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03 00:25

  本文选题:资源型城市 + 建设用地 ; 参考:《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以山东省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GIS技术支持下的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方面8个单因子构成该研究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了四种煤炭塌陷的未来情景,进行了研究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和四种情景下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情景1(现状塌陷)中,可高强度开发(很适宜)的用地为7476.9hm2,占总面积的32.6%;较为适宜建设的土地为4967hm2,占21.6%;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33.49%。情景4(最终塌陷)中,适宜用地为4084.21hm2,占总面积的17.79%。较为适宜的土地为4511.56hm2,占19.65%。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53.44%。随着采煤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适宜建设的土地急剧减少。今后应根据不同的塌陷区现状,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造、更新和再利用,引导形成集约高效的新型生态城区。
[Abstract]:Taking the Dah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of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odel an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 supported by GIS technology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coal resource-type cities. Eight single factors, natural factor, social economic factor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factor, are selected to constitute the index system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 this study area, and the index weight is determined by using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ulti-factor superposition analysis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four kinds of future scenarios of coal collapse were designed, and the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uitabili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our scenario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cenario 1, the land that could be exploited with high intensity (suitable) was 7476.9 hm2accounting for 32.667% of the total area, the more suitable land for construction was 4967hm2 (21.6hm2), and the unsuitable and unsuitable land accounted for 33.49. In scenario 4 (final collapse), the suitable land was 4084.21hm2, accounting for 17.79% of the total area. The more suitable land is 4511.56 hm2, accounting for 19.65. The unsuitable and unsuitable land occupied 53.44%.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the land suitable for construction is reduced sharply.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fferent subsidence areas, different forms of transformation, renewal and reuse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guide the formation of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new ecological urban area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35026)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KZCXZ-YW-Q10-4-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分类号】:P208;F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丰;赵海霞;陈雯;;海门沿江地区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2 罗婧;姚亦锋;盛鸣;夏曙光;;基于GIS的陇南灾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3 钮心毅;宋小冬;;基于土地开发政策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2期

4 王海鹰;张新长;康停军;;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1期

5 刘贵利;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初探[J];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6 梁涛;蔡春霞;刘民;彭小雷;;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7 王全,徐建刚,徐闻闻;基于GIS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南京高淳新区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3期

8 李亚奇;席广亮;秦天;;基于GIS技术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嘉兴市凤桥镇为例[J];河南科学;2010年01期

9 许嘉巍,刘惠清;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经济地理;1999年06期

10 肖燕;陈明文;;ArcGIS9空间分析建模工具在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建刚;曹晓辉;祁毅;;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模型研究——以南京市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南晓娜;GIS支持下的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尧德明;陈玉福;张富刚;刘彦随;黄朝明;;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以海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2 肖燕;刘凯;;黄淮海平原农业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以聊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3 黄金川;肖磊;孙贵艳;;县域空间管治区划的理论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韩书成;李冬梅;濮励杰;;江苏建设用地供给与需求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5 唐燕秋;陈佳;杨春华;;基于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综合环境分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6 类淑霞;郝晋珉;双文元;;基于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型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7 张定祥,于东升,史学正;苏南SOTER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在水稻土生产力评价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张英平;苟自强;石建省;刘长礼;;承德市区岩土工程特征及地基适宜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9 张英平;石建省;刘长礼;苟自强;范会杰;;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变权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10 纪轶群;叶超;;基于GIS的地下水热泵系统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以北京平原区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立;张良;刘颖;;土地适宜性及环境敏感性分析方法的运用——以蓟县长城文化休闲功能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崇举;;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丁瑶;余贵玲;尹虹潘;;长江上游经济带与“长三角”经济圈产业承接的联动[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孝富;舒俭民;张林波;;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厦门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廖启鹏;程胜高;;基于GIS的城中村用地评价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楚纯洁;文祯中;张清廉;于长立;宋立生;;基于GIS的平顶山市城市居住适宜性空间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张新长;王海鹰;康停军;曹凯滨;;基于CA模型的三维虚拟城市构建方法研究[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钟汶;徐忆红;郭宇红;曲本亮;;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生态适宜性分析——以庄河临港工业区规划环评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10 于少康;赵小敏;王珂;李芳颢;;基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富阳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剑辉;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阳;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徐海军;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赵宁;基于GI理念的非赢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董冬;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景观美学评价与保护价值评估[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高延良;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许熙巍;生态安全目标导向下天津市中心城区用地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熊理然;中国西部城市群落空间重构及其核心支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浩;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三峡库区防护林类型空间优化配置[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邓杏杏;基于DEM的气候因子空间模拟及棕榈适宜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翌帆;基于GIS云南省高山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甘奇慧;基于精明增长的铜山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董颖;城郊观光果园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区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耀国;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三维工程地质建模与适宜性分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何睿雅;山区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统筹与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徐海超;济阳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宗杰;多目标下的城市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刚;王卫;;基于GIS/RS的冀北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2 任小宁;郭新成;;基于GIS的新疆克拉玛依市土地适宜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3 赵璐;郑新奇;;济南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与空间管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王艳;宋振柏;吴佩林;;基于GIS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王国杰,周沿海,廖善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GIS实践方法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陈铭,郭萌;基于GIS技术的传统城市规划用地评价方法——以莆田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徐肇忠;专题制图中各有关专题要素求权方法的比较研究[J];测绘学报;1995年01期

