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Von-Karman板方程的摄动—复变函数解法

发布时间:2018-06-13 19:41

  本文选题:Von-Karman方程 + 大挠度 ; 参考:《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年06期


【摘要】:板的大挠度方程由Von-Karman于1909年推导出来,这便是著名的Von-Karman大挠度方程组。但是,由于Von-Karman方程为八阶非线性耦合方程,求解十分困难,至今尚无精确解。为求解Von-Karman方程,一般采用瑞利-李兹法、能量法、迦辽金法及摄动法以求得近似解。复变函数最初由原苏联科学家柯索洛夫引入解弹性平面问题,而后由穆什维海尔院士集大成,解决弹性平面问题及一系列孔洞及复杂边界问题,后由萨文、卢尔瓦兹等一批原苏联科学家引入到求解板的小挠度方程问题中。本文进一步将复变函数推广到板的大挠度方程中,得出VonKarman方程在复变函数下的表达式;另外,给出了求解大挠度板复变函数方法的一般步骤,并求解出固支边界圆板的渐近解。
[Abstract]:The equation of large deflection of plate is derived by Von-Karman in 1909, which is the famous equations of large deflection of Von-Karman. However, since the Von-Karman equation is an eighth-order nonlinear coupled equation,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solve it. In order to solve the Von-Karman equation, the Rayleigh-Leeds method, the energy method, the Galerkin method and the perturbation method are generally used to obtain the approximate solution. The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the former Soviet scientist Kozolov to solve the elastic plane problem, and then by academician Mushvihaer to solve the elastic plane problem and a series of holes and complex boundary problems. A group of former Soviet scientists, such as Luervaz, were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small deflection equations of plates. In this paper, the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is extended to the large deflection equation of the plate,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Von Karman equation under the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is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general steps for solving the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of the large deflection plate are given, and the asymptotic solution of the fixed boundary circular plate is obtained.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基金】: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GFZX04020602)
【分类号】:TU3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开洞板洞口周边弹性加强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周道祥;J-2 型预应力轨枕裂纹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3 马德林;正三角形孔口的平面弹性应力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年10期

4 杨班权,刘又文,薛孟君,陈威,张玉春;椭圆形刚性夹杂任意分布的平面问题[J];兵工学报;2004年06期

5 赵建华,徐德福,刘荣进;用圆孔试样评价LY12-CZ铝合金的断裂韧性[J];航空材料;1982年03期

6 范亮,周志祥,任超;钢筋砼连续梁桥裂缝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张雪;刘建中;曹新玲;祁英男;刘晓红;郝晋f;;岩石在有围压条件下的声发射凯瑟效应[J];东北地震研究;1990年04期

8 刘殿魁;盖秉政;陶贵源;;论孔附近的动应力集中[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0年00期

9 唐学彬;含孔对称复合层板纤维铺设角度最优设计[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胡超,刘殿魁;Reissner扁球壳开孔的复变函数解法[J];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邱剑;高存法;戴相花;;含椭圆孔压电层合板的弯曲问题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张有天;;论水工隧洞的外水荷载[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3 郑泽岱;;用Somigliana公式推导正交异性全平面位移不连续法基本解[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陈宁;颜荣贵;;公路隧道开挖穿越矿区可行性研究[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林虎;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微观解析及其结构理论的探索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楠;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既有混凝土粘结工作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方建勤;地下工程开挖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贺跃光;工程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模型及监测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胡龙飞;铝型材壁板挤压模具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魏世明;岩体变形光纤光栅传感检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丽娟;金川二矿区地下采场和采准工程力学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刘世安;轻型薄板挡土墙振动模态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郭富利;堡镇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梁恒昌;Tresca材料椭球形孔扩张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雅楠;多孔砖开孔及孔洞布置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林振杨;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结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文涛;含孔功能梯度材料板应力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谢军伟;复合材料后压力框开口区结构设计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邱剑;含椭圆孔压电层合板的弯曲问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李福如;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现状分析及剩余承载力评定[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朝阳;深水半潜平台总体强度分析中波浪载荷计算与简化建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健磊;钢桥塔典型开孔板受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尚宝双;含多任意形孔洞无限大薄板弯曲波散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申凯;边角煤采场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与防冲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5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15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