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太阳房典型组件能量传递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12:19

  本文选题:太阳房 + 能量传递规律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使用具有特定传热特性的围护结构,建筑本身即可形成一种空调效果,让建筑内部在所需的时刻保持舒适。而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的热空气,则能主动调节建筑内的温度。本文即主要研究建筑围护结构和太阳能集热器这两种太阳房典型组件的能量传递规律。 建筑围护结构内的能量传递规律研究关键是求解其非稳态导热问题。针对现有理论模型中,建筑外环境边界条件使用标准正弦周期函数来模拟,而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缺陷,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模型使用Fourier级数的方法,构造出与实际气候贴近的边界条件函数,使用C-N格式对非稳态导热方程离散化,并使用TDMA算法求解获得了温度在时间和空间域上的分布。为检验该理论模型,使用不同围护结构建造的十二栋建筑模型,被置于人工可控环境的风洞中进行了实验。相同条件下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一致。这一能量传递过程涉及到的两个重要传热特性:延时和衰减,在先前研究中被认为是材料的固有属性,而在本文的理论与实验结果中都被发现为室外温度波的因变量,且存在峰值延时与谷值延时。接下来,分析了中国武汉市在全年不同月的室外温度波,研究并获得了延时和衰减随不同室外温度波波形的变化规律。 太阳能集热器内的能量传递规律研究关键是求解其稳态传热传质问题。一个可模拟集热器实际运行工况的室内测试实验台被搭建起来,以研究集热器在实际应用时的能量传递规律。同时,这一传热传质问题的数学模型也被建立起来。模型应用迎风差分格式离散化空气流道的控制方程后,求解代数方程组获得了空气速度场和压力场。然后应用中心差分格式建立了整个集热器的能量平衡关系式,而实现了温度场的求解。在用实验结果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后,理论模型被扩大到比实验中更普适的工况,获得了在考虑了集热量与风机功率的情况下,流量改变时,出口温度和热力-水力综合效率等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不同外界环境下集热器最佳运行流量值。另一方面,为提高集热器的太阳能利用率,提出了一种纯机械式太阳跟踪系统。该系统利用外接设备自身的重力,将热胀冷缩元件引起的作用力失衡放大,带动外接设备转动,实现对太阳的实时跟踪。 最后,研究了同时使用围护结构和太阳能集热器这两种太阳房组件,来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的方法。使用前文所述的理论模型,针对中国大同的办公建筑,在采暖季的采暖需求下,求解了建筑内壁面在一天中的温度波动、集热器输出温度和室内热舒适度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认为,在该种气候条件及采暖需求下,使用低延时与低衰减系数的围护结构,并在一定时间内打开空气集热器,可降低室内采暖能耗并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文对典型太阳房组件的能量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获得了围护结构非稳态传热,以及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传质的理论与实验模型。此外,还获得了一种太阳跟踪装置,得到了实际应用条件下,围护结构样式和集热器的选用方法。
[Abstract]:By using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with specific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 the building itself can form an air - conditioning effect , so that the interior of the building can be kept comfortable at the required time .

In this paper ,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ourier series to simulate the unsteady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and to use the TDMA algorithm to solve the two important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 delay and attenuation .

The energy transfer law of solar heat collector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eady heat and mass transfer . An indoor test bench which can simulate the actual operation condition of heat collector is set up to study the energy transfer law of heat collecto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

in that end , the two solar house components use both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and the solar heat collector are used to adjust the indoor environment .

In this paper , the energy transfer law of typical solar house components is studied . Th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mode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are obtained . In addition , a solar tracking device is obtained , and the selection method of enclosure structure style and heat collector is obtained und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nditions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111.4;TK51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华,王灿;复杂系统能量传递-转换模型(Ⅰ)[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6年02期

2 张庙康;从应力波能量传递分析冲击系统合理的参数关系[J];工程机械;1986年07期

3 ;从环境·人·建筑的关系谈建筑科学的发展趋势[J];工业建筑;1989年10期

4 钱三鸿 ,杨东华;高炉装置的能量传递——转换模型[J];江苏化工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5 许岳恒;对“能量传递法确定塑性区范围”的讨论[J];土木工程学报;1986年02期

6 田长霖;现代技术中的微量级热现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7 周佳佳;滕宇;叶松;邱建荣;;基于稀土离子间能量传递的宽带下转换光谱调制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1年04期

8 吕联合;;空间无线能量传递[J];科学与文化;1994年03期

9 张也弛;孔宪仁;;非线性耦合振子间产生靶能量传递的初始条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10 柳兆洪,王余姜;ZnS∶Cu,Cl,,Er直流电致发光薄膜激发机制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菲;于龙江;王鹏;艾希成;大友征宇;张建平;;嗜热菌Thermochromatium tepidum核心复合物的结构与超快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张家骅;张霞;郝振东;钟瑞霞;叶松;聂兆刚;王笑军;;基于能量传递机制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安炜;杨凤丽;庄卫东;田光善;荆西平;;M_5(PO_3)_4Cl:Eu~(2+),Mn~(2+)(M=Ca,Sr)发光机理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李霞;张胤;王喜贵;;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基红色发光材料中敏化发光和能量传递[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庞小峰;;在蛋白质分子中生物能量传递的新理论及其实验证实[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夏上达;PeterA.Tanner;;固体中稀土离子间非对角单声子协助的能量传递[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罗遵度;陈雨金;林炎福;廖金生;黄建华;黄艺东;;改进的离子间能量传递无规行走理论[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殿元;马紫阳;尹民;夏上达;;稀土离子发光体系中的谱交迭能量传递模型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9 赵统武;刘寿康;;MF型采矿接杆钎能量传递特性研究[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10 韩镭;陈金平;李Z

本文编号:1924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24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