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塑性应变及损伤阈值的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本文选题:细观统计力学 切入点:平行杆模型 出处:《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特性,研究了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冻融后混凝土损伤演化方程,探讨了损伤阈值对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的影响。将统计学方法与细观力学方法结合,采用平行杆模型模拟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单轴受压的损伤演化规律,在传统的两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基础上引入损伤阈值参数,提出了考虑塑性变形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方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应混凝土在受载初期时的力学特性。结合试验结果,求解出模型中的参数,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strain curves of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 the variation of damage variables is studied, and the damage evolution equation of concrete after freezing and thawing is established. The effect of damage threshold on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freeze-thaw concrete is discussed. The parallel bar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amage evolution law of brittle material such as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by combin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with the meso-mechanics metho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wo-parameter Weibull distribution function, the damage threshold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and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concrete considering plastic deformation is proposed. The model can well refle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load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403)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3089)资助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毓利,谢和平,李世平;砼受压损伤力学本构模型的研究[J];工程力学;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健龙;吕松涛;田小革;;基于蠕变试验的沥青粘弹性损伤特性[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2 李传宪;林名桢;杨飞;马勇;;胶凝含蜡原油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飞;赵法锁;;考虑损伤门槛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3期
2 高路彬,程庆国;一种新的各向同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1989年02期
3 贾善坡;陈卫忠;于洪丹;李香玲;;泥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参数辨识[J];岩土力学;2009年12期
4 余天庆,李兆霞;损伤本构模型研究方法新进展[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5 王哲,樊承谋;基于反耗散概念的单轴粘塑性损伤本构模型[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6 周家伍;刘元雪;傅蕾;李忠友;;损伤本构模型在边坡工程损伤破坏研究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赖远明;李双洋;高志华;常小晓;;高温冻结粘土单轴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分布规律[J];冰川冻土;2007年06期
8 董毓利,谢和平,,李玉寿;砼受压全过程声发射特性及其损伤本构模型[J];力学与实践;1995年04期
9 郑永来,夏颂佑;岩石粘弹性连续损伤本构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S1期
10 赵纪生,陶夏新;多孔介质的细观损伤本构模型[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钟;王肖钧;刘文韬;;岩石的一种损伤本构模型及本构参数的实验拟合[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2 李忠友;刘元雪;周建廷;王培勇;周家伍;;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各向同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齐虎;李云贵;喻员林;;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数值算法及工程应用[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4 薛云亮;林峰;李庶林;;岩石不同围压压缩试验与损伤本构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兑关锁;沈珠江;;土体损伤本构模型理论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常岩军;矫桂琼;王波;陶永强;王翔;;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夏旺民;郭增玉;;Q_1黄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单仁亮;薛友松;张倩;;岩石动态破坏的时效损伤本构模型[A];第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庆斌;王光纶;张楚汉;;考虑围压影响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张嘉翔;韦立德;陈从新;杨春和;;压剪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和渗流模型(Ⅱ):三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理论模型及算例[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辉;土的细观损伤本构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吉宏;综合考虑宏细观缺陷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及破坏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万玲;岩石类材料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4 梁宁慧;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和拉压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李正;复杂受力条件下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及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损伤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6 刘军;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其数值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俊;二维C/SiC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赵永强;污染对水泥土影响的力学试验及其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鹏;基于节理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的FLAC3D二次开发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蔡灿;砂岩的动静态损伤本构模型及牙齿破岩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3 王菲;基于三轴压缩试验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蒋维;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与圆形硐室岩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杨磊;铸造镁合金塑性—蠕变交互作用的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6 郗武;混凝土单轴受压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尹相振;混凝土动态破坏过程的细观数值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杨文东;坝基软弱岩体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者超;盐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汪辉平;岩土变形全过程统计损伤模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0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4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