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扩支盘桩竖向承载力特性和影响因素的数值研究
本文选题:挤扩支盘桩 切入点:竖向承载力特性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摘要】:以数值分析为手段,对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沉降以及桩身轴力分布、桩侧摩阻力发挥等竖向承载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相对直杆桩,挤扩支盘桩具有高承载力、低沉降的特性,桩身轴力在支盘上下界面处明显降低。支盘位置和荷载水平桩身侧摩阻力、支盘承载力发挥具有明显影响。此外,探讨了支盘间距、支盘数量、支盘直径对挤扩支盘桩的不同影响,在工程实践应用中,应全面考虑施工难度、施工速度等因素,寻求最佳支盘间距、最优支盘数量和最优支盘直径,获得最佳支盘间距约为2.5~3倍支盘直径。
[Abstract]:By means of numerical analysis, the bearing capacity, settlement, axial force distribution of pile body and lateral friction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le has high bearing capacity compared with straight pole pil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settlement, the axial force of the pile is obviously reduc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interface of the branch disc. The position of the branch plate and the lateral friction of the pile under the load level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ranch plate. In addition, the spacing of the branch disc, the number of the branches and plates are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branch diameter on the pile is different.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factors such as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and construction speed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best branch disc spacing, the optimal number of branches and plates and the optimum branch disc diameter. The optimum spacing between branches and disks is about 2.5 ~ 3 times the diameter of branch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杭州市城东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449;51238009;51338009)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枫;宋焕豹;周云东;;挤扩支盘桩的承载特性[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东;宋烨;;挤扩支盘桩承载力研究及在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2 杨果林;陈似华;林宇亮;;大直径扩径桩与等截面桩对比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杨意德;挤扩支盘灌注桩基础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福建建筑;2005年01期
4 潘雪峰;乔粉剑;巨玉文;梁仁旺;;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承载力试验研究和沉降分析[J];工程勘察;2006年S1期
5 朱兴海;卢成原;;成盘方法不同对支盘桩工程性状的影响探讨[J];工程勘察;2008年09期
6 张清林;陈立宏;;DX桩群桩承载性状的数值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1期
7 欧阳义;陈立宏;张德华;;DX桩单桩沉降的理论计算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1期
8 唐松涛;陈立宏;袁希雨;;DX桩桩周土应力场分布的模型试验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1期
9 巨玉文,梁仁旺,白晓红,张善元;挤扩支盘桩承载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及承载力计算[J];工程力学;2003年06期
10 柴浩;郑刚;尹金凤;;扩径桩抗压性能的颗粒流数值模拟[J];工业建筑;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意德;;某工程支盘灌注桩基础设计探讨[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孔令刚;樊继营;王作洲;郑中;陈仁朋;陈云敏;;挤扩支盘桩抗拔荷载传递规律及影响要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东坡;;地震作用下支盘桩-土-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谢新颖;挤扩多盘桩极限承载力及桩—土间剪应力和位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叶俊能;沉管灌注筒桩工作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巨玉文;挤扩支盘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4 齐迪;挤扩灌注桩承载机理及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高笑娟;挤扩支盘桩承载性状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建;硬土软岩地层中长大直径桩基竖向承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唐松涛;DX旋挖挤扩灌注桩单桩及群桩承载机理及沉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孙涛;变截面劲性水泥土旋喷搅拌桩关键技术与承载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田伟;桥梁基础中混凝土扩盘桩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训波;挤扩支盘灌注桩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穆伟刚;盘式锚杆破坏机制的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毕小兵;挤扩支盘桩的承载与变形性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绪慧;挤扩支盘桩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李碧青;挤扩支盘桩竖向承载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太亮;变截面桩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屠传慧;斜向受荷支盘桩的工程性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8 崇劲松;支盘桩—地基相互作用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蒋力;DX桩承载力特性及其在Osterberg测桩法中应用的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沈益锋;挤扩支盘混凝土灌注桩的数值模拟与承载力调整系数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明锋,李光模;新型钻孔挤压分支桩在工程中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2 钱德玲,唐辉明;挤扩支盘桩的成桩机理及其应用前景[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4期
3 卢成原,孟繁丽,周明芳,战永亮;挤扩支盘桩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1年06期
4 巨玉文,梁仁旺,白晓红,张善元;挤扩支盘桩承载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及承载力计算[J];工程力学;2003年06期
5 张延庆;苑辉;屈展;高华东;;挤扩支盘桩抗拔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S1期
6 陈轮,王海燕,沈保汉,贺德新,孙君平;DX桩承载力及荷载传递特点的现场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03期
7 王立建,刘波,顾晓鲁;挤扩支盘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经验公式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4年03期
8 杨保全;俞晨;张思军;;挤扩支盘桩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史鸿林,胡林忠,王维雅,周志强;新型挤压分支桩的计算与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7年01期
10 巨玉文,穆希军,赵明伟;挤扩支盘桩荷载传递的数值模拟方法[J];山西建筑;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延庆,周明芳;液压挤扩支盘桩成型过程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卢成原,孟繁丽,周明芳,战永亮;挤扩支盘桩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1年06期
3 钱德玲;对挤扩支盘桩破坏性状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4 赵书平,刘宝利,樊春义,刘鑫;挤扩支盘桩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年01期
5 杨文华;监理挤扩支盘桩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工程质量;2002年11期
6 卢成原,孟繁丽,周明芳,战永亮;挤扩支盘桩在非饱和土体中的挤密效应探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樊良本,樊葳,余连根;杭州地层条件应用挤扩支盘桩的适应性[J];浙江建筑;2002年06期
8 徐至钧,张晓玲;挤扩支盘桩在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02年07期
9 葛忻声,龚晓南;挤扩支盘桩在杭州地区的现场试验[J];科技通报;2002年04期
10 巨玉文,梁仁旺 ,赵明伟;挤扩支盘桩承载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成原;施颖;;挤扩支盘桩的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2 阮小峰;易军;;挤扩支盘桩在电厂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卢成原;孟凡丽;杜新智;;挤扩支盘桩的工程应用和技术经济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李钟;李志超;钱学福;;挤扩支盘桩的施工实践[A];施工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5 王春;尚耀宪;杨学彬;;钻孔液压挤扩支盘桩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王树仁;李启民;武崇福;张延新;;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支护特性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延庆;孙雅欣;;液压挤扩支盘桩水平承载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8 向黎;赵利平;;挤扩支盘桩抗拔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雷学文;章建招;;挤扩支盘桩单桩荷载传递规律的数值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张延庆;苑辉;屈展;高华东;;挤扩支盘桩抗拔性能试验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巨玉文;挤扩支盘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高笑娟;挤扩支盘桩承载性状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雷;挤扩支盘桩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及数值模拟[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绪慧;挤扩支盘桩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3 屈展;液压挤扩支盘桩原位抗拔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张科强;挤扩支盘桩受力性状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碧青;挤扩支盘桩竖向承载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毕小兵;挤扩支盘桩的承载与变形性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7 张航;挤扩支盘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可靠度及其分项系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章建招;挤扩支盘桩的承载特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9 陈乾星;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挤扩支盘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10 任绒绒;挤扩支盘桩竖向承载能力的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4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6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