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降压回灌作用下黏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14:22

  本文选题:黏土 + 降压回灌 ; 参考:《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摘要】:为控制深基坑降水和承压水降压引起的土体沉降问题,通常采用坑外回灌措施,而软黏土渗透特性在抽水回灌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会影响回灌效果和土体变形特性。采用GDS三轴试验仪对上海黏土土样进行室内降压回灌模拟试验,研究降压回灌的渗流作用对黏土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通过设置围压和初始孔压来控制土样应力水平,利用反压变化模拟孔隙水的降压和回灌过程,测试土样的渗流变化与变形,从而分析土样孔隙比、渗透系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渗透系数在降压阶段因孔隙比减小而降低,并存在非线性关系;土体孔隙比在回灌阶段逐渐增大,但渗透系数因堵塞效应而呈现进一步降低趋势;可用e lgk拟合曲线建立孔隙比与渗透系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Abstract]:In order to control the settlement of soil caused by dewater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and pressure reduction of confined water, the measures of recharge outside the pit are usually adopted, while the change of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clay in the process of pumping and recharging will affect the effect of recharge and the deformation of soil.In this paper, GDS triaxial test instrument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pressure reduction and recharge of Shanghai clay samples, and 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and recharge seepage on the permeability of clay was studied.The stress level of soil sample is controlled by setting confining pressure and initial pore pressure, and the depressurization and recharge process of pore water are simulated by reverse pressure change, the seepage change and deformation of soil sample are measured, and the porosity ratio of soil sample is analyzed.The variation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other parameters.It is found that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porosity ratio and ha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at the stage of pressure reduction, and the porosity ratio of soil increases gradually in the stage of recharge, but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decreases further because of clogging effect.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can be established by e lgk fitting curv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633)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11045-03)
【分类号】:TU4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张晓婉;冶雪艳;杜新强;温玉娟;韩建超;;人工回灌地下水过程中微生物堵塞对介质渗透性影响的试验[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3期

3 单蓓蓓;郑西来;乔振基;兰旭世;;人工回灌过程中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试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4 栾长青;阚宏明;唐益群;;上海地铁九号线宜山路站降水引起的沉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5 谢康和;齐添;胡安峰;夏建中;;基于GDS的黏土非线性渗透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6 张明;蒋敏敏;赵有明;;基于GDS固结仪的吹填淤泥非线性渗透性及参数测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7 刘婧;陈锦剑;王建华;;虹桥交通枢纽多级梯次降水流固耦合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8 马明磊;王桂玲;王永宏;王文涛;宋合财;杜佐龙;;强夯置换碎石墩技术在高铁漂石路基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满潮;王建;李启民;乾增珍;;地层新能源利用的系统化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胡继华;张延军;于子望;吴刚;杨潇瀛;倪福全;;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路莹;杜新强;迟宝明;杨悦锁;李胜涛;王子佳;;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多孔介质悬浮物堵塞实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杜丹艳;胡继华;张延军;;水源热泵系统含水层中渗流场模拟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J];建筑节能;2008年08期

5 吴胜军;王桂尧;付强;王鸿;;变水头压力渗透仪的研制及应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朱红丽;刘小满;杨芳;杨海军;王心义;;开封市深层地热水回灌试验分析与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何满潮,李启民;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可持续应用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8 孙美华;张金霞;尉建中;;地下水源热泵重力回灌的回扬实验研究[J];煤气与热力;2009年08期

9 倪龙;马最良;;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分析[J];暖通空调;2006年06期

10 何满潮;王建;陆海燕;;高温水源热泵供暖应用[J];暖通空调;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连成;沈健;宋美钰;;地热流体回灌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青;周学志;;地能利用井群抽灌温差热交互影响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李义曼;庞忠和;杨峰田;;北塘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的CO_2-EATER实验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辉煌;砂井处理超软地基的固结计算[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孙丽云;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周浩;地下水源热泵影响下的沈阳城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4 林黎;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张百鸣;中低温地热热储工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李旺林;松散介质地下水库设计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倪龙;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源汇井运行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吴健;饱和软土复杂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特性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郭平业;我国深井地温场特征及热害控制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董艳慧;地下水保护理论及修复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荣丽;孙丽娜;孙铁珩;;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概况及例证[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2 唐翠萍,许烨霜,沈水龙,王敏华;基坑开挖中地下水抽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3 刘一杰;王建华;陈锦剑;李进军;;多级梯次联合围护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4 姜桂华,廖资生,徐凌云,孙涛;人工微生物脱氮过程中含水层堵塞问题的实验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陈宗宇;天津市塘沽低温热储回灌的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J];地球科学;1998年05期

6 毕二平;地热水与回灌水混合的地球化学模拟——以冰岛Laugaland低温热田为例[J];地球科学;1998年06期

7 申建梅,陈宗宇,张古彬;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及环境保护[J];地球学报;1998年04期

8 孙钧;城市地下工程活动的环境土工学问题(上)[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9年03期

9 孙钧;城市地下工程活动的环境土工学问题(下)[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0年01期

10 王如路;;上海软土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因素及变形特征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祥龙,吴险峰;枣庄金河水源地回灌试验研究[J];山东水利;2001年02期

2 刘清晓;;回灌方法需因地制宜[J];供热制冷;2011年09期

3 李怀正,白月华,邢绍文,钱永梅;雨水回灌地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4期

4 靳君;张聪璐;;城市污水地下回灌的试验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5 李凤鸣,何成,张召满,孙静;宁阳县引汶回灌补源工程效益分析[J];地下水;2004年03期

6 柏瑞;含水层之间通过井回灌量的计算[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年03期

7 胡克平;岩溶地区回灌是保护水资源的最佳途径[J];河北煤炭;1996年04期

8 李健;张文河;马宇熹;;济南市卧虎山水库回灌补源对泉域修复分析[J];山东水利;2013年11期

9 郑西来;单蓓蓓;崔恒;张淑慧;程桂福;;含水层人工回灌物理堵塞的实验与数值模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10 赵瑞玲,张红霞;汾河引水回灌实现晋泉复流[J];山西科技;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邵维岩;孙世文;赵林;;田园庄饭店地热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A];全国地热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何永晋;乌发明气田污水安全回灌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刘文芳;开回灌孔先河 创地勘业奇迹[N];中煤地质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晓莹 贾婧;自来水回灌地下是不是有益尝试?[N];科技日报;2011年

4 侯福志;太阳能热水回灌值得推广[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记者 井长水;新型地能技术可保证地下水100%回灌[N];科技日报;2014年

6 记者 吴岗 吴梅 通讯员 李波;天津滨海新区地热回灌技术获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7 YMG记者 徐中华 通讯员 张振学;六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N];烟台日报;2010年

8 新华社记者 陈钢;西安控制地面沉降有新招[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郭海洋;美国污水处理资金从哪来[N];中国水利报;2002年

10 朱立毅 高路 蔡玉高;可怕!长三角地面往下沉[N];经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东梅;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回灌系统中盐分的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迪迪;济南市回灌保泉方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吴兴波;济南人工回灌补源保泉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曹丽娜;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齐越;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水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轶伦;好氧回灌法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陈清华;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贾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王晓东;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厌氧/好氧回灌处理技术效能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4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44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