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新型抗冻植被混凝土关键技术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3 17:16

  本文选题:植被混凝土 + 配合比 ; 参考:《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鉴于目前植被混凝土在北方寒冷地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强度低、抗冻性能和植生效果差、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和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型抗冻植被混凝土,可广泛应用于北方寒冷地区道路、河道、水库边坡,破损山体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第一,对普通植被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掺入适量801胶粉,极大地降低了植被混凝土对水胶比的敏感程度,解决了易沉浆的工程难题;适当拓宽碎石的粒径范围,在保证透水性的前提下,达到了优化级配,提高强度,降低筛分难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掺入适量硅粉,对植被混凝土早期强度增强效果明显,同时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最终通过多指标正交分析确定了最优配合比,改善了植被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第二,以提高植被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为核心,在保证透水性的前提下,采用粗纤维(塑钢纤维)、细纤维(聚丙烯腈纤维)、801胶粉和砂子复合增强的方法,同时掺加适量引气剂和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植被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新型抗冻植被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利用此配合比成型的植被混凝土抗冻等级从不足F20大幅度提高到F150,其各项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也得到较大改善,为植被混凝土在北方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第三,提出以不同浓度的化肥溶液浸泡或喷洒植被混凝土的方法降碱。对降碱物质选择和降碱溶液的浓度进行了优化,通过研究降碱对植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得出此技术不仅能迅速降低孔隙液的碱性,并较长时间维持在适于植被生长的范围,还能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促进植被生长和简化降碱工艺的目的,且对植被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影响不大,依然满足植被正常生长的要求。此技术简化了降碱工艺,降低了施工成本,适宜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对植被进行了优选,优选出高羊茅、天鹅绒和匍匐茎剪股颖等植被,达到耐碱、耐寒、抗旱、耐践踏等效果,采用混种的方法,在植被混凝土中培育出了长势旺盛的植被。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ti - freezing performance of vegetation concrete , the optimum mixing ratio of vegetation concrete is improved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三届国际混凝土铺路石会议[J];建材工业信息;1987年06期

2 李朝航;绿化混凝土在住宅小区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03年05期

3 江怀,周洁;令人耳目一新的混凝土新技术[J];山东建材;2003年05期

4 ;混凝土家族新成员——生态友好型混凝土[J];中国水利;2006年20期

5 冯哲;;浅析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J];大众科技;2007年05期

6 冯磊;;现场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J];大众科技;2008年07期

7 刘红;谭晓炜;;混凝土泛碱现象的分析与防治[J];江西建材;2009年02期

8 任安国;王高旗;;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措施[J];河南科技;2010年21期

9 王启焯;;混凝土的质量鉴定[J];建筑结构;1979年05期

10 李春久;鲍素坤;;混凝土表面白华现象的分析与防治[J];混凝土;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翠;杜成斌;江守燕;;扩展有限元法研究混凝土裂缝间相互作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韦华洋;杨勇新;邢建英;李爱文;;纤维布与混凝土正拉粘结性能试验研究[A];工业建筑(2009·增刊)——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沈刚;董发勤;;复相导电混凝土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胡志国;;“壁可注入法”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5 郑晓龙;朱万旭;黄鹏;;使用MDT和MSC.Patran建立锚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姚谏;滕锦光;;FRP-混凝土的抗剪粘结强度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钱春;;混凝土内埋设膨胀螺栓的边界影响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8 徐善华;朱文治;崔焕平;;完全碳化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试验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9 沈刚;董发勤;;复相导电混凝土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毛益明;方秦;张亚栋;李裕春;高振儒;;水体防爆墙与混凝土防爆墙消波减爆作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浩;要混凝土不冻还是防冻剂不冻?[N];中国建材报;2013年

2 朱青;透明混凝土 建造玻璃房[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三峡工程与混凝土[N];中国建材报;2003年

4 ;混凝土创造的奇迹[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黄尚;三峡混凝土的学问[N];中国建材报;2002年

6 田桂丹 万宇;广州混凝土用“芯”监控[N];中国建材报;2013年

7 ;新法储存太阳能,混凝土“内心如火”[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通讯员 赵桂军 贺建中 田英杰;全国高铁首个地下“龙门”工程完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年

9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国际部编译;建筑装修垃圾的回收及再生使用[N];中华建筑报;2003年

10 记者 张立君;垃圾灰造水泥实现规模生产[N];中国建材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彬;混凝土高温静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赵全斌;混凝土灌芯纤维石膏板计算模型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张有佳;核电工程钢板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试验与计算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振;配筋暖砖混凝土组合墙静力性能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希朋;基于细观尺寸受损路面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李婷;应力与材料构成对压电纵波在混凝土中的传输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吴明洋;混凝土辐射末端传热特性模拟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祝平瑞;500MPa级螺旋箍筋约束C100混凝土圆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6 高文涛;新型抗冻植被混凝土关键技术及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7 聂丽华;绿化混凝土的植物相容性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王朝成;混凝土材料性能测试的三段压理论与试验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9 吴宏江;加热条件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10 朱文治;碳化混凝土单调及重复荷载作用下本构关系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84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84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