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半钢板混凝土屋盖的施工模拟与分析
本文选题:半钢板混凝土 切入点:数值模拟 出处:《工程力学》2015年S1期
【摘要】:半钢板混凝土(HSC)屋盖在施工时,先以钢板为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和支撑,此时混凝土和钢筋的重量及施工荷载均由钢板承担,待混凝土硬化与钢筋和钢板成为一体后,三者共同承受外力作用。该文采用生死单元和追踪单元技术模拟了这个施工过程。首先,建立了大跨半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数值模型,对典型构件的试验进行了模拟,检验了结构建模的有效性和粘结滑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死单元和追踪单元技术对直接成型梁试件和分阶段叠合成型梁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施工过程的大跨半钢板混凝土梁在加载初期刚度和后期承载力略有减小,施工过程仅增加了最终的构件变形。最后,对屋盖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了该屋盖体系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为该类屋盖结构提供设计依据。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mi-steel concrete (HSC) roof, the steel plate is first used as the formwork and support for concrete pouring. At this time, the weight and construction load of the concrete and steel bar are borne by the steel plate, and after the concrete harden and the steel bar are integrated,The three bear the external force together.This paper simulat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by using birth and death element and tracing unit technology.Firstly, the numerical model of long-span semi-steel plate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ypical members are simulat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uctural modeling and the effect of bond-slip are tested.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directly formed beam specimen and the stagewise superimposed beam specimen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birth and death element and tracing element techniqu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iffness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long-span semi-steel plate concrete beam are slightly reduc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loading and the final deformation of the member is only increas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Finally, the simulation of the roof system is carried out, and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the roof system under the normal condition are studied, which provides the design basis for this kind of roof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011) 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KM201310005025) 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10301) 北京市博士后科研项目(2012ZZ-13)
【分类号】:TU755;TU7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羽立;陆新征;叶列平;施炜;;基于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J];工程力学;2011年02期
2 李德月;潘蓉;孙运轮;李易;闫维明;;大跨半钢板混凝土简支梁承载力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5期
3 孙建超;徐培福;肖从真;孙慧中;王翠坤;;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8年06期
4 孙建超;王杨;孙慧中;陈莹;杜文博;夏荣茂;陈叶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1年06期
5 樊健生,聂建国,叶清华,王挺;钢-压型钢板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调幅系数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2期
6 聂建国,樊健生,王挺;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裂缝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7 聂建国;赵洁;;钢板-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磊;孙东超;;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裂缝问题的研究综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7期
2 聂建国;陶慕轩;樊键生;赵洁;张晓光;田春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3 李春月;刘忠;肖辉;王翠翠;张孝芳;;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数值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9期
4 聂建国;王宇航;;基于ABAQUS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纤维梁模型的开发及应用[J];工程力学;2012年01期
5 连文博;;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进展[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0年02期
6 贾远林;陈世鸣;;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强度极限状态调幅系数[J];钢结构;2006年04期
7 高建伟;用支座位移法对组合梁桥施加预应力[J];公路;2005年02期
8 周安;刘其伟;戴航;;钢-混凝土组合梁中混凝土翼板的收缩应力[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8期
9 周安;戴航;刘其伟;;体内预应力组合梁裂缝宽度静力及疲劳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0期
10 聂建国;李法雄;樊健生;张晓光;刁谡;;不同翼板形式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聂建国;樊健生;;国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及其应用综述——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王锁军;吴杰;王元清;;组合楼盖及其在多层轻钢结构中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锁军;王元清;吴杰;聂建国;;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多层轻钢结构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长;陈勤;张伟;;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弹塑性分析模型研究[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彭明英;蒋航军;张林振;郁银泉;;《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介绍[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刁梦竹;李易;闫维明;程小卫;李德月;;大跨半钢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模拟与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7 纪晓东;钱稼茹;;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联肢剪力墙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8 