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挡墙变位诱发地表沉陷的模型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基坑开挖 + 刚性挡墙 ; 参考:《岩土力学》2015年10期
【摘要】:针对刚性挡墙不同变位模式,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陷规律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开展的模型试验分别模拟了挡墙在平移(T模式)、绕墙趾转动(RB模式)和绕墙顶转动(RT模式)3种基本刚性变位模式下诱发的墙后地表沉陷,得到了土体沉陷曲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挡墙平移时,墙后地表沉降呈勺型分布,最大沉降紧靠墙背处;挡墙绕墙趾转动时,墙后地表沉降近似呈三角形分布,最大沉降紧靠墙背处;挡墙绕墙顶转动时,墙后地表沉降近似呈抛物线分布,最大沉降位于距墙背一定距离的位置处。挡墙变位距离相同时,对于绕墙趾和绕墙顶转动模式,墙后土体沉陷的面积基本相等,两者沉陷面积之和近似等于平移模式的土体沉陷面积,另外,挡墙变位面积与墙后土体沉陷面积也近乎一致。将试验观察的沉陷曲线与既有的解析解作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二者的一致性。
[Abstract]: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placement modes of rigid retaining wall, the ground subsidence law during excavation of foundation pit is studied by model test. The mod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the surface subsidence induced by the three basic rigid displacement modes of the retaining wall under the three basic rigid displacement modes: the translation T mode, the rotating RB model around the toe of the wall) and the RT model around the top of the wall,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subsidence curves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retaining wall is moving, the surface settlement behind the wall is a ladle distribution, an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is close to the back of the wall; when the retaining wall rotates around the toe of the wall, the surface settlement behind the wall is approximately triangular, an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is close to the back of the wall, and when the retaining wall rotates around the top of the wall, The surface settlement behind the wall is approximately parabolic, an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is located at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back of the wall. When the displacement distance of the retaining wall is the same, the area of soil subsidence behind the wall is basically equal to that of the soil subsidence area of the translation mode for the rotation mode around the toe of the wall and the top of the wall, and the sum of the two subsidence areas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at of the soil subsidence area of the translation mode. The displacement area of the retaining wall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settlement area of the soil behind the wall. The experimental subsidence curv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杭州市建委科技项目(No.20103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0972159)
【分类号】:TU476.4;TU4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峰;张远芳;那姝姝;刘威;;北京地区深基坑变形特性研究[J];工业建筑;2012年S1期
2 王洪德;崔铁军;马云东;;深基坑施工过程仿真及地表沉降量验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成峰;张远芳;万永祥;王海涛;;采用Gompertz模型预测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4 张远芳;成峰;王海涛;蔡函珂;王月;;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随工况逐步预测的方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5 张轶;;深大基坑开挖对临近车站底板上浮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8期
6 周玄机;张伟;常震州;;软基加固计算中面积置换率的确定[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5期
7 宋广;宋二祥;;基坑开挖数值模拟中土体本构模型的选取[J];工程力学;2014年05期
8 苏维捷;屠传豹;;基坑开挖下隔离桩受力变形的解析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6期
9 崔铁军;马云东;;基于差异进化算法的基坑变形与坑外地表沉降关系分析[J];工业建筑;2014年S1期
10 张静元;马科萌;;路基开挖对高铁高架桥桥墩和基础的影响[J];中外公路;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魏纲;李钢;;预加固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与建筑物沉降实测分析[A];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章荣军;土体开挖引起的邻近受荷桩基附加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志伟;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3 张雪婵;软土地基狭长型深基坑性状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俊峰;软土地区基坑对下卧隧道变形的影响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宋广;超前微桩复合土钉支护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6 邓旭;深基坑开挖对坑外深层土体及邻近隧道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刘念武;软土地区支护墙平面及空间变形特性与开挖环境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8 吴朝阳;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群一;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框架结构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2 袁厚海;深基坑开挖与邻近建筑物的相互作用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3 丁文龙;土岩组合地层排桩支护基坑变形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成峰;软土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动态预测[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5 杨永峰;土工格室柔性挡墙离心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迟月婷;疏排桩支护基坑内力与变形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安焕超;圆筒状地下连续墙内力和变形特征分析[D];燕山大学;2013年
