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卸荷回弹试验及其时间过程的计算方法
本文选题:卸荷回弹 + 变Cv方法 ; 参考:《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研究:1进行了土的回弹试验研究。用两种制备土样,进行了加卸荷循环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固结系数/回弹系数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证实,固结系数与回弹系数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是一个以加卸荷过程为周期循环重复变化的过程因子。研究比较了吸水回弹与吸气回弹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水和吸气对回弹的影响不大。2研究探讨了变Cv固结/回弹计算方法,进行了两种重塑土的加卸荷循环全过程比对和两种原状土卸荷全过程比对,理论计算与试验吻合很好,证实了变Cv变形过程计算方法用于固结/回弹变形计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证明回弹是固结的逆过程。
[Abstract]:In this paper, two aspects of research are mainly carried out, and the rebound test of the soil is carried out at 1: 1. Two kinds of soil samples were prepared and the cyclic test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was carried out. The variation of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and springback coefficient in the process of test is studied by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springback coefficient are not a fixed constant, but a process factor which takes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process as the periodic cyclic repeated change. The effects of water absorption springback and inspiratory springback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water absorption and suction on springback are not significant. 2.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variable CV consolidation / springback is discussed. Two kinds of remolded soils are compar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cycle and in two undisturbed soils.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It is proved tha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variable CV deformation process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onsolidation / springback deformation, and that springback is the inverse process of consolid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132)
【分类号】:TU4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玉岐,魏婕,谢康和;负孔压消散对坑底的回弹影响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4期
2 李建民;滕延京;;从不同土的室内压缩回弹试验分析基坑开挖回弹变形的特征[J];建筑科学;2011年01期
3 刘国彬;贾付波;;基坑回弹时间效应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4 师旭超;韩阳;;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回弹吸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平;;基坑开挖卸载对下卧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2 周秋娟;陈晓平;黄丽娟;;应力控制式三轴仪的改装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3 汤斌;曾哲;汪洪星;汪稔;;软黏土卸荷变形特性室内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4 王体广;;杭州软土地区深基坑基底隆起的原因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年03期
5 方勇;;卸载回弹特性及计算方法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6 周秋娟;;不同卸荷路径下软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3年10期
7 刘金韬;;考虑软土层参数变化时震陷量的计算[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1期
8 王鹏程;骆亚生;张希栋;高帅;胡连信;;分级加卸载条件下Q_3黄土三轴蠕变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9 李平;杨挺;王义;陈育民;;基坑工程隆起变形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李平;陈育民;沈扬;;基坑卸荷回弹变形计算的一种简化分析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庆年;武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建民;超深超大基坑回弹变形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徐中华;上海地区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付艳斌;考虑卸载扰动状态的3D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及其应用[D];同济大学;2008年
5 周秋娟;软土卸荷力学特性及软弱地层中基坑稳定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王军保;不同加载路径下盐岩蠕变力学特性与盐岩储气库长期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张莎莎;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饱和土固结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张俊峰;软土地区基坑对下卧隧道变形的影响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岳夏冰;外海大回淤沉管隧道软基沉降特征与控制计算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洪星;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变形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月坤;考虑渗流固结耦合的桩锚支护结构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唐武;某新建工程与临近既有地铁相互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苏志凯;青岛地铁复杂深基坑开挖支护的FLAC数值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5 刘晨;基坑开挖施工对下方既有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6 陈明;城市深基坑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元翼;深基坑坑底回弹及逆作法开挖性状数值分析[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7年
8 张淑朝;基坑开挖坑底土体卸荷回弹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9 安璐;超深基坑分层降水开挖条件下坑内土体性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李广军;基坑开挖对既有地下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郁,李永盛;基坑开挖卸荷引起下卧隧道隆起的计算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2 李玉岐,魏婕,谢康和;负孔压消散对坑底的回弹影响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4期
3 刘国彬,侯学渊;软土基坑隆起变形的残余应力分析法[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6年02期
4 邓指军;贾坚;;地铁车站深基坑卸荷回弹影响深度的试验[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03期
5 常青;余湘娟;董卫军;;软土卸荷次回弹变形特性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刘国彬,黄院雄,侯学渊;基坑回弹的实用计算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7 袁静,龚晓南,益德清;岩土流变模型的比较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8 娄奕红,俞三溥,王秉勇;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动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9 师旭超,汪稔,胡元育,韩阳;渗透固结试验装置的研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2期
10 王铁儒,陈龙珠,李明逵;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孔隙水压力性状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坪;唐益群;马险峰;严学新;王寒梅;;冲填土卸荷回弹变形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秀艳;孙琳;;华北地区砂性土的卸荷回弹试验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1936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3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