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太阳能新技术在示范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 采暖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太阳能建筑可以有效的降低常规能源的消耗,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对太阳能建筑的技术开发以及应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我国在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结合领域中,太阳能热水应用广泛,但对于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空调的应用还处在研究示范阶段。并且关于太阳能建筑仍然没有达成相对一致的共识,没有形成全面利用能源的理念,建筑的美学和太阳能功能之间仍然存在冲突。为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太阳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探索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的最优化的结合形式,提高太阳能系统在建筑上的性能表现,同时发挥示范作用,本文介绍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建造的一栋太阳能示范建筑,作为太阳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研究的实验平台。示范建筑整合了太阳能光热技术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建筑一体化等设计理念,共采用了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太阳能制冷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多种太阳能新技术为建筑提供采暖、制冷空调、生活热水以及发电等建筑能耗所需能源。本文对建造太阳能示范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系统运行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太阳能系统应用于示范建筑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及系统模拟预测。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为解决示范建筑南北房间温差较大的问题,同时改善建筑室内采暖热舒适性,提出太阳能被动采暖系统对南向房间供暖,使用主动采暖系统对北向房间供暖的供暖策略,对太阳能主、被动双效集热器阵列构成的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不同供暖策略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太阳能主动式双效集热器阵列构成的主动采暖系统为建筑采暖的加热功率可以达到16.0kW,集热效率在50%以上,电性能COP为21.6。使用优化供暖策略,无论根据PMV计算还是在垂直空气温度分层对热舒适性影响方面,房间热舒适性均在ASHRAE-Standard-55规定的接受范围内。本文还对太阳能主、被动双效集热器集热水性能独立运行和联合运行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集热器阵列在不同集热面积,不同流量的条件下,对系统热效率的影响。 2.利用TRNSYS模拟平台,构建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模型,并通过实验获得数据与系统模型进行验证,证明了系统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通过系统模型,预测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对示范建筑在合肥地区冬季采暖的太阳能保证率,预测结果为39.5%。通过模拟研究了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对示范建筑冬季采暖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太阳能保证率,结果显示拉萨地区,由于丰富的太阳辐射资源,太阳能保证率达到76.0%。通过比较得到,环境温度和太阳辐照强度是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对示范建筑冬季采暖的太阳能保证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为更好的配合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提高制冷机运行性能,以及改善热舒适性,在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中,设计了采用毛细管辐射制冷末端与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结合的系统方案。设计了温湿度独立处理的供冷策略,提出冷冻水实现梯级利用的运行策略,通过比例调节阀控制混合水温度作为室内毛细管席进水温度,可以有效防止室内毛细管席结露问题出现。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在非额定工况运行下(热水进口温度80.0℃)太阳能吸收制冷系统制冷量达到16.5kW,平均COP为0.6,电性能COP为2.7。通过房间热舒适性研究获得,南北房间热舒适度和房间内空气温度分层对热舒适性的影响也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实验所获得太阳能制冷性能参数,借助TRNSYS模拟平台,建立太阳能制冷系统模型,通过模拟预测获得太阳能制冷系统对示范建筑在合肥夏季空调负荷的太阳能贡献率可以达到50.1%。 4.对示范建筑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获得光伏特朗勃墙光伏发电平均效率在12.6%,光伏热水模块系统发电平均效率在10.0%左右,系统集热水特征热效率为25.0%,系统热损系数为0.08MJ/m2。通过实验获得太阳能光伏系统性能参数,借助TRNSYS模拟平台,建立了系统模型,预测了示范建筑光伏系统全年运行的发电性能可以达到3885.0KWh。
[Abstract]:Solar ener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integration , and there is still a conflict between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
1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of the model building , and to improve the indoor heating comfort of the building , the heating power of the solar passive heating system is compared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e heating system of the solar active double - effect heat collector can reach 16.0kW , the thermal efficiency is above 50 % , and the electric performance COP is 21 . 6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comfort of the solar energy main and passive double - effect heat collector array is up to 16.0kW .
2 . Using the TRNSYS simulation platform , the solar energy main and passive heating system model is constructed ,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system model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 The solar assurance ratio of the solar energy main and passive heating system to the winter heating in Hefei region is predicted by the system model .
3 . In order to better match the sola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 improve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refrigerator and improve the thermal comfort . In the sola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 the system scheme is designed . The cooling capacity of the sola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is 16.5kW , the average COP is 0.6 and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COP is 2.7 .
4 .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o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of solar PV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efficiency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s 12.6 % , the average efficiency of the photovoltaic hot water module system is about 10.0 % ,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s 25.0 % , the heat loss coefficient of the system is 0.08 MJ / m2 , and the system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he TRNSYS simulation platform . The power gen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building PV system in the whole year is predicted to be 385.0KWh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瑾;高雪飞;李德英;;一种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J];建筑节能;2008年08期
2 吴义龙;;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J];低碳世界;2013年05期
3 ;A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dual-function solar collector integrated with building in passive space heating mod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15期
4 ;Effect of a dual-function solar collector integrated with building on the cooling load of building in summer[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31期
5 陆维德,李军,吴京生;直接收益式被动太阳房的热工设计研究[J];太阳能学报;1986年03期
6 宋金昭;杨建平;杭伟;;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节能经济优化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2年08期
7 龙惟定;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J];中国能源;2005年10期
8 江清阳;何伟;季杰;魏蔚;;太阳能炕的蓄热特性研究及其对睡眠热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朱桂华;张晔;;太阳能热水系统在高等学校中的应用——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成龙;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马进伟;太阳能空气集热及双效集热模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26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2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