卫星;肖林;;钢混结构PBL剪力键推出和推入试验力学特征及破坏机理[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迟力源;杨军;彭先泽;;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钢板混凝土结构动态响应对比研究[A];第六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2014年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然;钢板剪力墙与组合剪力墙滞回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黄仕香;混凝土结构落层倒塌碰撞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周凌宇;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受力性能及空间非线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4 张阳;带波形钢腹板悬臂挑梁的组合脊骨梁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王银志;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彦玲;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及开裂控制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侯文崎;铁路钢—混凝土组合桥及剪力连接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海涛;密肋复合板结构非线性数值模型研究与地震能量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田野;某小学教学楼检测鉴定与加固技术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宾恩富;新型剪切连接件的受力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秋华;新型抗剪连接件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霍军会;钢—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正截面强度计算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8年
6 林振宇;30m跨坡形屋架结构方案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赵晓健;九江大桥修复工程组合梁刚度模式及影响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夏昊;低轴压比单排双向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李春月;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霍旭东;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静力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广,许伟,朱浮声,刘之洋;钢板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2 缪志伟;马千里;叶列平;陆新征;;Pushover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1期
3 缪志伟;叶列平;陆新征;;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6期
4 郑山锁,邓国专,杨勇,俞茂宏,张俊峰;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5 叶列平;陆新征;马千里;汪训流;缪志伟;;混凝土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J];工程力学;2006年S2期
6 汪训流;陆新征;叶列平;;往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07年12期
7 赵洁;聂建国;;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4期
8 杨勇;霍旭东;薛建阳;周丕健;聂建国;;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9 欧阳坚;;型钢混凝土受弯构件短期刚度的试验研究[J];钢结构;2009年08期
10 王连广,刘之洋;钢板-火山渣混凝土组合梁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亚飞;;浅谈施工过程监理的质量监控[J];四川建材;2011年01期
2 胡玉勇;付亮华;;大跨度辐射桁架的施工过程研究[J];科技风;2011年07期
3 刘允延;施工过程的计算机监控[J];建筑技术;1997年06期
4 邢庆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施工技术;2008年S1期
5 冷文彬;潘锦冬;;公路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的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5期
6 诸春霞;;浅谈土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J];科技资讯;2011年02期
7 成义祥;;工程施工过程文件编号的实践及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5期
8 阿布力克木·艾买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正确处理奖励和惩罚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0年30期
9 洪鸿;汪法频;;让施工过程更节能[J];建筑;2011年01期
10 高国瑞;岳文峰;;浅谈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J];河南建材;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梅;;浅谈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对绿色环保的影响[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2 郭梅;;浅谈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对绿色环保的影响[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刘柢柢;田树成;;施工过程技术经济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祁光武;;浅谈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四大控制”[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9年
5 蔡英淑;;施工过程中的索赔[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涂文静;刘新立;;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的控制初探[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李海见;;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环境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8 郑江;李存良;郝际平;薛志平;刘少文;卜延渭;;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钢骨体系安装方法及过程分析[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江磊鑫;郭彦林;刘学武;;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施工过程内力分析及环索张拉方案研究[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焦晋峰;陈小才;雷宏刚;;大跨伞形钢桁架结构施工过程分析[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博乐市合作区鑫磊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任权;论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N];博尔塔拉报;2008年
2 中铁十一局二公司 李满堂;浅析“创岗建区”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N];建筑时报;2008年
3 张勋 山西省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谈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预算[N];西部时报;2012年
4 苏轩 玉松 尚涛;在市场中接受检验 在开拓中谋求发展[N];中煤地质报;2006年
5 赵志礼、石强、谢茂林;安敦路建设者精心呵护戈壁生态[N];中国交通报;2006年
6 中建三局二公司襄樊电厂二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何龙虎 宋文霞;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李青 顾智峰;全方位打造精品 全过程控制造价[N];建筑时报;2010年
8 记者 孙振宇;铺设管道4公里 天然气工程年度目标完成[N];雅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杨诗国 通讯员 王淑慧;平定全力推进农村街巷硬化工程[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10 邓春岭 蒋小军 林树平 邵蜀燕;逐鹿中原赢市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慎伟;大型钢结构施工过程计算理论与监测技术[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明亮;结构施工过程的真实感仿真[D];同济大学;2008年
2 许R,
本文编号:1706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0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