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橡胶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6 04:40

  本文选题:橡胶 + 再生混凝土 ; 参考:《硅酸盐通报》2014年08期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龄期、橡胶粒径及取代率、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及对橡胶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橡胶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14 d后强度增大趋势变缓;橡胶及再生混凝土两者取代率对橡胶混凝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影响明显,均随取代率的增加而下降;橡胶粒径对橡胶混凝土强度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对应关系。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给出了橡胶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公式以及抗折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建议关系公式。
[Abstract]:The effects of age, rubber particle size and substitution rate, replacement rate of recycled concrete an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ubber recycled concrete o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rubber concrete were studied by orthogonal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ubber recycled concrete cub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an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ubber recycled concrete decreases after 14 days, and the substitution ratio of rubber and recycled concret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asic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ubber concrete. The rubber particle size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rubber concrete, but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test data, the formula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age of the rubber recycled concrete cube and the sugges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ube is given.
【作者单位】: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11KJD560003)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项目 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HAP201302)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珍;闫宏生;;再生混凝土的碳化[J];混凝土;2009年11期

2 翁祥云;;谈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0期

3 侯星宇;;再生混凝土研究综述[J];混凝土;2011年07期

4 刘莹,彭松,王罗春;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改性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5年01期

5 孙振平,谭国强,王新友;再生混凝土技术[J];混凝土;1998年05期

6 张亚梅,秦鸿根,孙伟,郝东明,宁钟;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2年01期

7 柯国军,张育霖,贺涛,谭志鹏;再生混凝土的实用性研究[J];混凝土;2002年04期

8 汪欢杰,马嵘;“水泥品种”对碎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9 ;我国成功应用再生混凝土建造“零能耗”生态建筑[J];施工技术;2008年12期

10 卢建忠,马嵘;“体积取代法”碎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欢;陈德玉;;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研究[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2 刘军;于艳萍;张冰;孙文辉;;掺和料对再生混凝土三孔砖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何东;王清远;邱慈长;石宵爽;董江峰;;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心受压的荷载-变形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瑶;吴徽;陈家珑;;浅谈再生混凝土Tilt-Up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邱慈长;王清远;何东;;地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验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周中一;王卿;曹万林;董宏英;;带竖向构造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7 秦廉;张雄;赵明;袁翔;张洁龙;;再生骨料的吸水特性及其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池漪;尹健;;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肖建庄;胡永忠;朱剑锋;;再生混凝土条板应用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泽平;李建宇;杨晓晶;师朋;;浅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A];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许琦敏;“再生路”如何走出校门[N];文汇报;2004年

3 记者 刘碧玛邋通讯员 高蕾;废旧混凝土变废为宝[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许琦敏;利用灾后废墟再造新家园[N];文汇报;2008年

5 记者 王桂兰 通讯员 高蕾;我国首座用全级配再生混凝土骨料建筑的大楼落成[N];中国建材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果;专家建议:建筑垃圾资源化[N];广东建设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蒋秀娟 实习生 陈明子;中国建筑寿命30年:事实还是误读?[N];科技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志国;百年老厂房变身星级绿色建筑[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王满;为房子加个“三明治”式“减震垫”[N];西部时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牧涵;20亿吨建筑废渣哪去了[N];市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海鹏;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覃荷瑛;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及细观数值模拟[D];广西大学;2012年

4 黄莹;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孙跃东;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周中一;村镇砌体结构新型抗震与隔震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马辉;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胡波;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及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安新正;腐蚀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张娟;建筑材料资源保护与再利用技术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军凯;酸雨和冻融环境对再生及钢管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陈杰;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冯玲;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赵明;再生混凝土弯剪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孟少宾;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与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6 黄秀亮;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彭有开;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8 韩福冬;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数理统计分析和可靠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静;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绍博;低剪跨比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935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35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a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