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开挖方式下即时型和时滞型岩爆的孕育特征比较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切入点:隧道掘进机开挖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摘要】:针对深埋圆形隧洞,计算2种不同开挖方式下围岩的开裂范围及裂纹扩展长度,分析围岩开裂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规律,并采用可释放弹性应变能指标,判定岩爆发生的等级和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与隧道掘进机开挖引起的准静态卸荷相比,钻爆法开挖诱发的瞬态卸荷加剧了围岩开裂效应,导致开裂过程中能量耗散值增大,使得开挖卸荷后围岩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减小,发生时滞型岩爆的风险降低;但由于受瞬态卸荷过程中能量高聚集特性的影响,可释放弹性应变能提高,钻爆法开挖发生即时型岩爆的风险增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ep buried circular tunnel, the crack range and crack propagation length of surrounding rock under two different excavation mode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law in the cracking process of surrounding rock is analyzed, and the elastic strain energy index can be relea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quasi-static unloading caused by tunnel tunneling, the transient unloading induced by drilling and blasting method intensifies the cracking effect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energy dissipation during the cracking process. The elastic strain energy of surrounding rock can be reduced after excavation unloading, and the risk of delay rockburst can be reduced, but the elastic strain energy can be increas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high energy accumulation during transient unloading. The risk of immediate rockburst in drilling and blasting excavation is increase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1125037)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076354) 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0141110026)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莹春,诸静;一种新的岩爆分级预报模型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2000年02期
2 严鹏;卢文波;陈明;周创兵;;TBM和钻爆开挖条件下隧洞围岩损伤特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3 张镜剑;水电建设中的一些岩石力学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1年02期
4 谢和平,W.G.Pariseau;岩爆的分形特征和机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年01期
5 杨涛,李国维;基于先验知识的岩爆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6 蔡美峰,王金安,王双红;玲珑金矿深部开采岩体能量分析与岩爆综合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7 潘岳,张孝伍;狭窄煤柱岩爆的突变理论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8 何满潮;苗金丽;李德建;王春光;;深部花岗岩试样岩爆过程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9 宫凤强;李夕兵;;岩爆发生和烈度分级预测的距离判别方法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10 张镜剑;傅冰骏;;岩爆及其判据和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勇谋,谭光杰,胥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由静力触探推算液化指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赵彦辉;张乐文;邱道宏;仲晓杰;;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隧道围岩模糊综合评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胡俊,汪忠明,方高倪;基于带有偏差单元的IRN模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预测与控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郭长辉;鲍东杰;何宇;;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5 吴军,梁冰;基于粗糙集和自适应神经网络集成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王祥秋,杨林德,高文华;桩基极限承载力与沉降量的神经网络预测[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7 贾东远,阴可,李艳华;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8 刘金海;冯涛;袁坚;;基于非线性灰色归类模型的岩爆预测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9 赵洪波;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10 孙海涛;丁德馨;刘东燕;杨挺拔;;隧道喷射混凝土衬砌构筑时机的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大超;张瑞红;齐宏伟;张富强;;边坡位移演化的多尺度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国庆;冯夏庭;周辉;陈炳瑞;黄书岭;张传庆;;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长期稳定性数值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仲秋;章青;朱增强;;基于超变形法的深埋引水隧洞稳定性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汉京礼;姜耀东;赵毅鑫;;立方体煤岩试样三向变应力路径受载变形特征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熊孝波;桂国庆;刘献江;许建聪;;基于ANFIS的全夯式扩底灌注桩极限承载力预测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戚国庆;沈春勇;徐光详;;边坡稳定状态的模糊概率指标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戚国庆;沈春勇;徐光祥;;边坡稳定状态的模糊概率指标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杜子建;许梦国;姚高辉;;程潮铁矿深部开采岩爆综合预测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景儒;吴树仁;张加桂;张永双;;越岭深埋隧道岩爆问题研究进展[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10 韩军;张宏伟;刘志伟;窦世文;;海州立井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旭宏;大同矿区“三硬”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9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世元;缺陷法控制冲击地压的力学分析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成成;综放开采断层应力分布特征与冲击危险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胡坚;永平铜矿排土场安全稳定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黎;基于Adaboost算法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华磊;丁家坟滑坡失稳机制及变形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岳滨;丰山铜矿南部矿床1号矿体采场结构参数及开采顺序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航;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破坏过程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沈奇;梧桐庄矿岩层力学参数反演与开采沉陷规律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林森;层状岩体边坡失稳机制与治理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于萍萍;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围岩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鹏;卢文波;许红涛;;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开挖动态卸荷的破坏机理初探[J];爆炸与冲击;2007年03期
2 徐林生;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冯夏庭,赵洪波;岩爆预测的支持向量机[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冯夏庭;地下峒室岩爆预报的自适应模式识别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5 董志高,吴继敏,刘成君;地下洞室岩爆预测计算方法综述[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2期
6 朱宝龙,陈强,胡厚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岩爆预测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7 伍法权;伍R,
本文编号:1658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5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