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底部加强型工字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1 14:35

  本文选题:钢管混凝土 + 底部加强 ; 参考:《工程力学》2015年07期


【摘要】:为深入研究工字形截面压弯构件的工作机理,进一步分析其各项抗震性能指标,提出了一种在底部区域外侧贴焊钢板的底部加强型工字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在试验基础上,分析了承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ABAQUS软件对不同轴压比、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底部加强钢板高度和厚度的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承载力和延性逐步下降;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试件的承载力提高,但下降段变陡,延性降低;随着加强钢板高度的增加,试件承载力稳步增大,耗能能力提高,延性近似相等;随着加强钢板厚度的增加,承载力提高幅度有限。在满足构造要求下,底部加强型工字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结构具有良好的综合抗震耗能能力,可用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Abstract]:In order to deeply study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I-shaped section compression and bending members and further analyze its various 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es, a kind of reinforced I-shaped steel tubular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 with reinforced I-shaped section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bottom area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bearing capacity are analyzed. Th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different strength grade of concrete, different height and thickness of steel plate at the bottom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ABAQUS software.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ductility de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ngth grade of concret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 increases, but the descending section becomes steeper and the ductil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eel plate heigh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 increases steadily,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ncreases, and the ductility is approximately equal,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is limi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strengthened steel plate.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ructure, the reinforced I-shaped steel tubular column structure at the bottom has a good comprehensive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can be used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
【作者单位】: 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31002)
【分类号】:TU398.9;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有福,韩林海;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2 曹万林;彭斌;王智慧;董宏英;张建伟;;底部加强型多腔钢管混凝土巨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2期

3 陈宝春,盛叶,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型梁受弯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4期

4 蔡健;何振强;;带约束拉杆方形钢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J];工程力学;2006年10期

5 蔡健;孙刚;;带约束拉杆L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J];工程力学;2008年10期

6 惠存;曹万林;董宏英;许方方;;底部加强型工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1期

7 王丹,吕西林;T形、L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4期

8 陈志华;李振宇;荣彬;刘锡良;;十字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轴压承载力试验[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9 李黎明;姜忻良;陈志华;李宁;;矩形钢管混凝土抗弯性能数值分析与简化计算[J];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10 程晓东,叶贵如,程莉莎,徐兴;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柱非线性屈曲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国锋;许成祥;余俊凯;;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2 温宇平;王清湘;;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重载柱与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3 姚民乐;高金良;;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承载力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4 陈伯望;王海波;曹国辉;;钢管混凝土组合筒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5 李雪琛;屠永清;;多室式钢管混凝土T形偏压短柱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6 杜琨;;钢管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牛永胜;沈骥;谷少东;;C40泵送顶升微膨胀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8 曹万林;王敏;张建伟;王立长;朱兴刚;;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抗震试验及承载力计算[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9 曹万林;曾彬;王敏;张建伟;王绍合;;钢管混凝土边框与剪力墙连接键工作性能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刘晶波;刘阳冰;郭冰;;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尧国皇;宋宝东;黄用军;谭伟;;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受压节点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的部分新进展[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有福;韩林海;;矩形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承载力计算[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来;王国兵;;T型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邓长根;哈敏强;;新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特点和性能[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志滨;陶忠;韩林海;;矩形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偏压柱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7 叶欣;杨有福;;钢管再生混凝土纯弯构件力学性能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8 银英姿;李斌;申向东;;影响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主要因素[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郭冰;刘阳冰;刘晶波;;组合梁—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10 刘阳冰;郭冰;刘晶波;;组合梁-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永辉;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病害机理与影响分析及吊杆更换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昌宏;带约束拉杆方形和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与延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左志亮;带约束拉杆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士润;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穿透式钢管混凝土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谢建雄;大尺寸双肢圆端型钢管混凝土斜拉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国伟;钢管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李贤;端板螺栓连接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杨远龙;T形组合柱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程晓东;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三维非线性层合元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霍静思;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有福,韩林海;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2 王来,王铁成,陈倩;低周反复荷载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3 李学平,吕西林,郭少春;反复荷载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5期

4 李学平,吕西林,郭少春;反复荷载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Ⅱ:分析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5期

5 曹万林;关美荣;王立长;董宏英;张建伟;;多腔扁钢管混凝土斜折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5期

6 曹万林;彭斌;王智慧;董宏英;张建伟;;底部加强型多腔钢管混凝土巨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2期

7 左志亮;蔡健;朱昌宏;;带约束拉杆L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偏压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丁发兴,余志武;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研究—理论分析[J];工程力学;2005年01期

9 陈宝春,黄福云,盛叶;钢管混凝土哑铃形短柱轴压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1期

10 陈宝春,肖泽荣,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形偏压构件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泽荣;陈宝春;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截面施工应力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强,童根树;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圆弧拱的屈曲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3期

2 张鹏,黄任常;工字形截面非对称配筋柱的设计方法[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张磊,童根树;工字形截面悬臂钢梁的稳定性研究[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4 陈震,时旭东;工字形截面楔形梁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3年03期

5 程铁航,宋月皎,李可一;工字形截面钢结构可靠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3期

6 董震;张其林;;铝合金工字形截面的抗剪承载力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7 ;工字形截面楔形梁的侧向屈曲:新理论[J];钢结构;2009年01期

8 童根树;彭国之;;工字形截面压弯的局部稳定性[J];工业建筑;2012年09期

9 王宗哲;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工字形截面的优化设计[J];基建优化;1982年03期

10 林松;工字形截面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的精确计算方法[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强;童根树;;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拱的屈曲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三)——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蒲晋;崔泓程;张凯;贺强;曹铮;剧锦三;;多尺度模型在工字形截面悬臂梁结构计算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蒋胜舫;;工字形截面空间杆系结构极限分析有限元程序[A];第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8年

4 车忠仕;蔡鹏;佟国红;;钢屋架杆件及焊接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设计软件开发[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自杰;徐丹萍;张其林;刘沈如;;偏心受压工字形截面腹板有效宽度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耀杰;方山峰;;冷弯薄壁槽钢组合工字形截面偏心压杆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性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3年

7 张壮南;赵亚楠;胡磊;;基于ANSYS的单轴对称焊接工字形截面残余应力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8 赵欣;张壮南;;连续钢梁稳定问题国内研究概况[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尚建;;隔蒲潭大桥工字形截面梁粘、包钢技术方案的确定及施工[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尧;楔形宽腹工字形截面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承载力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瀚文;两端固支工字形截面钢梁的整体稳定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3 李军强;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塑性设计的腹板高厚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胡江;工字形截面钢梁在弯扭联合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王亮;焊接工字形截面组合钢梁腹板屈曲后整体稳定性分析[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9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19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