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密肋网格复合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密肋网格复合钢板剪力墙 切入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摘要】:对一榀单跨两层钢框架-密肋网格复合钢板剪力墙结构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系统分析结构的受力机制、破坏模式和耗能机理,得到承载力、刚度及耗能能力等指标,评价该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基于稳定理论,推导保证墙板不发生整体面外剪切屈曲的肋条最小刚度限值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结构在弹性阶段主要依靠墙板的剪切机制和钢框架共同承担水平荷载,非弹性阶段区格中钢板的对角拉力带为结构提供侧向承载能力;当肋条刚度满足一定条件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墙板的整体面外屈曲,提高结构的弹性刚度,克服滞回曲线的"捏缩"效应,减小钢板的噪音及震颤,显著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使结构具有更好的舒适性,便于推广应用;框架与钢板墙协同工作良好,结构塑性变形能力强,安全储备高,是一种优良的抗侧力体系;破坏模式为各区格中的钢板撕裂,拉力带效应明显,边框架柱脚及边框架梁端形成塑性铰。
[Abstract]:A single span two-story steel frame-multi-ribbed composite steel plate shear wall structure is studied by quasi-static test. The mechanical mechanism, failure mod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the structure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stiffnes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stability theory, the a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is kind of structural system is evaluated.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minimum stiffness limit value of ribs to ensure that there is no overall out-of-plane shear buckling is deri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mechanism of the wall plate and the steel frame bear the horizontal load together in the elastic stage. The diagonal tension band of steel plate in inelastic zone provides lateral bearing capacity for the structure, and when the stiffness of ribs meets certain conditions, 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overall out-of-plane buckling of the wall plate and improve the elastic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To overcome the "pinch" effect of hysteretic curve, to reduce the noise and tremor of steel plate, to enhanc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o make the structure more comfortable and easy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and the frame works well with the steel plate wall. The structure has strong plastic deformation ability and high safety reserve, which is an excellent lateral force resistance system, and the failure mode is the tearing of steel plate in each grid, the tensile band effect is obvious, and the plastic hinge is formed at the foot of the edge frame column and the end of the edge frame beam.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8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4084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基金(RC1376)
【分类号】:TU398.2;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宏超;郝际平;虎奇;李峰;;半刚接钢框架-十字加劲钢板剪力墙结构滞回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10期
2 于金光;郝际平;;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结构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万祥,郭志昆,杨成忠;结构多维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钟岱辉,张志刚;往复荷载作用下横向承载桩的数值仿真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3 黄怡;王元清;石永久;;框架—支撑钢结构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4 李强年;方有珍;王志豪;;广告牌钢构架的力学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5 周优文;李宏;欧阳光;;考虑填充墙影响的底层薄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6 李望河;方有珍;;钢结构在建筑物改造中的应用事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7 李培振;吕西林;陈跃庆;;地基—基础—支护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8 王海波;陈伯望;沈蒲生;;框筒结构的层模型简化分析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9 赵党书;曹净;赵惠敏;姜东均;杨飚;;云南农村建筑的抗震问题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10 孟宏睿;姚谦峰;;密肋复合墙体的弹塑性分析宏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峰;严佳川;曹正罡;;考虑杆件初弯曲的Kiewitt8单层网壳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龙仲;张燎军;张汉云;胡森;;节点连接方式对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杨才滨;蒙乃庆;;浅析布达拉宫红宫梁柱节点歪闪[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海滨;姜黎黎;张臣;杨刚;;碳纤维增强存在初始缺陷钢构件的稳定性分析[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5 申玉生;高波;胡邦;毕立栋;翟加生;;强震区隧道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相关问题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6 郭恩;周锡元;彭凌云;陈红娟;;2008汶川地震强震记录相关分析及与国内外地震记录对比[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7 蒋斌;吴双兰;朱召泉;;单层单跨无侧移刚架柱在主弯矩作用下的计算长度系数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朱召泉;;钢结构构件稳定性的教学体会与总结[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田毅;周东华;;Eurocode3局部屈曲验算特点浅探[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10 