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5-17 00:43

  本文选题:市场化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自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处于剧烈转型与重组中,并呈现计划经济路径依赖下的特殊性。在此背景下,相关研究数量不断增多、内容逐步加深。为明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和相关问题,以便与国际相关研究接轨,文章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述评研究进展,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文章首先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阐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历程与理论流变;其次,以特征-问题-模式-机理为技术路径,述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最后,通过与西方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总结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趋向进行展望。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internal spatial structure of Chinese cities is in a violent transform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and present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lanned economy path dependence. In this context, the number of related research is increasing and the content is deepening gradually. In order to clear the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and related problems, the article i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elated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study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review and research progress is made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Firs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research from the concept of urban space structure,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Secondly, it reviews the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method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urban interior space structur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market economy system, with the feature problem model mechanism as the technical path.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lack of research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west,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370)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11JK0213) 福建省教育厅基金项目(JB12002)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开泳,肖玲,王淑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热带地理;2005年01期

2 靳美娟;张志斌;;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06年02期

3 吕拉昌;新经济时代我国特大城市发展与空间组织[J];人文地理;2004年02期

4 胡军,孙莉;制度变迁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及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J];人文地理;2005年01期

5 殷洁,张京祥,罗小龙;基于制度转型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初探[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6 兰峰;张凡;;西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艳;翟世航;吴宜进;;南街村社区旅游发展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陈志敏,李琦;青岛西海岸地区CBD规模预测实证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李慧勇;徐科峰;张万良;;青岛市汽车贸易专业化街区概念规划探索与实践[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孙文华;代合治;;我国城市郊区化的机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杨新华;陈小丽;;基于个体适应的农村地区城镇化动力[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02期

6 何邕健;刘同德;;青海省农产品开发潜力空间分布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谢光辉;罗望林;熊绍华;;开辟长株潭三角区高科技园的设想[J];热带地理;1993年02期

8 陶陶,刁承泰;城市地貌环境脆弱性的综合评价探讨——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J];热带地理;2003年02期

9 王开泳,肖玲,王淑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热带地理;2005年01期

10 靳美娟;张志斌;;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康;郑新奇;孙国庆;张军;;空间句法中城市交通轴线地图提取方法改进[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徐哲;陈锦富;;中部地区城镇化空间布局模式探讨——基于中东部比较分析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熊向宁;;转型期大城市边缘区规划机制建设途径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董衡苹;;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迁居意愿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徐娜;汪如民;张芳芳;;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效益评价[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吕陈;;保障性社区居民的居住—就业变迁与空间匹配性——基于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区的调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金鑫;潘爱丰;黄亚平;;交通走廊导向的大城市簇群式空间成长模式优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晓楷;张婷婷;;基于街区尺度和密度的广州大学城空间形态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建军;朱焕彬;;杭州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洁心;;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廖园园;集群治理机制论[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马超群;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劳动力竞争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海勇;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晶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商业地产项目定位评价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王晓阳;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薛春艳;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逢春,王震坡,王军;北京市公共汽车平均车速统计分析[J];汽车工程;2003年03期

2 龙瀛;毛其智;党安荣;;Beijing Urban Development Model:Urban Growth Analysis and Simulation[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年06期

3 孙功苗,湛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J];求索;2005年06期

4 张芳山;刘浩林;;政府行为规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求索;2006年08期

5 杨瑛;2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空间学理论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00年01期

6 禹贡;新经济区位分析与区域政策调整探索[J];热带地理;2002年03期

7 阎小培,石元安;广州市新老中心商业区土地利用差异研究[J];热带地理;1995年03期

8 欧阳南江;2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城市内部结构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1995年03期

9 陈文娟,蔡人群;广州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及动力机制[J];热带地理;1996年02期

10 李郇;许学强;;广州市城市意象空间分析[J];人文地理;199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经济视点报记者 殷泽 李婷;[N];经济视点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新长;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2 卢波;当代“大学城”规划建设问题及其战略调整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于英;城市空间形态维度的复杂循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简玉婷;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费移山;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3 熊毅;我国大学城问题探索[D];厦门大学;2007年

4 王媛媛;高速公路出入口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99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99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f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