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岭估计和L曲线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1 19:53

  本文选题:损伤识别 + 损伤方程 ; 参考:《振动与冲击》2015年04期


【摘要】:为了解决结构损伤方程求解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岭估计和L曲线的损伤方程求解方法。首先描述了基于模态应变能灵敏度的结构损伤方程,然后考虑测量噪声等因素易造成病态的损伤方程问题,提出了采用岭估计求解结构的损伤方程,并利用L曲线确定最优的岭参数,最后建立了损伤估计值的修正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修正的岭估计和L曲线方法可以较为精确地识别出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而且其定量识别结果明显好于基本的岭估计和L曲线方法以及一般的截断奇异值分解法。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reliability problem of structural damage equation, a method of solving damage equation based on ridge estimation and L-curve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damage equation based on modal strain energy sensitivity is described, and then the ill-conditioned damage equation is considered, and the ridge estimation is used to solve the damage equa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optimal ridge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by L curve. Finally, a modified method of damage estim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tion and extent of damage can be identified accurately based on the modified ridge estimation and L-curve method. Moreover, the quantitative recognition results are better than the basic ridge estimation, L-curve method and the general 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68058)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21707)
【分类号】:TU3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惠勇;李正良;;基于测量位移和频率的结构损伤二次识别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7年04期

2 张立涛;李兆霞;费庆国;;基于加速度时域信息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年09期

3 冯坤;杨永春;郑轶;;基于轴向模态应变能比法的三维桁架结构损伤定位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兆霞;王滢;吴佰建;王春苗;陈志文;;桥梁结构劣化与损伤过程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06期

2 高攀;何育民;张小龙;郭国芳;;裂纹管道频率测试试验台设计与研究[J];工程机械;2014年03期

3 刘阳;仲崇梅;范国庆;徐魏;;基于结构动力特性安全性检测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李东升;周翠;杨新涛;李宏男;任亮;郭杏林;;结构损伤识别中部分相关噪声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郝晓克;陈恒;卢奂采;龚健;潘春舟;;薄板结构开裂特征声-振响应的实验研究[J];电声技术;2014年07期

6 霍兵勇;易伟建;;仅用结构响应数据识别系统模态参数的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01期

7 李鹏辉;赵文光;朱宏平;文银平;;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多点动态位移监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姜浩;乔丽;;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房长宇;张耀庭;马超;;基于贝叶斯理论评估轴力作用下带损伤段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08期

10 殷威;林存津;夏雨荷;;鞅差时间序列的部分线性EV模型的小波估计[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惠勇;盛懋;;基于岭估计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辉;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小波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朱军华;环境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损伤检测[D];暨南大学;2011年

3 姜浩;基于环境激励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纲;基于长期静态监测数据的大型桥梁安全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李延强;基于最敏感索力指标的斜拉桥主梁损伤识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雷家艳;基于随机动力响应互相关函数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黄晓敏;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礼标;轻型挡土墙系统参数识别及损伤诊断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时玉平;桥梁自振频率温度效应分析及寒冷地区吊杆索力监测系统构建[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高海洋;基于振动特征指标与Kriging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波;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框架结构损伤检测[D];郑州大学;2010年

2 施立成;基于小波分析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董云涛;隧道结构损伤识别的小波分析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武电坤;基于桥梁远程监测信息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式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5 詹丽;基于小波分析的连续梁损伤识别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王洪星;杆件损伤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吴明勇;时域结构参数与载荷复合反演[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黄振兴;震后桥梁结构时频域损伤诊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郝龙龙;塔式起重机塔身损伤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10 郭孟环;基于振动的桥梁模态识别与损伤检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韩大建,王文东;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近期研究进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姜绍飞;张永强;吴兆旗;;基于一阶振型的海洋平台二阶段损伤定位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刘文峰,柳春图,应怀樵;通过频率改变率进行损伤定位的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4年02期

4 张兆德,王德禹;基于模态参数的海洋平台损伤检测[J];振动与冲击;2004年03期

5 高维成,刘伟,邹经湘;基于结构振动参数变化的损伤探测方法综述[J];振动与冲击;2004年04期

6 费庆国;张令弥;李爱群;王彤;;基于不同残差的动态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比较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5年04期

7 杨和振,李华军,黄维平;基于振动测试的海洋平台结构无损检测[J];振动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光;叶鹰;;平衡损失下双h型岭估计的优良性[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刘栋富;田保光;;广义岭估计的方差最优性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20期

3 司童文;;线性回归模型的一个新的随机约束岭估计[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张尚立,刘晓,周国梅;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岭估计的影响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叶仁玉;曾建军;;特殊数据的广义岭估计的迭代算法及其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6 钱峰;石丽娟;;数据删除模型对于广义岭估计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建军;病态线性回归模型系数的0─c型岭估计[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8 杨婷,杨虎,张洪阳;基于岭估计的最优预测与经典预测的最优性判别[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9 颜贵兴;可估函数岭估计的一个结果[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周永正;孔德娟;周勇;;聚集数据线性模型中广义岭估计相对效率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莲;杨虎;;关于泛岭估计的影响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国重;归庆明;杜院录;张国芹;;岭估计影响分析的新方法[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惠勇;盛懋;;基于岭估计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少林;相关异方差线性模型的刀切广义岭估计[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2 叶仁玉;特殊数据的广义岭估计迭代算法及其实现[D];安徽大学;2006年

3 刘禹婷;广义岭估计在荒漠化程度定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来园莉;关于岭估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影;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广义岭估计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苗苗;基于奇异矩阵的广义岭估计及其性质[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7 邢慧娟;带约束线性模型岭估计的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周瑾;因子得分的岭估计和主成分估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蓝文英;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岭估计[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宋勇霞;线性模型回归系数的一种有偏估计—综合c-K岭估计[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83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83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