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宜居宜业评价的“后棚户区改造”规划对策——以乌海市乌达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本文选题:后棚户区改造 切入点:宜居宜业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的矿工棚户区改造已被列为走可持续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发展策略内容之一。而异地安置的工矿棚户区居民是否"住得稳、住得好",能否真正融合到城市发展当中,是考验改造工程乃至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问题;安居之后能否乐业,也是后棚户区改造中仍需持续追踪观察和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西部资源型城市乌海市乌达城区的控规项目实践,通过对棚改安置新区居民的问卷访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区宜居宜业进行了评价,归纳出"后棚户区改造"中呈现的突出问题,结合实践提出了棚户区改造中的关键点及规划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ners' shantytowns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has been list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to live well," he said. "whether it can really be integrated into urban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to test the reform project and eve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plan. After living in peace, can we work happily?"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followed up and studi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ost-shantytow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control and regulation project in Wuda urban area of Wuhai City, a resource-based c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of the residents of the new district of shack reform and resettlement,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Yiye of the new district, sums up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ost shantytown, and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and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hantytow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乌海市规划局乌达分局;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乃胜;城市棚户区防治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浮;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7期
3 张慧;;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研究——以临沂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12期
4 刘卫卫;朱光;;保障性住房现状与问题分析[J];上海房地;2011年02期
5 王宏燕;孙立;;北京市通州区住宅小区宜居性评价体系研究[J];住宅产业;2009年12期
6 倪鹏飞;刘伟;;城市贫困住区住房开发问题研究——以辽宁棚户区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墙的历史演变:从“壁垒严森”到“行思无界”[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6期
2 李越越;;住宅小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3 宁艳杰;刘远军;张志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高晓路;;居住环境的价值化评价及其实践意义[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5 陈铭;城市旧住区更新动力的量化模型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6 李志刚;;中国城市“新移民”聚居区居住满意度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J];城市规划;2011年12期
7 梁雪辉;袁义才;;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面临的挑战纵论[J];城市;2011年12期
8 陈春;吴智刚;;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方法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6期
9 杜宏武;影响小区居住环境质量居民满意度因素——以珠江三角洲地区若干小区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5期
10 刘勇;;上海旧住区居民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越越;;住宅小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探讨[A];首届贵州环境影响评价论坛论文选编[C];2008年
2 李卓;陈鸿;刘宏斌;徐永安;马宁;景昌;柴欣;;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西安市人居环境评价为例[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3 楚德江;;棚户区改造的困境与出路——以徐州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文忠;;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A];2006中国科协年会9.2分会场——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论文集[C];2006年
5 朱敏;武晓瑞;王蓓;;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模型构建及验证[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牛国元;尹维康;刘璞;;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银川市人居环境健康性评价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严薇;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刘勇;旧住宅区更新改造中居民意愿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孙晓春;转型期城市开放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宁艳杰;城市生态住区基本理论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程世丹;当代城市场所营造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庞瑞秋;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汪洋;山地人居环境空间信息图谱—理论与实证[D];重庆大学;2012年
10 陈渝;城市游憩规划的理论建构与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海勇;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清华;鞍山商品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及优化方案[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冬青;杭州3家疗养院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及景观评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刘慧;城市居住区宜居性及其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伟;长沙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调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柯贞;西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杨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孙婧一;基于GIS的北京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武威;工矿棚户区改造及其绩效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莉;城市人居环境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1期
2 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3 宁越敏,查志强;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9年06期
4 李娜;夏永久;;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J];城市问题;2006年04期
5 李瑞林;李正升;;巴西城市化模式的分析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6年04期
6 熊鹰;曾光明;董力三;焦胜;陈桂秋;;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7 谌丽;张文忠;李业锦;;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J];地理学报;2008年10期
8 李湘梅;周敬宣;;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总生态足迹预测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8期
9 张道航;;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的模式及方略[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浮;当前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的几个问题[J];中国房地产;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骥副部长在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勘察设计;2007年11期
2 纪综;;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成果初现[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04期
3 本刊记者;;齐骥在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现场会上要求 力争“十一五”末基本完成城市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8期
4 陈碧红;;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以长沙市开福区棚户区改造为例[J];中外建筑;2008年08期
5 ;李克强副总理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实施好重大民生工程[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16期
6 ;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国勘察设计;2010年02期
7 ;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02期
8 杨韵;;宜宾市棚户区改造规划浅析[J];四川建筑;2010年04期
9 李春梅;于艳辉;;哈尔滨市哈西地区棚户区改造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1年07期
10 吕岩;;棚户区改造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吕剑亮;;吉林省棚户区改造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影响的分析[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C];2012年
2 郭鹏;吴莲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政策[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乔杰;潘宜;陈丹;;住区再生——构建生态社会——以武汉市棚户区改造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4 彭恺;周均清;杨俊雷;刘瀚熙;;基于AHP与GIS整合的棚户区改造选址评价——以邯郸市峰峰矿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强;吉林4年完成棚户区改造[N];中国煤炭报;2008年
2 王海鹰;济南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N];建筑时报;2009年
3 记者 胡艳波 通讯员 李鑫;铁路为林区棚户区改造添砖加瓦[N];人民铁道;2009年
4 通讯员 赵翠红;环卫局积极配合棚户区改造[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5 驻河南记者 徐治平;河南开封市棚户区改造五年行动计划实施[N];中华建筑报;2011年
6 杨晓峰;甘肃棚户区改造禁止强拆强迁[N];中华建筑报;2013年
7 程志;棚户区改造要“四节”[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李志民;市领导就棚户区改造工作现场办公[N];辽源日报;2008年
9 新华;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实施好重大民生工程[N];中华建筑报;2009年
10 记者 郭元乐;甘肃对棚户区改造提出指导意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冯先明;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与实践[D];郑州大学;2010年
2 浣晓旭;城市棚户区改造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王丽青;大同市工矿棚户区改造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4 谢亚蒙;辽源市西安区医院东棚户区改造工程绿化布局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5 黄艳霞;大庆市萨中油田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6 李毅;煤炭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姜少妍;西部地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史春光;伊春市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管理[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3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3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