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装药对混凝土靶板的侵彻研究
本文选题:聚能装药 切入点:混凝土 出处:《力学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系统开展了不同药型罩材料、不同锥角、不同壁厚的聚能装药在不同炸高下侵彻混凝土试验,研究了罩材料、锥角、壁厚、炸高等结构参数对漏斗坑直径、侵彻孔洞直径、漏斗坑深度以及侵彻深度等参数的影响规律;应用空腔膨胀理论计算了混凝土靶体阻力,采用改进的伯努利方程和两阶段空腔膨胀理论获得了混凝土靶板在侵彻体作用下的侵彻深度和孔洞直径,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基于AUTODYN软件平台,采用与试验一致的聚能装药结构,开展了57种工况下侵彻体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其中典型工况的侵彻混凝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所得孔洞直径和侵彻深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聚能装药作用下混凝土漏斗坑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铝药型罩的开坑机理不同于钢和铜药型罩.
[Abstract]:The experiments of penetrating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charge materials, different cone angles and different wall thickness at different blast heights were carried out systematically. The effects of shell material, cone angle, wall thickness and high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diameter of funnel and the diameter of penetration hole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depth of the funnel and 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is studied,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concrete target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avity expansion theory. By using the improved Bernoulli equation and the two-stage cavity expansion theory, the penetration depth and pore diameter of concrete target plate under the action of penetration body are obtained.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enetration forming process under 57 working conditions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tructure of shaped charg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est, and the process of penetrating concrete under typical working condition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calculated hole diameter and penetration depth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is basi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ncrete funnel pits under the action of shaped charge is discussed in depth.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pening mechanism of aluminum powder cove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teel and copper powder.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25209,11221202)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ZDKT11-01)资助项目)~~
【分类号】:TJ410.34;TU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静;王成;宁建国;;射流侵彻混凝土靶的靶体阻力计算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12期
2 黄风雷;张雷雷;段卓平;;大锥角药型罩聚能装药侵彻混凝土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8年01期
3 段卓平;温丽晶;张连生;黄风雷;;聚能装药的多点环形起爆器性能测试及其应用[J];爆炸与冲击;2010年06期
4 康彦龙;蒋建伟;王树有;门建兵;;不同罩材聚能装药对多层介质侵彻的实验与数值模拟[J];高压物理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增;荣竹;谢中元;王树山;;10号钢和紫铜EFP侵彻性能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J];火炸药学报;2010年01期
2 刘伟东;冯荣欣;刘凯欣;闫鸿浩;李晓杰;;铝-金属玻璃-铝复合板的抗破甲性能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朱峰;朱卫华;王怡舒;;聚能射流侵彻混凝土靶板的数值模拟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7期
4 陈威;李吉峰;朱磊;;药型罩锥角对有利炸高影响的数值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年06期
5 胡晓艳;刘天生;王凤英;;大锥角聚能装药射流形成及对钢靶侵彻的数值模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1期
6 张学春;解文辉;蔡金良;毛川;;小型聚能装药对砖墙的毁伤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3年02期
7 吴焕龙;向旭;杜明章;杨超;王庆兵;;BH38RDX-46-89型大孔径射孔弹性能优化[J];测井技术;2013年02期
8 林华令;丁育青;汤文辉;;混凝土侵彻数值模拟的影响因素[J];爆炸与冲击;2013年04期
9 赖建中;朱耀勇;徐升;过旭佳;;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多次侵彻性能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3年06期
10 郭超;段卓平;欧卓成;黄风雷;;杆式射流形成数值模拟研究及相似率问题[J];爆炸与冲击;201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凤国;冯其京;梁龙河;;炸高对射弹侵彻混凝土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凤国;冯其京;郝鹏程;梁龙河;;聚能装药侵彻混凝土靶板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3 赵跃堂;李振慧;储程;;数值模拟材料破坏中两个容易忽视的问题[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4 付建平;杨慧群;李小军;于小洁;陈智刚;;小口径聚能杆式射流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含能材料及绿色民爆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潘绪超;反混凝土目标套式串联战斗部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肖强强;聚能装药对典型土壤/混凝土复合介质目标的侵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徐浩;混凝土动态计算本构新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黄瑞源;混凝土类材料的含损伤动静态力学行为和抗侵彻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李磊;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多面聚能效应的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李刚;紧凑型末敏弹EFP战斗部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咸玉席;弹丸撞击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计算与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徐振洋;爆炸聚能作用下岩石劈裂机理及试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柴传国;异形头部弹体对混凝土靶的侵彻效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建勋;B_4C/Al抗毁伤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包建勋;B4C/Al抗毁伤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奎;双模毁伤元侵彻威力匹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梁少雷;小长径比装药结构形成聚能侵彻体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5 段嘉庆;新型装药结构侵彻钢筋混凝土目标数值仿真[D];中北大学;2013年
