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损伤盐岩短期自恢复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1 15:48

  本文选题:盐岩 + 自恢复 ; 参考:《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摘要】:为了解盐岩在产生损伤以后的力学性质以及在恒温环境下的短期自恢复特性,设计了盐岩剪切损伤后的自恢复试验,研究了损伤盐岩相关力学参数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自恢复对盐岩内摩擦角的恢复作用明显,而对黏聚力的恢复不明显;在恢复的初期,损伤盐岩抗剪强度随之降低,继续恢复则会出现相对增强,最终会进入长期恢复阶段,趋于稳定;经一定时间的恢复以后,损伤盐岩的抗变形能力有所增强的同时,其变形能力也有所增强;对盐岩损伤自恢复的研究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试验中两者的分界点为7 d左右。通过对盐岩损伤自愈合的理论进行讨论分析,可以知道盐岩的自恢复并不是简单的力学性质的增强,更体现在综合性质的改善,同时伴随部分力学性质的劣化;通过对损伤变量的拟合,可以看出试件的损伤值在自愈合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规律。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alt rock after damage and the short-term self-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of salt rock under constant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the self-recovery test after shearing damage of salt rock was designed,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mechanical parameters related to damage salt rock with recovery time was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very of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salt rock is obvious, but the recovery of cohesion is not obvious, the shear strength of damaged salt rock decreas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recovery, and the recovery of damage salt rock will be relatively strengthened. After a certain time of recovery, the deformation resistance of the damaged salt rock is enhanced, and the deformation ability of the damaged salt rock is also enhanced. The study on self-recovery of salt rock damage can be divided into long term and short term, and the boundary point of the two is about 7 day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self-healing of salt rock damage, we can know that the self-recovery of salt rock is not simply the enhanc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also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accompanied by the deterioration of so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By fitting the damage variables, we can see the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of the damage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self-healing.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425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3M540620) 中央高校基金项目(CDJZR13240022)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亮明,吴延之;剪切应力作用下晶质矿物的化学行为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与勘探;1996年04期

2 余丽珍;;岩盐封闭性评价技术在含油气系统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年03期

3 郑雅丽;张华宾;王芝银;丁双龙;;含杂质盐岩力学特性对比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01期

4 康健,赵明鹏,赵阳升;随机非均质热弹性力学模型与岩石热破裂门槛值的数值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4期

5 梁卫国,徐素国,赵阳升;损伤岩盐高温再结晶剪切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0期

6 高小平,杨春和,吴文,刘江;盐岩蠕变特性温度效应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7 杨春和;梁卫国;魏东吼;杨海军;;中国盐岩能源地下储存可行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4期

8 纪文栋;杨春和;姚院峰;孔君凤;;应变加载速率对盐岩力学性能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9 高小平,杨春和,吴文,刘江;温度效应对盐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11期

10 郭印同;杨春和;付建军;;盐岩三轴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结;含夹层盐穴建腔期围岩损伤灾变诱发机理及减灾原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定良;宋艳秋;何建泽;梁新权;;中国阿尔泰地区金的微构造成矿作用分析[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2 吴正翠,邵明望,张文敏,孙益民;微波辐照下均分散氧化亚铜超细粒子的制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徐素国,愪保平,梁卫国,赵阳升;钙芒硝盐岩力学特性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4 梁卫国;赵阳升;;盐岩溶腔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5 愪保平;赵阳升;;层状盐岩溶腔储气库长期运行稳定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6 贾超;张强勇;刘家涛;沈鑫;李术才;杨春和;;不同储气内压下盐岩地下储气库可靠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7 蒋志坚;刘阜羊;周志刚;;大理岩高温后力学性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8 胡大千;初凤友;姚杰;;中太平洋富钴锰结壳水羟锰矿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鲜本忠,姜在兴,胡书毅,初宝杰,宋修宪;黄河三角洲冰冻沉积构造及其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2003年04期

10 田从学,侯隽,李海,张昭;超声共沉淀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卫国;徐素国;莫江;吴迪;张传达;;盐岩力学特性应变率效应的实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陈雨;李晓;;盐岩储库区地面沉降预测与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Ground subsidence development caused b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deep gas caverns in rock salt mas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愪保平;赵阳升;赵延林;康志勤;;层状盐岩储库长期运行腔体围岩流变破坏及渗透现象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王贵君;张巍;郭抗美;;高放核废料处置盐岩洞库的自封闭性研究[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宏伟;胡本;左建平;;基于细观结构的温度-应力作用下北山花岗岩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雨;李晓;李守定;;基于盐腔时效收敛特征的密集储库群地面变形动态预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8 陈雨;李晓;侯正猛;赫建明;马超锋;;不同腔形下盐岩储库区地表最大变形预计新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9 方秦;洪建;张锦华;陈力;阮征;;混凝土类材料霍普金森压杆实验若干问题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10 李哲;马洪岭;姚院峰;;高温高压下盐岩基本力学性质研究[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曹林卫;基于椭圆形微裂纹变形与扩展的准脆性岩石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3 曹井国;组合微滤工艺去除水中特殊污染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鲁厚芳;杂质对石膏—碳酸铵转化过程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2年

5 赵世玺;Li-Mn-O体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侯育冬;高性能压电变压器用多元系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汤云晖;电气石的表面吸附与电极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8 陈艺锋;ZnO晶须生长理论及热镀锌渣制备四针状晶须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俞泽民;溶胶—凝胶法制备锰酸锂系纳米粉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胡海;泡沫金属负载纳米TiO_2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文;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工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卢萍;热—流—固耦合条件下软岩巷道压力与变形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韩德虎;褐煤热解—变形特性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小双;高温后粗砂岩力学性质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5 代红娟;察格高速公路盐渍土填料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张文倩;盐岩地下储库的材料参数概率分布估计及失效概率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媛;盐岩地下油气储库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家涛;盐岩地下储气库(群)运营期可靠度计算及风险评估[D];山东大学;2011年

9 沈鑫;基于随机力学的盐岩地下储气库可靠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蔡路茵;三水醋酸钠相变特性及蓄热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荣,鲜学福,马建春;三轴应力状态下岩盐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2 徐素国,愪保平,梁卫国,赵阳升;钙芒硝盐岩力学特性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3 陶连金,姜德义;岩盐溶腔稳定性的非线性大变形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韩放;纪洪广;张伟;;单轴加卸荷过程中岩石声学特性及其与损伤因子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张晶瑶,马万昌,张凤鹏,金校元;高温条件下岩石结构特征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6 陈钢林,周仁德;水对受力岩石变形破坏宏观力学效应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7 汤连生,王思敬;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8 刘亮明,,吴延之;剪切应力作用下晶质矿物的化学行为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与勘探;1996年04期

9 唐春安,徐小荷;缺陷的演化繁衍与Kaiser效应函数[J];地震研究;1990年02期

10 肖长富,阳友奎,吴刚,李昌平,邱贤德;岩盐溶解特性及其传质过程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安明;层状盐岩变形机理及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2 马洪岭;超深地层盐岩地下储气库可行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殷正钢;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及其损伤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王者超;盐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刘江;层状盐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1919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19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