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PVC-CFRP圆管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09:44

  本文选题:钢筋混凝土柱 切入点:PVC-CFRP管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试验研究成果,选取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数据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PVC圆管钢筋混凝土柱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各特征参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轴压比、剪跨比、CFRP条带环箍间距的影响,给出PVC-CFRP圆管钢筋混凝土柱屈服荷载、峰值荷载、极限荷载及其对应的位移等骨架曲线特征参数计算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骨架曲线特征参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AS进行回归分析,提出卸载刚度的计算方法,基于Clough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给出PVC-CFRP圆管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建立PVC-CFRP圆管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reasonabl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materials is selected, an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est data is adopted.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load-displacement skeleton curv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of PVC pipe is obtain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nd shear span ratio to the spacing of PVC strip hoop, the yield load and peak loa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of PVC pipe are given.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skeleton curve such as limit load and its corresponding displacement i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skeleton curve is verifie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SA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unloading stiffness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lough degenerated three-wire restoring force model, the hysteretic rule of PVC-CFRP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is given, and the restoring force model of PVC-CFRP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001)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KJ2015ZD10)
【分类号】:TU37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欧进萍,何政,吴斌,邱法维;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2 邓宗才;李建辉;;混杂FRP加固腐蚀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3 周长东;田腾;吕西林;白晓彬;李慧;;预应力碳纤维条带加固混凝土圆形墩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2期

4 彭亚萍;王铁成;;FRP增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恢复力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于峰;牛荻涛;;PVC-CFRP管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6期

6 ;Experimental Study on Flexural Behaviour of Circular Concrete-Filled FRP-PVC Tubular Members[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关宏波;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于峰;PVC-FRP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国士;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利剑,孙建刚,张云峰;立式储罐抗震设计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2 沈章春;王全凤;;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实用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于峰;武萍;;FRP约束钢管混凝土长柱承载力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年04期

4 谢辛辛;;浅谈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6期

5 左春仁,左振宇;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吕大刚,王光远;基于遗传算法的抗震结构智能优化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7 何政,欧进萍;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改进能力谱法的地震损伤性能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2期

8 欧进萍,邹向阳,龙旭,吴斌,潘凯云,王凤霞,张杰民;振戎中学食堂楼耗能减震分析与设计(Ⅰ)一反应谱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9 欧进萍,何政,龙旭,吴斌,邹向阳;振戎中学食堂楼耗能减震分析与设计(Ⅱ)──能力谱法与地震损伤性能控制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10 侯钢领,何政,吴斌,欧进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屈服位移Chopra能力谱损伤分析与性能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白国良;丁建;蒋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直接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2 于峰;武萍;;FRP约束钢管混凝土柱应力-应变关系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3 陈国新;;生态复合墙体损伤延性系数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4 吴智深;;FRP粘贴加固结构的关键设计理论[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冯远鹏;郭馨艳;黄培彦;邹友林;;FRP加固RC圆柱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6 刘小娟;蒋欢军;;锈蚀钢筋混凝土柱变形性能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7 黄辉辉;敖卓男;王艳霞;张谦俊;;广东国际大厦裙房改造设计综述[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孟娜;孔丹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研究概况[A];第十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索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关宏波;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常磊;结构地震能量反应分析及其在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吴小勇;钢筋钢丝网砂浆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压、偏压及抗震滞回性能试验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5 杨伟;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性能设计及整体抗震能力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江枣;竖向组合构件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刘建伟;框支剪力墙结构合理破坏机制及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李磊;混合结构的数值建模理论及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奕琴;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结构抗震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康银庚;基于Pushover方法的混凝土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董德立;基于能量方法的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俊霖;考虑填充墙作用的RC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损伤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5 黄尚;高速铁路桥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陈辉明;底层架空的填充墙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孟祥强;设置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邹挺;基于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维与三维地震损伤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陈晓祥;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陈新孝;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惠;刘西拉;;基于粘结强度变化的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2 王庆利;董志峰;高建志;;圆截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3 谢启芳;郑培君;薛建阳;杨勇;;FRP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4 邓宗才;李建辉;张小冬;;混杂FRP加固腐蚀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邓宗才;李建辉;杜修力;;混杂FRP及其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性能[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6年04期

