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爆岩石断裂的微观结构形貌分析及岩爆机理
本文选题:爆炸力学 + 微观形貌 ; 参考:《爆炸与冲击》2015年06期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岩爆岩石断口微观形貌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从微观角度探索岩爆产生的机理。通过对平顶山十二矿岩爆现场取样对其断口形貌特征与地应力和岩石成分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巷道围岩劈裂岩块断口形貌多呈台阶状,劈裂面与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岩石断口属拉张断裂,劈裂纹的产生主要是脆性断裂;岩爆抛射出的岩块断口形貌非常复杂,裂面与切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或相交,不同平面内的微裂纹通过与岩爆裂纹间的微裂纹或受撕裂作用形成台阶,表面不平整,属于拉张或剪切型断裂。岩石细观成分对岩爆的影响也较大,结晶程度高、结构致密的硬脆岩石更易发生岩爆。
[Abstract]:In this paper, SEM was used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y of rock fra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rock burst was explored from the microcosmic point of vie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 morphology, in-situ stress and rock composition was studied by taking samples from rock explosion site in Pingdingshan. The fractography of rock block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way is mostly of step shape, the fracture surface is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of ground stress,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rock belongs to tensioning fracture, the occurrence of split crack is mainly brittle fracture, and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rock mass ejected by rock burst is very complex. The crack plane is parallel to or intersected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shear stress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The microcracks in different planes form steps by microcracks or tearing between the crack and the rockburst crack. The surface of the crack is uneven and belongs to tensile or shear-type fracture. The microcosmic composition of rock has great influence on rock burst, and the hard brittle rock with dense structure is more prone to rock burst.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4083)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基金(413045) 江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42BAB216020)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2BBG70106) 江西理工大学重点课题(NSFJ2014-K02)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锋;徐则民;;用动光弹方法研究隧道岩爆的爆破扰动机理[J];爆炸与冲击;2009年06期
2 谭以安;;岩爆岩石断口扫描电镜分析及岩爆渐进破坏过程[J];电子显微学报;1989年02期
3 郑达;巨能攀;;千枚岩岩石微观破裂机理与断裂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3期
4 蔡美峰,王金安,王双红;玲珑金矿深部开采岩体能量分析与岩爆综合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5 苏承东;李化敏;;深埋高应力区巷道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6 李先炜 ,兰勇瑞 ,邹俊兴;岩石断口分析[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7 冯涛,谢学斌,潘长良,郭然;岩爆岩石断裂机理的电镜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8 黄达;谭清;黄润秋;;高应力卸荷条件下大理岩破裂面细微观形态特征及其与卸荷岩体强度的相关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S2期
9 张晓君;;高应力硬岩卸荷岩爆模式及损伤演化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12期
10 杨仁树;王雁冰;薛华俊;刘康;;切缝药包爆破岩石爆生裂纹断面的SEM试验[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建平;柴能斌;周宏伟;;赋存深度对玄武岩变形破坏及能量特征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2 蔡美峰,来兴平,李长洪;耦合监控在地下主运巷塌陷区锚固段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李长洪;张吉良;蔡美峰;张磊;林清华;;煤矿冲击性灾害类型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姚高辉;吴爱祥;王洪江;许梦国;;程潮铁矿岩爆倾向性分析及其能量预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5 蒲传金;郭学彬;冯德润;雷俊学;谢刚;;边坡岩体初始损伤对爆破作用影响的微观分析[J];爆破;2007年03期
6 伍颖;王颖;李俊;;基于岩性与应力的岩爆条件试验研究[J];爆破;2009年02期
7 刘章军;李建林;;岩爆综合预测的模糊概率方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4期
8 艾南山 ,顾恒岳;泛系地貌学初论[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9 马振珠;岳汉威;包亦望;张利俊;;岩石、混凝土受颗粒冲击后接触损伤形貌的特征[J];燕山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曹忠权,谢平,金花,陈群策,毛吉震;雅鲁藏布江断裂带附近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子建;许梦国;姚高辉;;程潮铁矿深部开采岩爆综合预测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景儒;吴树仁;张加桂;张永双;;越岭深埋隧道岩爆问题研究进展[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3 王琳;;深井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4 马建秦;陈万春;;秦岭隧道岩爆作用的区域动力学背景[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杨健;王连俊;;岩爆机理声发射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文岗;姜耀东;周宏伟;陈忠辉;;冲击倾向性煤体的细观特征与裂纹失稳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凤仪;孙久政;王维维;于超;;深埋煤层开采巷道围岩灾变及其致灾机理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明建;郜进海;魏世义;陈新明;陈武装;;倾斜岩层平巷围岩破坏特征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蔡朋;邬爱清;汪斌;邓宝华;;一种基于Ⅱ型全过程曲线的岩爆倾向性指标[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珍德;孙林柱;王明洋;;不同频率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阻尼比试验与变形破坏机理细观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炯;唐口煤矿深部岩巷恒阻大变形支护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杜晓丽;采矿岩石压力拱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余永强;层状复合岩体爆破损伤断裂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方建勤;地下工程开挖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刘传孝;岩石破坏机理及节理裂隙分布尺度效应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8 左宇军;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罗一忠;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重大危险源辨识[D];中南大学;2005年
10 苏国韶;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与智能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成;综放开采断层应力分布特征与冲击危险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吕磊;深孔水耦合爆破防治冲击地压技术及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少林;金属矿厚大矿体开采岩层移动与地压监控技术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1年
4 冯红刚;隐患空区群下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李素蓉;深部金属矿山地震活动特性及岩爆的支持向量机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周维超;不同施工条件下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逸;大巴山隧道岩爆及大变形的综合集成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郑江;阳江核电厂排水隧洞围岩稳定与结构可靠度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李志力;锦屏二级水电站洞室群开挖岩爆防治措施探讨[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高娟;公路隧道围岩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岩石单轴压缩下破坏失稳过程SEM即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谭以安;;岩爆岩石断口扫描电镜分析及岩爆渐进破坏过程[J];电子显微学报;1989年02期
3 徐林生,王兰生;岩爆形成机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4 何满潮,景海河,孙晓明;软岩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5 代革联,李新虎;岩石加卸荷破坏细观机理CT实时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6 周应华;周德培;封志军;;三种红层岩石常规三轴压缩下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7 伍法权;伍R,
本文编号:2018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18575.html