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带有可更换构件的结构体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3-14 03:10

  本文选题:可更换构件 切入点:耗能减震 出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带有可更换构件的结构体系是指,在结构中适当部位设置可更换构件,通过集中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保护结构其余部分不受破坏,地震后不影响结构的使用,更换构件后结构全部恢复正常功能。本文介绍了带有可更换构件结构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带有可更换构件的桥梁结构、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剪力墙结构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领域。
[Abstract]:A structural system with replaceable components means that replaceable members are installed in the proper part of the structure to dissipate seismic energy through concentrated plastic deformation, to protect the rest of the structure from damage, and not to affect the use of the structure after the earthquak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system with replaceable members, summarizes the bridge structure with replaceable members, frame structure, frame-support structur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hear wall structure is discuss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key area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61120377)
【分类号】:TU37;TU391;TU398;TU352.1;P315.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吕西林;陈云;蒋欢军;;新型可更换连梁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1期

2 吕西林;毛苑君;;带有可更换墙脚构件剪力墙的设计方法[J];结构工程师;2012年03期

3 吕西林;陈云;毛苑君;;结构抗震设计的新概念——可恢复功能结构[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西林;陈云;蒋欢军;;新型可更换连梁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1期

2 张爱林;张艳霞;刘学春;;震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结构体系研究展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陈云;吕西林;蒋欢军;;基于循环软化膜模型的新型联肢剪力墙非线性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5期

4 党像梁;吕西林;周颖;;底部开水平缝摇摆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5期

5 杨波;何伟;刘保伟;;自复位桥梁墩柱节点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年03期

6 吕西林;毛苑君;;带有可更换墙脚构件剪力墙的设计方法[J];结构工程师;2012年03期

7 吕西林;崔晔;刘兢兢;;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1期

8 郭彤;宋良龙;;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2期

9 张纪刚;江志伟;李秋义;;刚度对海洋平台-摇摆墙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10 吕西林;陈云;蒋欢军;;可更换连梁保险丝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佳琦;吕西林;;基于能量的框架-摇摆墙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对比[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义;基于能量平衡的建筑结构非线性静力方法及分灾设计谱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曹文斌;大型冷却塔流固耦合分析与结构缩减模型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军;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自复位混合接头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2 刘淼鑫;新型软钢阻尼墙的抗震性能及性能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3 马予骁;摩擦滑移隔震模型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巨晶;顶底角钢自复位钢框架结构体系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滕军;马伯涛;周正根;鲁志雄;;提高连肢墙抗震性能的连梁耗能构件关键技术[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5期

2 林倩;邓志恒;刘其舟;;足尺钢桁架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07期

3 滕军;马伯涛;李卫华;张浩;曹冬雪;;联肢剪力墙连梁阻尼器伪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12期

4 孙占国,林宗凡,,戴瑞同;菱形配筋剪内墙连梁的受力性能[J];建筑结构学报;1994年05期

5 周颖;吕西林;;摇摆结构及自复位结构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9期

6 吕西林;陈云;毛苑君;;结构抗震设计的新概念——可恢复功能结构[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7 邓志恒;林倩;胡强;潘志明;徐冬晓;;新型钢桁架连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徐彤,周福霖;抗震与减震结构的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4期

2 吴波,李洪泉,欧进萍;地震后有损伤结构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J];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02期

3 魏文晖,瞿伟廉,陈朝晖;粘弹性阻尼器对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控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4期

4 卜红亮;沈冯强;;改进的地基-结构体系有限元模型动力反应合理性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0年04期

5 辛亚军;程树良;王焕定;;一种钢铅组合耗能器的滞回模型和减震效果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0期

6 吴轶;何铭基;周云;;带耗能腋撑竖向不规则短肢剪力墙结构减震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7 陈国兴;土体—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整体分析方法与程序开发研究[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8 周云,徐彤,俞公骅,李希平;耗能减震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9 陈国兴;左熹;杜修力;;土-地下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10年S1期

10 张国栋;王钊;;谱参数值对土-结构体系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万涛;冯学敏;姜伟;;四川省市政民用建筑典型震害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2 王东坡;;地震作用下支盘桩-土-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德勇;李京;陈云浩;张兵;杨富平;;滑坡灾害遥感信息提取及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姜南;赵慧芳;;结构-地基体系水平位移与扭转耦合效应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5 郝安民;周德源;李亚明;张晖;;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下位移谱阻尼修正系数[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杜鹃;四个说法诠释防抗震新理论[N];广东科技报;2008年

2 天闻邋日平 慧芳;潞安数字化矿山建设跨入国际先进[N];山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洁平;高层建筑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王志华;大型工程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江新;大型深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土压力计算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毛明海;地质科学研究院综合实验室建设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张兆超;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在消能减震控制中的作用探讨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逄炳政;考虑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的调谐减振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蒋云锋;速度大脉冲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6 许俊琪;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振动台试验仿真模拟[D];天津大学;2008年

7 李世民;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筏形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分析与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威;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9 周文欢;考虑基础形式的土—结构共同作用钢框架抗震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吴霞;考虑桩箱—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振动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09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09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