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蓄放热特性及其对建筑能耗影响的研究
本文选题:墙体蓄热性能 切入点:热惰性指标 出处:《重庆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建筑运行能耗在我国巨大的能源总消耗中占的比例很高。研究建筑自身特点,最大可能的利用自然条件来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建筑节能工作研究的重点。建筑墙体可以储存热量,经过衰减后延迟释放热量。建筑墙体的这种蓄热放热特性可以加以利用,通过设置合理的采暖空调设备运行模式,有效的降低建筑运行能耗。 本论文从探究墙体蓄热性能对传热过程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工作,梳理了墙体非稳态传热的计算方法,并从影响墙体构造热工性能的基本热物性参数出发,逐项分析各表征参数如热阻、传热系数、衰减倍数、延迟时间、蓄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等各表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对墙体传热过程的影响。 在对墙体蓄热性能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后,本文设置不同蓄热性能的墙体通过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不同墙体外表面温度、内表面温度及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异,分析了墙体对温度波的衰减和延迟作用,并且测试研究了夜间通风对墙体蓄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对墙体外表面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对墙体外表面温度的影响作用较小。但是,墙体外表面温度较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其峰值出现时刻存在时间延迟。1号小室和2号小室墙体外表面温度的峰值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延迟2~4小时左右。就墙体内、外表面温度而言,1号小室西墙内外表面温度最大值之差在12~13℃之间,其时间延迟在6~7小时。而2号小室墙体内外表面温度最大值之差为24~25℃,时间延迟6小时左右。蓄热性能更好的2号小室墙体衰减倍数更大,但是其延迟时间较短。此外,通过对小室夜间通风的实验研究发现,在夜间通风情况下,2号小室更能体现出其蓄热性能的优势。即夜间通风时2号小室可以将白天蓄积在墙体内部的热量散热出去,墙体表面温度降低,与1号小室墙体内表面温度的差值变大。但是,与夜间不通风阶段一致的是1、2号小室墙体对温度波时间延迟的作用差别仍然不明显。而且研究结果还表明夜间通风仅仅是加强了夜间散热的作用,而对白天墙体蓄热阶段的影响较不明显。此外,1号小室在夜间通风阶段墙体内表面温度最大值出现时刻比不通风阶段提前2小时,而2号小室在夜间通风阶段墙体内表面温度最大值出现时刻比不通风阶段提前1小时。说明在时间延迟方面,1号小室墙体的蓄热性能对是否通风的敏感性更强。总体上,墙体蓄热性能是由墙体材料层决定的固有性能,它在发挥作用时不仅受室外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情况的影响,而且受室内、外空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室内空气温度差别较大时,相同墙体表现出的蓄热性能(即对温度波的衰减和延迟效果)不同。 由于室外气象条件对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本论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EnergyPlus软件模拟研究不同气候区建筑墙体的蓄放热特性。首先,研究无冷源情况下不同地区建筑墙体蓄放热特性,通过对逐时导热量、蓄热量及累积导热量、蓄热量的分析探究气象条件对墙体蓄放热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位于不同地区的建筑墙体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差异。其次,在模拟建筑中设定空调系统,计算分析墙体蓄热量、房间逐时冷负荷和建筑全年能耗情况。为间断空调运行模式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分析发现,在空调系统连续运行时,墙体蓄热性能较好的2#小室节能效果明显。计算不同地区建筑全年空调系统耗电量得出,哈尔滨地区2#小室空调系统节能量最大,为8.79%,广州地区最小,为2.35%。北京、乌鲁木齐、重庆地区2#小室空调系统节能量分别为4.79%、7.27%、2.54%。 根据上述实验测试和模拟计算的结果及结论,本论文讨论了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合理的利用墙体蓄热性能以达到节能效果,,论文提出了一种空调间断运行模式的确定方法。并提出通过评价因子S对间断运行模式的节能效果和室内热舒适性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此外,本论文提出利用反应系数法求解墙体逐时传热量和累积传热量来评价墙体的蓄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的墙体内、外表面吸热反应系数和传热反应系数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墙体的蓄热特性。利用墙体逐时传热量和累积传热量可以体现出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的差别,能够较合理、全面的评价墙体的蓄热特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111.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超;苏亚欣;;复合墙体传热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J];能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2 何嘉鹏,王东方;对墙体不稳定传热─反应系数法的应用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3 王焱;围护结构与建筑热稳定性[J];工业建筑;2003年01期
4 白雪莲;张在喜;李文龙;;建筑外墙热惰性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3年S1期
5 冉茂宇;封闭空间蓄热体对室内空气温湿度调节性能[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杨艺,邓启红,时冰冰;建筑墙体的延时与削弱作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04期
7 唐鸣放;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动态分析[J];暖通空调;2005年07期
8 陈滨;孙媛媛;刘静君;庄智;;蓄热对地板供暖住宅实际供热量的影响研究[J];暖通空调;2008年03期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十二五”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通知[J];砖瓦世界;2013年10期
10 马承伟;卜云龙;籍秀红;陆海;邹岚;王影;李睿;;日光温室墙体夜间放热量计算与保温蓄热性评价方法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莹;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物综合热惰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王波;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宋佃星;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2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8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