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设置耗能外挂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

发布时间:2018-06-13 04:05

  本文选题:外挂墙板 + 耗能连接件 ; 参考:《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年S1期


【摘要】:外挂钢筋混凝土墙板作为工业化住宅的重要结构构件,其强度和刚度对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设有外挂墙板的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外挂墙板后主体结构的抗侧刚度增加,自振周期缩短,抗扭性能明显提高;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相对于以往使用柔性连接未考虑外挂墙板的抗侧刚度和强度时,设置耗能外挂墙板考虑其抗侧能力后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总体上呈缩小的趋势,且相应的地震响应均呈一定程度的减弱.因此,工业化住宅的设计应合理考虑外挂墙板对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member of industrial residence,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RC wall slab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main structure. The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of the 12 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model with external wall panel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eral stiffness of the main structure is increased and the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is shortened after the external wall panel is installed. The torsion resistance is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 lateral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external wall panel are not considered when the flexible connection is not considered in the past under the action of frequent earthquake and rare earthquake.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of the 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 lateral resistance of the wall panel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is generally decreas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ismic response is weaken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residence should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wall panel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main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罗健;钢筋混凝土外挂板摩擦恢复力特性试验及减震效果[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李国强,赵欣,孙飞飞,高文利,杨尊权,靳世文;钢结构住宅体系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3 李国强,方明霁,陆烨;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墙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2期

4 李国强,王城;外挂式和内嵌式ALC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钢结构;2005年01期

5 李国强,方明霁,刘宜靖,陆烨;钢结构住宅体系加气混凝土外墙板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兴华,张彬,马洪旭;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研究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龚治国,吕西林,卢文胜,李培振,杨松,赵斌;混合结构体系高层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4期

3 戴绍斌,余欢,黄俊;填充墙与钢框架协同工作性能非线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3期

4 赵欣;李国强;;轻质砌块填充墙对钢框架地震反应影响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5 方明霁;李国强;;基于多弹簧模型的钢框架结构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6 于敬海;张刚;李久鹏;;外挂墙板对框架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8期

7 卜令全;夏军武;颜培松;侯智超;;内嵌墙板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钢结构;2010年01期

8 侯和涛;邱灿星;李国强;;钢框架结构与墙体(板)共同作用的研究[J];钢结构;2010年04期

9 申薇;郝际平;方敏勇;;土坯填充墙钢框架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12年08期

10 侯和涛;臧海涛;王静峰;;钢结构住宅墙体(板)连接节点应用与研究现状[J];钢结构;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玉莹;夏军武;丁平;靳大勇;王永;;维护结构对钢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玉莹;夏军武;丁平;靳大勇;王永;;维护结构对钢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关海涛;周建龙;;钢屋盖-混凝土支承体系阻尼计算方法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许刚;陈志华;王明贵;;ASA镶嵌式填充墙-钢框架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明磊;侯和涛;孙燕飞;王骞;;带节能复合墙板钢框架结构滞回性能的数值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袁霞;王元清;张延年;石永久;刘明;范新海;;保障性住房装配式非承重部品的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7 王明贵;储德文;赵爽;;钢框架填充墙板侧向刚度实验研究[A];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新技术与应用论文集[C];2013年

8 周健;侯和涛;刘海宁;李晶晶;吴明磊;吕忠珑;;半刚接钢框架-复合墙板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隋伟宁;白利婷;王占飞;李帼昌;;ALC外墙板与钢框架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A];'2014中国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王明贵;;钢框架填充墙板性能研究[A];钢结构与金属屋面新技术应用[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妮娜;装配式构造柱约束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郭震;新型钢结构小高层住宅抗震耐火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管克俭;钢结构住宅抗侧力体系试验研究与非线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于春刚;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及发展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关海涛;大跨锥面拱壳预应力钢屋盖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6 熊耀清;密肋复合墙体损伤演化规律及损伤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徐国林;巨型钢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荣彬;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曹国华;模卡式拼装节能墙体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静;热轧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2 张涛;GRC填充墙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邱灿星;带复合墙板钢框架的滞回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邢敏;钢结构住宅墙体材料及构造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徐磊;轻骨料混凝土预制墙板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丁戈;土坯填充墙钢框架抗侧性能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元莅;带土坯墙低层住宅钢框架结构体系抗侧力性能的理论研究与在农村住宅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郏思文;薄灰缝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溶;空腔砌块复合墙体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刘肖凡;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性能数值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关国雄,夏敬谦;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墙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1期

2 李国强,周向明,丁翔;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2期

3 王立忠,,罗健;高层钢结构房屋中钢筋混凝土外挂板的减振作用[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西林,李俊兰;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2 朱晓东,冯晓峰,李勇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3 方晓铭;吴芸;王旭峰;;一种改进的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4 张鑫;梁猛;赵考重;;配筋灌孔速成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雍承鑫;;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金恩平;王秀丽;吴长;;刚度分布对复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7 贾明明;吕大刚;张素梅;蒋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设计[J];工程力学;2010年S2期

8 陈万山;杨德健;;局部配筋对页岩空心砖墙体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9 贾连光;李庆文;孙宏达;;扩高比对蜂窝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2011年10期

10 李斌;;福建省镇(乡)村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调查(Ⅰ)[J];建筑结构;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作虎;杜修力;刘晶波;;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抗震性能的对比[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9 庄一舟;;底二框无洞组合墙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上)[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10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9 钱铮;日本 建筑定期做“体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赵秀红;制定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加固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戴金华;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冯宏;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冬豹;输变电电气设备典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曙光;西部农房抗震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伟;新型轻质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敏仕;煤气化高层工业厂房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程琪;玻璃纤维网增强复合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邹磊;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田浩;某平面L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8 苏志德;外套增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万山;带缝空心保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10 王磊;基于Pushover方法对改造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2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12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