刘杰;;裂隙岩体非恒定渗流场与弹性应力场动态全耦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4 陈星;黄坚;冷云;陈兴周;;拉剪应力状态下裂隙岩体动态损伤演化[J];西北水电;2010年04期
5 陈洪凯;裂隙岩体渗流研究现状(Ⅱ)[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6 于青春,陈德基,薛果夫,大西有三;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初步[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6期
7 范波;罗平平;;钻孔压水试验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工程;2010年01期
8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9 杨立中,黄涛;初论环境地质中裂隙岩体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作用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2期
10 张电吉,汤平,白世伟;节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峰;宋传学;刘星;;组合式空调机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成军;谢若泽;;内部填充泡沫铝的圆柱壳屈曲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曹先凡;秦延龙;聂冬;孙建伟;孙昭晨;;海底管道冲刷的数值模拟[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高嵩;尤云祥;李巍;胡天群;;下倾管-立管严重段塞流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武海军;陈利;王江波;张庆明;;反应装甲对射流干扰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全国爆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顾明言;刘旭辉;董红岩;;高炉混合喷吹煤粉与废旧轮胎的数值模拟[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詹杰民;黎建峰;李志伟;陈琳琳;;某氯消毒的污水处理厂输送排放系统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吕昶;薛元德;沈碧霞;;RTM工艺不同注射方式的充模过程分析[A];第十二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蔡烽;刘启林;缪泉明;;双峰谱海浪的数值模拟技术研究[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蔡烽;石爱国;缪泉明;;双峰谱海浪模型及其数值模拟[A];2008船舶安全管理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涛;研究海洋动力灾害过程的学者[N];科技日报;2005年
2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3 陈兴旺邋安徽记者站 李远峰;天柱山启动摩崖石刻保护工程[N];中国旅游报;2008年
4 林峰;发展地震学和勘探地球物理学理论和方法[N];科技日报;2005年
5 唐一达;CFD技术为中国大飞机项目助飞[N];科技日报;2007年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技中心 郭万林;纳米科学计算模拟方法的发展[N];科技日报;2002年
7 国泰君安 成飞;赤化转债 网上申购不如持股配售[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白春妮;为城市暴雨积涝监测添“鹰眼”[N];中国气象报;2008年
9 张桃 记者 仉庆华;伊春演活“借东风”[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徐兰山;为铝合金加注自主创新含金量[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路威;裂隙岩体水流—传热模型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余丽;卸荷裂隙岩体变分问题及内时理论的研究应用[D];南昌大学;2013年
5 吴月秀;粗糙节理网络模拟及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占荣;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徐彬;大型低温液化天然气(LNG)地下储气库裂隙围岩的热力耦合断裂损伤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陈红江;裂隙岩体应力—损伤—渗流耦合理论、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杨海清;裂隙岩体动态损伤局部化机理的理论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吕;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吕海波;岩石三维内部裂隙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仲祥;叶片的弯扭对轴流泵汽蚀抑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孙秀君;油气分离器数值模拟与分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孟金U
本文编号:1585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8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