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矿老采空区建筑适宜性分析
本文选题:小马矿 切入点:老采空区 出处:《矿业工程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以焦作煤业集团小马矿老采空区为例,利用现场调研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老采空区的活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造成老采空区"活化"的因素主要是2个:一是老采空区垮裂带发生"活化",二是载荷下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利用数值模拟对房屋载荷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研究区内3个不同区域的地基最大载荷能力,进而对相应区域内的楼层建设高度提出建议,最后给出了老采空区的地基处理措施,从而整体对老采空区的建筑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对实际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Abstract]:Taking the old goaf of Xiaoma Coal Mine of Jiaozuo Coal Industry Group as an exampl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tivation of the old goaf are analyzed by combining field investigation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re are two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the "activation" of the old goaf: one is the activation of the crack zone in the old goaf, the other is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under loa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ground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aused by building load on foundation stability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maximum load capacity of three different areas in the study area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of the old goaf are given, so as to analyze the building suitability of the old goaf as a whole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ject.
【作者单位】: 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TU47;TD3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元武;刘春香;贺金强;;采空区场地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2 王磊;郭广礼;查剑锋;张鲜妮;栗帅;徐斗斗;;老采空区地表残余沉降预计与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白国良;李树志;高均海;;老采动区覆岩裂隙发育特征及活化机理研究[J];煤矿开采;2010年05期
4 张蕊;姜振泉;姜春露;朱术云;孙强;;韩桥煤矿井田采空区地面建筑地基稳定性研究[J];煤炭工程;2011年04期
5 高中祥;冀凯;;采空区沉陷规律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2期
6 郝玉昭;;煤矿废弃采空区开发建设的建筑场地稳定性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7期
7 钱自卫;吴慧蕾;姜振泉;;老采空区高层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崔希民,缪协兴,苏德国,马伟民;岩层与地表移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误差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坤;尹新生;朱珊;佴磊;;三维地基沉降计算公式的改进与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张俊英;;采空区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3 宋卫东;杜建华;杨幸才;Dwayne D Tannant;;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高陡边坡变形与破坏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徐赞云;徐伟;;沉井下沉施工土压力和摩擦力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7期
5 贺丽萍;于永江;;采空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阙云;姚晓琴;陈祖鑫;林登辉;;福建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J];公路;2012年06期
7 谭玉叶;杜建华;宋卫东;杨陆海;梅林芳;;挂帮矿充填法开采对高陡边坡及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8 王X;陈南南;姜楠;;缓倾斜煤层开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年12期
9 罗鹏;李凡;;坡脚处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3年01期
10 海慧;肖辉瓒;于永江;;震动作用下采空区上方地基稳定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牛文杰;叶为民;黄雨;陈宝;;浅基础形状和埋深对天然非饱和地基承载力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丁陈建;汪吉林;马金荣;吴圣林;;煤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3 方军;高荣久;姜升;;浅埋藏煤层上方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郝刚;吴侃;郑汝育;;地面荷载作用下老采空区上方覆岩的移动规律[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易四海;王岩;滕永海;聂宏利;;带式输送机过煤矿采空(动)区上方安全性评价[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白国良;李树志;高均海;田迎斌;;建筑荷载作用下老采动区地基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刘明;姜志刚;刘金辉;王华国;张峰;魏跃东;杨丽娜;;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与探讨[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王松庆;张旭;;基于临界水力梯度的地下水源热泵取水井井径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易四海;乔步兵;滕永海;唐志新;;压覆矿区风电场工程建设采动影响与可行性分析[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温永钦;浮石粉水泥复合土的固化机理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蔡来良;适宜倾角变化的开采沉陷一体化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王正帅;老采空区残余沉降非线性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杨磊;构造变形下烃类运聚实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常西坤;深部开采覆岩形变及地表移动特征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永波;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及其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王汉鹏;分岔式隧道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线登洲;采空区大型工业建筑关键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蔡江东;结构扰动土细观识别方法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如林;盾构掘进模拟试验系统设计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徐圆;长螺旋钻机自适应协调钻进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秀丽;考虑含水量和密度影响的压实黄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原涛;陕西黄土沟壑区开采沉陷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志福;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粉土路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刘俊萍;平庄西露天矿露井协调开采相似材料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程光冉;开采沉陷可视化技术及在建筑用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8 王星;煤矿塌陷影响区对高速公路影响及对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廖俊展;注浆减沉条件下的覆岩与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10 张鑫磊;覆岩离层注浆条件下地表沉陷预计理论与参数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广礼,邓喀中,谭志祥,李逢春;深部老采区残余沉降预计方法及其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马金荣;刘辉;季翔;徐桌;;煤矿废弃采空区建筑场地稳定性研究[J];建筑科学;2006年04期
3 许延春,耿德庸;采空区待建工程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J];勘察科学技术;1996年03期
4 朱维毅;马伟民;洪渡;;用相似材料模型研究岩层移动规律的可信性分析[J];矿山测量;1984年03期
5 张俊英,王金庄;采空区地表新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技术研究[J];矿山测量;2003年03期
6 郭广礼,何国清,崔曙光;部分开采老采空区覆岩稳定性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3期
7 张宏贞,邓喀中,谭志祥;老采空区残余移动变形分区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2期
8 汪吉林;丁陈建;张云;吴圣林;;老采空区地基变形对地面建筑影响的数值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9 贾新果;孙景来;;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模拟分析[J];矿业快报;2008年10期
10 滕永海,唐志新,张长根,张华杰,张华民;王庄煤矿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J];煤;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存煜,郑贵;老采空区上建住宅楼问题的探讨[J];煤炭工程;2004年10期
2 张宏贞,邓喀中,谭志祥;老采空区残余移动变形分区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2期
3 卢正;邓喀中;靳永强;;长壁开采老采空区注浆充填范围确定方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郝刚;于启升;;稳健统计方法在老采空区沉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0年02期
5 王正帅;邓喀中;;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离散灰色预测模型[J];煤炭学报;2010年07期
6 朱慎刚;;长壁采煤老采空区注浆处理范围确定方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年07期
7 田良灿;周光溪;;老采空区充填的新技术[J];世界采矿快报;1991年03期
8 汪吉林;丁陈建;张云;吴圣林;;老采空区地基变形对地面建筑影响的数值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9 张宏贞;邓喀中;;人工神经网络在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应用研究[J];金属矿山;2009年06期
10 邓喀中;谭志祥;张宏贞;范洪冬;张立亚;;长壁老采空区残余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永波;崔海英;;老采空区覆岩失稳“活化”机理的实验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俊英;;复杂老采空区新建住宅楼可行性及技术措施[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俊英;许建军;吴明安;张青;;老采空区矸石砖窑抗变形措施[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蒋金平;;高速公路穿越老采空区的注浆处理工程实例[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韩科明;;扰动因素影响下老采空区覆岩变形破坏规律数值模拟研究[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景亮邋通讯员 于建平 丁广冉;我市部署黄金系统夏季“四防”[N];烟台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仑 通讯员 王立南;同时关注处理新老采空区[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宏贞;老采空区残留空洞空隙分布规律 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2 王正帅;老采空区残余沉降非线性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张永波;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及其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登宏;徐淮广电中心建设场地下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多才;油页岩老采空区地基变形及稳定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观瑞;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4 尤冰;老采空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1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6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