陈伯望;黄兰芝;;剪切型结构动力特性求解的扫描搜索法[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动力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付强;1000MW核电站离心式上充泵水力设计与结构可靠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武成浩;基于桩土共同作用理论的高层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李小伟;古建筑双跨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罗涛;大曲率连续钢箱梁桥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刘君平;主管内填混凝土矩形钢管桁架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蔡志恒;双周期标准化的弹塑性反应谱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飞飞;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宁小文;二阶弹塑性分析在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袁继胜;钢结构加工和安装偏差对结构性能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建亮;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5 余文华;CFRP增强高强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东;底层框架砌体结构地震破坏过程仿真及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唐群;高层钢结构框架整体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薛娜;夏热冬冷地区夹心保温墙体抗震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岳海玲;开口薄壁砼肋拱平转阶段动力特性研究与稳定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董志磊;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控制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彦林;陈国栋;缪友武;;加劲钢板剪力墙弹性抗剪屈曲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2期
2 曹春华;郝际平;杨丽;王迎春;李峰;;钢板剪力墙弹塑性分析[J];建筑结构;2007年10期
3 陈国栋,郭彦林;十字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抗剪极限承载力[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1期
4 陈国栋,郭彦林,范珍,韩艳;钢板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2期
5 解琦;郝际平;于金光;;半刚性框架-钢板剪力墙体系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S1期
6 郝际平;郭宏超;解崎;虎奇;周琦;;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2期
7 于金光;郝际平;张文强;钟炜辉;解琦;;无侧移半刚性框架柱的稳定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卿坤,戴娟,曾辉,吴宪平;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张立新;复合钢板加工中常见裂纹及解决方法探讨[J];安装;2004年02期
3 刘持森;;不锈复合钢板波状裂纹的判定[J];港航论坛;2005年01期
4 孙丹丹;;00Cr18Ni10-15CrMoR复合钢板的焊接[J];现代机械;2007年05期
5 赵婷;;复合钢板预成品防火性能指南[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年12期
6 潘文智;;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S1期
7 梅耀云;;塑料复合钢板在电力建设中的应用[J];电力建设;1982年02期
8 张朝生;多层金属复合钢板的开发[J];鞍钢技术;1994年06期
9 贺冶平,,尹永贵;不锈复合钢板塔体的焊接[J];安装;1994年04期
10 杜炜,李文达,马金保;不锈复合钢板的研制开发[J];压力容器;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志刚;吴艳红;丁利伟;沈玉娣;;16MnR_0Cr18Ni9Ti复合钢板损伤与断裂过程声发射特性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李毅军;张晓燕;;爆炸不锈钢复合钢板焊接失效分析[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杜炜;李文达;马金保;黄松柏;王肇伟;张跃年;;0Cr13不锈钢复合钢板的制造及应用[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王丹阳;龚栋成;刘法顺;古丽米热;;复合钢板延展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5 王卫鸿;;减振复合钢板在客车减振降噪中的运用[A];2005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原国栋;;奥氏体系复合钢板的焊接工艺[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原国栋;;奥氏体系复合钢板的焊接工艺[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邹华;陈寿军;周景蓉;;爆炸复合钢板设备制造中的焊接缺陷及质量控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9 穆志强;李鹏;宋淑敏;;不锈钢复合钢板在掘进机液压油箱上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梅骏;王守运;;大型高精度复合钢板椭圆护角冷加工技术研究[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郭廷杰;日本超高强度复合钢板开发简介[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2 记者刘荣慧;唐山锐世公司耐磨复合钢板备受用户青睐[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郭廷杰;JFE关于造船用钢材的技术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4 肖英龙;JFE生产的管板用纯Ti厚板及Ti复合钢板[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5 赵云;JFE特殊钢中厚板生产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6 谷俭泰;墨西哥降低纺织品服装等原材料的进口关税[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烨华;复合钢板界面处高温蠕变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洪成;双辊复合钢板连铸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彭琼瑶;树脂复合钢板V型折弯回弹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李煜;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焊缝高温蠕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闫志彬;包Al复合钢板制备工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6 商磊;SPS复合钢板屈曲分析及其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张德远;TP304/Q235复合钢板焊接工艺和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8 李佳;SPS复合钢板的屈曲性能和面/芯粘结属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袁晓娜;复合钢板成型过程的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10 李文艳;压力容器用不锈钢复合板焊接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8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8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