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硬脆性岩体剥落性状的初始地应力场评估
本文选题:隧道工程 切入点:硬岩 出处:《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处于高地应力环境的硬岩工程,由于开挖扰动导致围岩应力环境变化,进而发生脆性剥落破坏。线性工程沿洞线地应力场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判别沿线地应力分布规律对于施工安全和衬砌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初始地应力分布统计规律的基础上,对地下洞室轴线与初始地应力场排布不同组合情况下,围岩二次应力场及偏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基于硬脆性岩石破坏准则,推导了考虑硬脆性围岩破坏宏观表征的洞轴平面初始应力场求解公式,对所推导的公式进行了工程验证,结果比较吻合。研究结果可为深埋硬岩隧道工程初始地应力场量值判别及工程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Abstract]:In hard rock engineering with high in-situ stress environment, the stress environ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changes due to excavation disturbance, and then brittle spalling failure occurs. The distribution of in-situ stress field along the tunnel line of linear engineering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It is important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lining support design to judge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in-situ stress along the tunnel.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statistical law of initial geostress distribution,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e axis of underground cavern and the initial geostress field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failure criterion of hard brittle rock, the solution formula of the initial stress field in the plane of the tunnel axis considering the 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ilure of the hard brittle rock is derived. The derived formulas are verified in engineering 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stress field and the design of engineering support for deep buried hard rock tunnel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035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2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岩基本科研1411)
【分类号】:TU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蓓,赵锡宏,董建国;上海粘性土局部化变形的平面应变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2 陆家佑,,王昌明;根据岩爆反分析岩体应力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4年03期
3 朱焕春,陶振宇;不同岩石中地应力分布[J];地震学报;1994年01期
4 翟玉树;;对孔壁崩落预测地应力方法的评价[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赵德安;陈志敏;蔡小林;李双洋;;中国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统计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6 景锋;盛谦;张勇慧;罗超文;刘元坤;;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实测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7 黄书岭;冯夏庭;张传庆;;脆性岩石广义多轴应变能强度准则及试验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刘立鹏;汪小刚;贾志欣;段庆伟;贾龙;;掌子面推进过程围岩应力及裂隙发育规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锋;边智华;陈昊;刘元坤;;不同岩性侧压系数分布规律的统计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4期
2 葛洪魁,林英松;油田地应力的分布规律[J];断块油气田;1998年05期
3 康红普;林健;颜立新;张晓;吴拥政;司林坡;;山西煤矿矿区井下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4 王学滨;王玮;潘一山;;不同弹模时圆形巷道围岩的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J];地质力学学报;2011年02期
5 王学滨;潘一山;王玮;;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圆形巷道岩爆过程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6 王学滨;潘一山;伍小林;;不同强度岩石中开挖圆形巷道的局部化过程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7 王玮;王学滨;潘一山;陶帅;;圆形巷道围岩的环向应力及发生岩爆单元分布的数值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8 王学滨;陶帅;潘一山;王玮;;基于非线性屈服准则及主应力判据的圆形巷道围岩岩爆过程的数值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9 柴文革;李文利;高全臣;;围压卸载对岩石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10 王学滨;潘一山;张智慧;;基于加荷和卸荷模型的分区破裂化初步模拟及空间局部化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尚彦军;史永跃;林达明;吴锋波;张巍;;从浅表花岗岩体中地应力测试深度与应力值间关系分析剥蚀厚度[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黄书岭;丁秀丽;张传庆;;深部脆性岩石的力学行为与本构模型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景锋;盛谦;余美万;;地应力与岩石弹性模量随埋深变化及相互影响[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连国;陆银龙;杨新华;高峰;张华磊;李海亮;杨峰;;霍州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实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贾龙;王成虎;;压磁套芯解除应力测量系统数据智能处理分析软件的实现[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泉;;兰渝线西秦岭特长隧道地应力特征及危害[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新平;汪斌;周桂龙;;我国大陆实测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黄禄渊;杨树新;崔效锋;陈群策;姚瑞;;华北地区实测应力特征与断层稳定性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9 孟文;秦向辉;张重远;陈群策;吴满路;;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应力状态与活动性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4: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地应力测量与动力学模拟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胡斌;深切峡谷区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动态数值仿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5 胡夏嵩;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6 苏生瑞;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意义[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7 胡明星;卫星遥感和GIS支持下矿区地应力场的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99年