8 陶石;中国城镇体系中城镇类型的二元界定与四极划分——兼论山地城市学中“山地城市”概念的界定[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3期

9 高中贵,李升峰,彭补拙;工业园生态型土地功能区构建探讨——以常熟市国际工业园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6期

10 刘长胜,卢伟,金晓斌,周寅康;GIS支持下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广西柳城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永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孟欣;技术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2 于伯华;济南市城市空间扩展分析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成受明;山地城市空间扩展动力机制及扩展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严亮;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D];重庆大学;2004年

5 温华特;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汤坚立;浙江省山地丘陵城镇土地适建性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华芬;赵俊三;潘邦龙;肖龙山;;基于GIS和BP神经网络技术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1期

2 周连义;汤凯;张森;曲玮;何骏;李雪铭;;基于GIS的大连市渤海沿岸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2期

3 张新焕;徐建刚;于兰军;;水网密集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吴江市芦墟镇为例[J];资源科学;2006年02期

4 李猷;王仰麟;彭建;常青;宋治清;刘小茜;;基于景观生态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丹东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0年08期

5 左燕;;发展特色旅游: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J];城市;2007年06期

6 李亚奇;席广亮;秦天;;基于GIS技术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嘉兴市凤桥镇为例[J];河南科学;2010年01期

7 李吉祥;;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研究——基于白银市的实践[J];西部金融;2011年02期

8 傅晶晶;卫德佳;;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补偿法律制度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地区天然气开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8期

9 潘德均;;资源型城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应有策略[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0年03期

10 胡浩,胡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云南东川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产业体系探讨[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晓键;;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轨迹及转型模式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暴婕;;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以大石桥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5 于文远;;产业集群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作用浅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前言[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郭健;;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武晓敏;;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蔚县为例,浅谈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黄明华;岳晓琴;陈默;;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的思路和方法探讨——以安康城市总体规划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申永顺;闫欣欣;;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战略选择初探[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发展模式及途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群生 通讯员 易顺;“焦作现象”: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N];中国信息报;2009年

2 嘉峪关市委党校 汪军;西部资源型城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N];甘肃日报;2009年

3 荆济;创新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贺锴 尚慧辉;凤凰何以涅i肹N];山西日报;2006年

5 李钧德邋徐扬;资源型城市转型,代表建议多给“助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李俊义邋张洪河;资源型城市转型需培养后续产业[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实习生 岳爽邋李博 记者 金秋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破题[N];盘锦日报;2008年

8 中共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川红;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之路[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韩霁 王金虎;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培育新的支柱产业[N];经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再雄;省内外媒体关注黄石转型[N];黄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漫;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戴伟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杨良坤;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杨克俊;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战略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吴萍;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郭艳红;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张志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王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袁磊;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曹月娥;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岑湘荣;基于GIS的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温华特;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郭欣欣;基于GIS的南京浦口新市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D];吉林大学;2007年

4 江浏光艳;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韩晓咏;典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程建方;当代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7 翟新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王华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刘姗姗;资源型城市焦作产业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李喜云;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0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70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