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多尺度建模界面连接方法
本文选题:混凝土结构 + 多尺度模型 ; 参考:《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分别采用变形协调方法和力的平衡方法建立了混凝土单柱的多尺度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柱在静力荷载下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动力荷载下的变形性能,并对多尺度模型界面连接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了结构的实体模型、梁模型和力平衡界面连接下的多尺度模型;计算了多尺度模型的低周往复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力平衡界面连接方式在多尺度建模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静力荷载作用下,运用力平衡方法处理界面连接较变形协调方法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在动力荷载作用下,2种界面连接方式都是可行的.采用多尺度模型进行整体结构建模,既能可靠地实现结构整体受力行为的模拟,还能反映结构关键部位的受力性能,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Abstract]:The multi-scale model of concrete single column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method and force balance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force and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column under static load are analyzed. The rationality of interface connection of multi-scale model is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aking a three-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s an example, the solid model of the structure, the beam model and the multi-scale model under the connection of the force balance interface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low-cycle reciproc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scale model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orce balance interface connection method in multi-scale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of force balance is more suitable to the actual load than the method of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under static load, and the two kinds of interface connection modes are feasible under dynamic load. The multi-scale model is used to model the whole structure, which can not only simulate the whole structural behavior reliably, but also reflect the stress performance of the key part of the structure.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30937)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3_0441) 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CPCSME2011-04)
【分类号】:TU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石永久;王萌;王元清;;基于多尺度模型的钢框架抗震性能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12期
2 陈志文;李兆霞;卫志勇;;土木结构损伤多尺度并发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2012年10期
3 李兆霞;;大型土木结构多尺度损伤预后的现状、研究思路与前景[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4 林旭川;陆新征;叶列平;;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多尺度分析及其建模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0年03期
5 陆新征;叶列平;潘鹏;赵作周;纪晓东;钱稼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拟静力倒塌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竞赛Ⅰ:框架试验[J];建筑结构;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永久;王萌;王元清;;不同焊接节点构造形式钢框架整体抗震性能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11期
2 梁仁杰;吴京;王春林;;P-Δ效应下滞回特征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高渊;韩军科;李清华;;输电线路十字组合角钢主材拼接性能分析[J];电力建设;2013年05期
4 汪楚清;王虎长;李亮;赵雪灵;孙清;;大跨越输电钢管塔结构多尺度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7期
5 钟儒勉;樊星辰;黄学漾;宗周红;;基于两阶段响应面方法的结合梁斜拉桥多尺度有限元模型修正[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6 丁阳;何晨;王庆江;;地震作用下窑尾框架结构框架梁板件宽厚比限值[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7 赵传鑫;袁利平;康凯;;结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及应用[J];工业建筑;2014年S1期
8 黄健萌;黄靖;;多尺度方法在微尺度黏着接触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4年04期
9 Keke Tang;Xianqiao Wang;;SIMULATION OF THE INTERFACED STRUCTURAL COMPONENT BASED ON A MULTIPLE-TIME-SCALE ALGORITHM[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14年04期
10 宋良龙;郭彤;;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宇星;祝磊;张艳霞;;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研究综述[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林振东;王仁华;窦培林;;点蚀损伤导管架平台结构构件的非线性行为初步探讨[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3 韩建平;杨军平;;基于纤维截面单元评估大震下RC框架结构抗整体倒塌能力[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4 张莹;孙广俊;李鸿晶;;多尺度模型界面连接方法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5 邹超;王伟;;分层装配式支撑钢结构梁贯通式节点的数值模拟方法[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易;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2 卜永东;直接空冷单元流动传热特性及空气流场优化组织[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王萌;强烈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的损伤退化行为[D];清华大学;2013年
4 付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许卫晓;阶梯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小燕;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2 钱泉;新型空间网壳焊接端板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郑阳;结构抗连续倒塌关键构件的评价方法及敏感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4 徐文显;基于改进I-K塑性铰恢复力模型的RC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刘碧文;单层柱面网壳抗震性能试验及水泥厂窑尾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6 邱永存;基于IDA的RC框架整体延性[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张松柏;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判定准则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8 罗航;基于钢柱低周反复试验的竖向作动器对柱水平力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杨伯韬;典型山地掉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陆顺芳;基于ABAQUS的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兆霞,李爱群,陈鸿天,郭力,周太全;大跨桥梁结构以健康监测和状态评估为目标的有限元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李兆霞;孙正华;郭力;陈鸿天;余洋;;结构损伤一致多尺度模拟和分析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王春苗;李兆霞;殷爱国;;大型土木结构多目标一致逼近有限元模拟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孙正华;李兆霞;陈鸿天;;结构行为一致多尺度有限元模型修正及验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陈志文;李兆霞;;结构损伤多尺度描述及其均匀化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叶列平;陆新征;马千里;汪训流;缪志伟;;混凝土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J];工程力学;2006年S2期
7 汪训流;陆新征;叶列平;;往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07年12期
8 陆新征;林旭川;叶列平;李易;唐代远;;地震下高层建筑连续倒塌数值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1期
9 马玉虎;陆新征;叶列平;唐代远;李易;;漩口中学典型框架结构震害模拟与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05期
10 李兆霞;王滢;吴佰建;王春苗;陈志文;;桥梁结构劣化与损伤过程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小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地震破坏机理的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志华;漩口中学办公楼及中央楼梯间抗震性能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兴锋;田石柱;蔡新江;;多尺度混合试验的单元选取及界面连接方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年05期
2 张正先;配有钢筋的新旧砼界面连接试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3 来少平;吴晓涵;;基于多尺度模型的钢节点抗震性能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4年02期
4 陆新征;林旭川;叶列平;;多尺度有限元建模方法及其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莹;孙广俊;李鸿晶;;多尺度模型界面连接方法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2 孟广为;;辐射界面连接条件的初步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本文编号:1780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8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