6 于峰;牛荻涛;;FRP材料耐久性试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8年06期

7 刘杰;刘庆洋;安琳;;GFRP混凝土圆形管柱试验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杨刻亚;杨春梅;吴庆文;;GFRP管混凝土圆形管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丁发兴;余志武;;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机理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永川,黄勇;关于土木工程中的FRP应用问题[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关宏波;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魏巍巍;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剪承载力及变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管品武;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塑性(钅交)区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4 欧阳煜;玻璃纤维(GFRP)片材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任慧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基本力学性能和长期受力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于峰;PVC-FRP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建辉;混杂FRP及其加固腐蚀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8 闫昕;纤维混凝土智能组合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甘丹;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的静力性能和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白晓彬;环向预应力FRP加固混凝土圆柱轴心受压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华红;不等肢L形截面柱框架节点性能的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3 邢海灵;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加固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刘清霞;冻融条件下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柱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鲁国昌;FRP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徐伟栋;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崔文涛;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阮兵峰;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短柱偏压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宝立;GFRP管钢筋混凝土长柱偏压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伟,余流,王立军,白润山,王铁成;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4年01期

2 肖岩;套管钢筋混凝土柱结构的发展和展望[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3 邱法维,刘中田,孙宪春,张玉峰,杜文博,李文峰;考虑双向耦合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弹塑性简化分析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5期

4 楼铁炯,项贻强,郭乙木;双向偏压钢筋混凝土柱的有限元分析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8期

5 宋晓勇;邹银生;涂文戈;;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柱耐火性能理论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6 张华,卢亦焱;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及设计分析[J];特种结构;2005年01期

7 王海波;陈伯望;沈蒲生;;双向压弯钢筋混凝土柱的非线性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刘航;张工文;李晨光;蔡晓萌;;碳纤维片材环绕包裹钢筋混凝土柱试验研究及延性分析[J];施工技术;2007年02期

9 朱惠华;万胜武;李云涛;;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节点的研究与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2期

10 邵军;项宗方;蒋懋;;钢筋混凝土柱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解东升;冯淑芳;王明洋;;低速冲击下钢筋混凝土柱的变形与破坏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周思柱;张传立;S.T Man;;用有限元法分析横向焊接钢网纤维加强的钢筋混凝土柱[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3 邢国华;刘伯权;付国;吴涛;侯建玲;;弯曲型破坏的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王继宗;徐振龙;王建新;安新正;吴东云;;L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5 王航;韩向军;;轴向力的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影响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6 刘航;张工文;李晨光;蔡晓萌;;碳纤维片材环绕包裹钢筋混凝土柱试验研究及延性分析[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解琳琳;叶献国;种迅;蒋庆;;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试验数值分析的参数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8 李华亭;李建峰;井彦青;孙绍东;;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局限性[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铁成;余流;;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碳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与延性[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10 刘伯权;刘鸣;;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试验中的强度退化与刚度退化[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颖;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方式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德斌;考虑动力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旭;钢筋混凝土柱二阶弹塑性计算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鹏;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柱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单波;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考虑地震及使用损伤的长期性能和修复[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业平;钢筋混凝土柱快速加载试验及动力滞回规律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张宇;重度受损钢筋混凝土柱修复后的抗震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3 王刚;钢筋混凝土柱抗落石撞击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江洲;钢筋混凝土柱动力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顾敏峰;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柱温度场模拟及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徐慎春;超高性能钢筋混凝土柱抗爆性能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4年

7 何振锋;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模拟模型的适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黄应江;钢筋混凝土柱考虑预应力影响的抗水平振动性能及稳定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李广文;钢筋混凝土柱疲劳损伤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苏娟;钢筋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5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05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