8 晋霞;深基坑开挖与邻建基础相互影响模型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9 李芬祥;深基坑桩锚支护的数值模拟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3年
10 倪克闯;成层土中桩基与复合地基地震作用下工作性状振动台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唐志成 ,彭胤宗 ,宋教吾;无粘性土中刚性挡土墙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2 刘红伟;聂宗泉;胡成;任如祥;;上海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土压力实例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保建;熊巨华;朱碧堂;;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J];结构工程师;2007年03期
4 杨敏,冯又全,王瑞祥;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力学分析及与实测结果的比较[J];建筑结构学报;1999年02期
5 王利民,曾马荪,陈耀光;深基坑工程周围建筑及围护结构的监测分析[J];建筑科学;2000年02期
6 杨敏;卢俊义;;上海地区深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特点及其预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佳川,,夏明耀;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开挖与纵向地下管线保护[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8 李琳;杨敏;熊巨华;;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勇春;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及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振华,李长洪,陈国利,林斌,乔永山;利用对称理念进行地表沉陷观测[J];测绘通报;2005年03期
2 全占军;程宏;于云江;邹学勇;;煤矿井田区地表沉陷对植被景观的影响——以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矿为例[J];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03期
3 侯巍;王庆义;邓成伟;;减轻煤炭开采中地表沉陷的技术浅析[J];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4 庞乃勇;;煤矿地表沉陷综合治理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7期
5 龚望书;;郑州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地表沉陷预测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2期
6 夏小刚;黄庆享;;基于弹性薄板的不规则采动地表沉陷预计模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年02期
7 蒋建平;陈功奇;章杨松;;偏最小二乘回归在地表沉陷预测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8 朱小玉;赵丽;王延国;孙善一;;CORS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11年04期
9 王伟成;全站式测量法在矿山地表沉陷观测中应用的研究[J];陕西煤炭技术;1995年04期
10 宋多权;;地下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的数值模拟[J];科技资讯;2013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仲杰;佟利明;;地表沉陷灾害机理与控制方法[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李永树;;地表沉陷区交通运输安全性预测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滕永海;王金庄;赵洪亮;;高强度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庞庆刚;;钱家营矿地表沉陷区综合治理问题的探讨[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陈新建;赵法锁;赵兵朝;刘小平;吴韶艳;;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预测[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运江;闫增会;庞尔雷;;鲍店矿上部采区地表沉陷规律的研究与实践[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麻凤海;范学理;王泳嘉;;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的时间空间过程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8 德民;马凤山;张亚民;杨长祥;贾高华;;急倾斜矿体分步充填开采对地表沉陷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石兴华;石富源;;采煤引起地表沉陷的防治与土地复垦生态景观技术[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朱国超;;红柳林煤矿首采工作面地表沉陷监测设计[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屈金星;煤矿地表沉陷问题严重[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记者 吴华国 冯丽;萍乡:采煤导致78平方公里地表沉陷[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晖;青兰高速公路沿线北八特采空区地表沉陷机理及其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彭帅英;高速公路下伏多层采空区地表沉陷数值模拟及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赵国忱;矿山地表沉陷综合治理投资决策系统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6年
4 张学东;工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5 阎跃观;DInSAR监测地表沉陷数据处理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张连贵;兖州矿区非充分开采覆岩破坏机理与地表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胡海峰;不同土岩比复合介质地表沉陷规律及预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伟;地表沉陷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小卫;煤矿井工开采地表沉陷预测与保护、修复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郑娟;煤炭井工开采的地表沉陷影响预测与生态综合整治、恢复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何祥亮;淮北矿区杨柳矿地表沉陷综合评价及沉陷区生态恢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武彩霞;平朔三号井工矿边邦开采区地表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朱乐君;矿区地表沉陷动态分析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7 戴开文;厚黄土层开采地表沉陷灾害及其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斌;城市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陷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梁庆华;厚冲积层地表沉陷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冰蕾;薄及中厚煤层群开采地表沉陷的数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2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1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