8 陈祥;黄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岩体质量评价及围岩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张曙光;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高拱坝建设工程地质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卫华;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伟;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罗鹏辉;大红山435中段采场矿房矿柱尺寸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汪斌;深部大理岩的加卸载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郑平;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集中带分布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吕纬;浅埋暗挖含水砂层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丰成君;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现今地应力状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7 邹洋;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巴西盘劈裂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安海波;华北平原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马云昌;深井煤矿微差爆破技术与振动效应分析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志龙;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岩爆与大变形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作武,龚壁新,吕国湘;三峡工程地下厂房区域地应力测量与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年S1期
2 肖尚斌,张艳君;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地应力特征及岩爆判别[J];东北水利水电;1996年07期
3 王连捷;崔军文;张晓卫;唐哲民;李朋武;李双林;;中国大陆科学钻主孔现今地应力状态[J];地球科学;2006年04期
4 许忠淮;岩石层应力场(讲座)[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7年01期
5 王连捷;丁原辰;刘琦胜;邵兆刚;谭成轩;王薇;陈贵忠;;引黄隧洞地应力测量[J];地质力学学报;1996年01期
6 王学潮,郭启良,张辉,刘振红;青藏高原东北缘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J];地质力学学报;2000年02期
7 吴满路,廖椿庭;大茅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围岩体稳定性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0年02期
8 陈群策,李方全,毛吉震;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的实用性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9 董诚,王连捷,杨小聪,王红才,王薇;安庆铜矿地应力测量[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陈家庚,高龙生;原地应力、岩层原地强度及中国大陆之应力场[J];地震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景涛;高地应力下硬岩本构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平华;苏凯;钱军;伍鹤皋;;小范围区域内初始地应力场的多元线性回归[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6期
2 谢向东;徐礼华;李彦强;;丹江口库区初始地应力场的反演[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王大伟;赵艳;;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探讨[J];水电站设计;2007年04期
4 孙礼健;朱元清;;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的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年03期
5 刘会波;肖明;;岩体初始地应力场计算模型自动生成与快速反演[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6 秦卫星;付成华;汪卫明;陈胜宏;;基于子模型法的初始地应力场精细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7 郭明伟;李春光;王水林;栾广博;;优化位移边界反演三维初始地应力场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5期
8 李建博;杨保全;王殿春;;基于神经网络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戚蓝,丁志宏,马斌,庄小军;初始地应力场多方程回归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S1期
10 侯明勋;葛修润;;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马斌;戚蓝;郭磊;;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及遗传算法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A];2008中国水力发电论文集[C];2008年
2 裴启涛;李海波;刘亚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坝区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王宇;李建林;孟衡;王瑞红;;某水电站边坡三维初始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秀铜;李璐;;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回归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莫海鸿;杨林德;朱合华;陆宏策;;竖向线性分布初始地应力场的反演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金艳丽;刘汉东;;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及回归分析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林德;;已知围岩初始地应力场主应力方向时确定初始地应力场量值方法的研究[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8 朱付广;费文平;胡伟;张丞;钟英杰;;基于ANSYS优化设计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刘会波;陈俊涛;肖明;;基于CAD地形图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快速建模程序开发[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戚蓝;初始地应力场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张振华;深切河谷岸坡开挖过程动态预警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滨;初始地应力场拟合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2 马斌;遗传算法在初始地应力场分析计算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3 郭锋;水电站地下厂房初始地应力场反演与围岩稳定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戚海燕;锦屏水电站隧洞围岩初始地应力场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岑成汉;地下厂房区初始地应力反演回归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6 束加庆;深埋隧洞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研究及围岩稳定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7 黄亚哲;基于ANSYS和小波神经网络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及围岩流变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8 娄延辉;基于流变效应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岳晓蕾;大岗山地应力反演与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刘培慧;基于应力边界法厚大矿体采场结构参数数值模拟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54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5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