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提离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基础提离 + 土-结构相互作用 ; 参考:《振动与冲击》2015年07期
【摘要】:当地震足够大时结构基础将会与下卧地基土发生分离,即所谓的基础提离现象。但该现象在常规的土-结构相互用(SSI)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常常被忽视。核电站结构(NPP)由于特殊性,其设计地震强度一般较大,因而有可能发生基础提离现象。基于某简化核电站结构,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的接触面功能和弹簧单元,分别进行了四种工况的计算:1基础固定;2考虑基础提离,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3不考虑基础提离,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4同时考虑基础分离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合适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方法以及基础提离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1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2基础提离主要影响核电站结构竖向地震响应,而对结构水平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核电站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Abstract]:When the earthquake is large enough, the structure foundation will be separated from the underlying soil, that is, the so-called foundation lift phenomenon. However, this phenomenon is often ignored in th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NPP, the design earthquake intensity of NPP is generally large, so it is possible to lift the foundation. Based on a simplified nuclear power plant structure, using the contact surface function and spring element of ANSYS, the calculation of four kinds of working conditions is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effect is not considered, but the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effect is taken into account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effect is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appropriate calculation method of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the effect of foundation lift on seismic response of nuclear power plant structure are determined.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1 / 1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structure can not be ignored. The vertical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structur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foundation lift, but the effect on the horizontal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208406)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Ⅳ-088)
【分类号】:TU435;TU3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俞载道,职洪涛,曹国敖;基础提离、滑移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华喜;尚守平;余俊;;桩土动力分析中二维接触模型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9期
2 张玉梅;宋玉普;张晓东;;多向地震耦合作用下高耸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3 职洪涛,俞载道,曹国敖;基础提离、滑移对多层房屋地震反应影响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卢华喜;;三维桩土动力接触模型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建国;高层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卢华喜;成层地基—桩基—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张玉梅;钢筋混凝土烟囱作用效应及减震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云;考虑摩擦接触时微缝隙对波动传输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林勇;基础滑移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谱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石磊;高层建筑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方法[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4 彭轶君;土—箱形基础-RC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5 廖从荣;钢管桩在地基加固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6年
6 周文欢;考虑基础形式的土—结构共同作用钢框架抗震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7 杨林;变刚度隔震保护装置的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4年
8 卢绪强;考虑场地条件的地震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刘英丽;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高爽;高层建筑与桩土共同作用的抗震性能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亚斌;;基于小波包降噪结构地震响应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年04期
2 李志全;杜成斌;艾亿谋;;地基辐射阻尼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杜修力;赵建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构地震响应时域子结构分析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J];;年期
,本文编号:1954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5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