6 李霞;弹体头部形状的侵彻规律研究及其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13年
7 辛健;不锈钢圆柱壳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态断裂行为与失效评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梁超;三维FE-SPH自适应耦合方法在混凝土侵彻问题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9 牛晨伟;积极情绪对工作记忆保持和操作影响的比较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10 赵卫;溜井全景扫描装置的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和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成;廖莎莎;孙韬;张向荣;张渝霞;史京住;;钨合金药型罩材料的大破孔聚能战斗部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2 胡八一,董庆东,韩长生,张明;TC4钛合金自然破片的引燃机理分析[J];爆炸与冲击;1995年03期
3 石艳霞,郝丽萍;国外钻地武器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3年04期
4 张雷雷;黄风雷;段卓平;;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对混凝土靶侵彻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A期
5 罗翌;西方攻击加固深埋目标的战斗部[J];飞航导弹;1998年12期
6 谭多望,孙承纬,赵继波,张克明,谢盘海;大锥角聚能射流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7 王延斌,李九红,魏雪英,俞茂宏;高速钨杆弹对脆性靶体的侵彻分析[J];高压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8 王毅;姜炜;刘宏英;陈伟凡;安崇伟;宋小兰;李凤生;;粉末药型罩材料及其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J];含能材料;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冬梅,王晓鸣;反机场弹药斜侵彻多层介质靶的三维数值仿真[J];弹道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德志,张向荣,林俊德,唐润棣;高强钢弹对花岗岩正侵彻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3 王峰,王肖钧,胡秀章,刘文韬;卵形杆弹对铝靶的斜侵彻[J];爆炸与冲击;2005年03期
4 王金峰;关于侵彻问题研究现状的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2期
5 荣光;孙瑞胜;薛晓中;孙传杰;杨云斌;;两种非圆截面弹芯的侵彻性能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4期
6 邵鲁中;龙源;纪冲;唐德高;万文乾;;刚性弹丸斜撞击下混凝土板侵彻极限深度计算方法的对比验算[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2期
7 黄家蓉;刘瑞朝;何翔;孙桂娟;徐鹏;;侵彻过载测试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J];爆炸与冲击;2009年05期
8 吕中杰;徐钰巍;黄风雷;;弹体斜侵彻混凝土过程中的方向偏转[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9 尹建平;王志军;魏继允;;长径比对侵彻膨胀弹横向效应的影响[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年02期
10 董永香;冯顺山;段相杰;;弹丸斜侵彻多层金属间隔靶特性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桂娟;张庆明;王幸;刘瑞朝;黄家蓉;何翔;;高g值侵彻过载测试相关技术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海鹏;高世桥;梁新建;;一种基于空穴膨胀理论的侵彻混凝土修正模型[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楼建锋;;钨合金杆侵彻半无限厚铝合金靶的数值研究[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武海军;黄风雷;王一楠;;高速弹体非正侵彻混凝土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蒋建伟;门建兵;王树有;;混凝土侵彻数值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陈小伟;李小笠;陈裕泽;武海军;黄风雷;;刚性弹侵彻动力学中的第三无量纲数[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高进忠;舒鹏;;动能侵彻硬回收测量技术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杨大峰;刘国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抗弹侵彻计算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吕中杰;;弹体斜侵彻混凝土过程中的方向偏转[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杨大峰;刘国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抗弹侵彻计算模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波;长杆射弹对混凝土的侵彻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2 楼建锋;侵彻半无限厚靶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3 闪雨;弹体非正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与运动轨迹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晓宁;高速弹体对混凝土侵彻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伍乾坤;侵彻关键参量的计算反求与影响规律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6 王树有;串联侵彻战斗部对钢筋混凝土介质的侵彻机理[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飞;爆炸成型弹丸(EFP)研制及其工程破坏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王政;弹靶侵彻动态响应的理论与数值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9 何丽灵;高速侵彻混凝土弹体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王峰;有限元方法及其在高速碰撞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军;多层复合介质侵彻测试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2 蒋荣峰;动能侵彻弹侵彻混凝土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王松川;弹体斜侵彻弹道快速预测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曹雨;穿甲弹在侵彻过程中的过载问题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邹磊;陶瓷复合板抗侵彻和二次碎片高速碰撞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永刚;动能侵彻弹体的侵蚀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沙;细骨料对高速侵彻弹体质量磨损及其侵彻深度的影响[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曾国强;异型弹芯侵彻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蔡中兵;高速飞行离散杆动力学特性及对目标的侵彻效应[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黄拱武;弹体撞击带纤维软防护明胶靶标的数值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6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3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